上海头部名校,正猛力向郊区下沉

上海老林的房论 2025-03-11 12:08:50

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学区换房的旺季。

业内稍有点风吹草动,总能牵动无数虎妈猫爸的心。

这不,就在本月初宝山喜提第二所四校分校——复旦附中宝山分校,成为继闵行之后第二个坐拥两所四校分校的区。

复附静安还没正式官宣呢,复附宝山竟然提前来报道。

这下子,宝山已经悄然集齐华二、复附两张王炸分校,腰杆子都变硬气了。

而在仔细梳理复附分校落地宝山的背后,我却发现四校还在持续向郊区扩张。

现在四校分校的总数量(12所)早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八大的数量。

观察这一趋势,未来四校分校或开遍上海16区。

而我在思考的是:

为何复附分校会选址宝山?

为何四校要往郊区扩张?

今天我们就着这个话题来聊一聊。

01

“截胡”静安,宝山的教育支棱了起来

其实在早前,就有小道消息说复附要落地静安苏河湾。

但没想到,宝山竟然“截胡”,提前官宣落地。

消息一传开,静安家长心瞬间就拔凉拔凉了。

要知道静安贵为市区,四校分校还是挂0。(此处同情静安家长3秒)

而宝山呢?

在此之前,宝山有5所市重点:

行知中学、吴淞中学、上师宝山、上大附中,以及四校分校华二宝山。

如今又有了复附宝山加盟,宝山的头部升学阵容,真的是如虎添翼。

届时,光是华二宝山、复附宝山两所四校分校坐镇,就已经吊打除闵行外的所有郊区。

像静安这种含四校率为0的市区,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那么,复附分校为何选址宝山?

其实家长们心里都清楚。

首先是因为宝山有地;

其次更重要的,是因为宝山有足够多的生源。

静安虽然没有四校,但考生绝对量少,且市重点够多,还可以就近去选黄浦、徐汇的名校,升学路径多样。

而宝山呢,区内考生太多,优质头部高中却很少,规模与教学成果明显不匹配。

相关数据显示,宝山中考人数常年霸榜前3,仅次于浦东、闵行。

但在高考出口方面,宝山区一直是吊车尾。

原因就是区里重点高中缺乏竞争力,好学生流向其他区。

——不是宝山没有尖子生,而是宝山留不住尖子生。

“尖子生流失——高考交复率985率低迷——尖子生继续流失”。

面对这样的死循环,宝山也只能望洋兴叹。

虽然近几年有了华二分校的加持,但实力仍然捉急。

而复附宝山的到来,将有望助推宝山重塑教育格局。

复旦附中的实力有多牛,我就不多说了。

我们来看看复附分校。

我在网上找到一份四校分校的高考录取成绩,光看复附青浦、浦东两座分校,综评率大致在21-23%,都可以和八大一较高下了。

可见四校分校的含金量非常高。

展望复附宝山,个人以为,应该可以和华二宝山平分秋色。

至于招生人数,虽然没有还未官宣,但参考2023年成立的复附徐汇——

首届招生80人,第二届招生160人。

这就大大增加了宝山中考头部学生选择优质高中的机会,也能把一部分尖子生留下来。

宝山教育的整体竞争力,由此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02

资源往外导,是跟着人口走的

其实,四校分校开到郊区,也只是上海城市资源往外导的一个缩影。

近些年来,你也可以看到产业、轨交,包括购物中心,都在郊区遍地开花。

为什么要在郊区做那么多城市资源导入动作?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口在往外导。

上海从2010年以后,就一直严防死守2500万人口的“红线”,10年来只增长了180多万人。

如果只看人口总量,其实在近几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实际上静水流深。

因为,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人口格局,早已充满了诸多变数。

首先是上海的生育率持续低迷。

总和生育率降到了0.6,出生率全球最低。

上海很多家庭只生一个,或干脆不生,导致上海本地人口自然削减。

上海人不愿意生孩子,那上海发展人口的担子就交到了外地人手上。

最新的七普数据显示,外地人口占比已经由2000年的19.1%,变成了2020年的42.1%。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地人口的占比还将推高。

这就决定了,未来掌握新上海人的地方,必然是更有活力和潜力的地方。

而上海是个高房价城市,市中心寸土寸金。

大部分新上海人,哪怕掏空6个钱包,经济能力还是有限,只能退守外围。

等有了机会和资金,才会往内跳。

这也决定了,上海人口往外导是长期的发展趋势。

其次,中心城区持续的拆迁旧改,进一步助推了人口向外导的过程。

近些年配合着发展五大新城,就是为了疏导市中心稠密的人口。

下面这张图就看得很明显,人口在持续往外输出。

细致去看的话,可以发现浦西中心城区人口,全部都是递减的。

虹口、黄浦“危机”最深。

而郊区,除了奉贤、崇明,全部都有人口增幅。

其中,增幅最大的就是嘉定(20.89%)、宝山(12.25%)和松江(11.31%)。

而我发现一个现象是,新上海人(外来人口)越多的地方,往往导入的教育资源会更多、更快。

像这些年不只是宝山,还有嘉定、松江、青浦等,都引入不少头部教育资源。

比如说嘉定新城,就有宋校嘉定分校、上实嘉定分校、上师大附中嘉定新城分校、交大附属嘉定实验学校,一下子把小初高的教育阵容,全给配齐了。

这背后离不开新上海人在支撑,源源不断输送生源。

有趣的是,新上海人扎堆的地方,往往也是上海教育最卷的地方。

比如闵行、浦东,鸡娃最多。

八大之一的七宝中学,据说硬生生地把战斗力提高到了媲美四校的水平。

原因也很简单,新上海人缺乏原始资本积累,只能更多地通过传统升学路径,奋斗逆袭。

而上海土著,不想内卷且经济实力允许的话,走国际教育路线的很多。

但近年间,随着经济下行、海归学历贬值,国际学校的高额成本也让很多家长回归到传统升学路线。

这也倒逼国际学校的圈子大力洗牌。

所以,静安没有等到复附静安官宣,的确会“失落”好一阵子。

03

结语

城市的发展,必然要经历资源再分配的过程。

前30年,是城市化凶猛发展的30年,人口是跟着资源走的。

比如哪里有产业,有就业机会,哪里就会汇聚更多的人口,带来生产力的飞跃,长三角、珠三角的腾飞莫不因于此,上海浦东的大开发更是活生生的范本;

而现在人口增长近于停滞,存量竞争时代下,资源都会跟着人口走了。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四校分校都在向郊区扩张。

特别像宝山,离市区又近,最近是一个利好接着一个利好。

前脚宇树科技刚刚宣布落地宝山南大,后脚复附分校就宣布落地吴淞创新城。

一手抓产业,一手抓教育。

给到外界的观感和预期,就很不同寻常了。

归结而言,上海城市化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要在城市配套、服务能力上精耕细作,让新质人口持续扎根下来。

特别是对于郊区而言,谁能把外地人留下来,谁的筹码就更多,就更有未来。

本号发布的原创数据、图表、文章等信息的版权由公众号运营公司独立所有,并受法律保护。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构成侵权,我司有权依法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

1 阅读:391
评论列表
  • 2025-03-12 17:37

    闵行需要复附闵分,需要上中闵分,需要上实闵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