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3年8月份,贺怡的儿媳、也就是贺麓成的老婆周剑霞,大老远地从老远的地方赶到福州,住在了福州军区里。她这次专程来,是想探望她的舅舅贺敏学。可没想到的是,在和舅舅聊天时,周剑霞竟然从贺敏学嘴里听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大消息。
贺子珍和毛主席一共有过6个孩子,但只有李敏活了下来,还在他们身边长大。贺子珍从苏联回来后,为了让李敏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决定把孩子送到毛主席那儿。之后,李敏就进了八一小学开始念书。
贺子珍往南走,跟哥哥贺敏学住到了一起。没多久,妹妹贺怡跟她儿子贺麓成见上面了。贺怡瞧着姐姐身边没个孩子陪着,怪孤单的,就琢磨着去赣南找毛主席和姐姐之前放在老乡家的孩子。
后来,老天不负有心人,贺子珍的大女儿终于被找到了。经过一番努力,贺子珍最年长的女儿总算是有了下落。说来也巧,贺子珍的大闺女最后还是被大伙儿给寻着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贺子珍的长女最终是找到了。努力没白费,贺子珍的那个大女儿,最后还是让咱们给找着了。
【贺子珍:“我把孩子送走了”】
1929年6月份,贺子珍挺着大肚子跟着红军队伍到了福建龙岩。没过多久,她就生下了一个女娃娃。毛主席瞅着这新生儿,脸上乐开了花,跟贺子珍打趣道:“这小家伙真会选时候,挑了个福地降生呢。”
说起来,红四军这次是第二次踏进闽西了。现在,闽西这地界的革命势头可旺了,老百姓对红军的认识,比起头一回他们来时,那可是清楚了不少。
女孩来到这个世界后,19岁的贺子珍深深感受到了做妈妈的幸福。以前呢,她满脑子都是革命,压根儿没想过要孩子。但现在不一样了,她心里头有个盼头,就是想时时刻刻把女儿天天留在身边。
不过,贺子珍的想法确实有点不切实际。红军得打仗啊,没法带着孩子上战场,这根本行不通。按照规矩,红军里生的孩子,要么得送回老家,要么就得寄养在老乡家里。
过了几天,毛主席已经让人给闺女寻了户靠谱的人家。他跟贺子珍讲:“孩子先寄养在别人家,现在也只能这样了。等革命成功了,咱再把孩子接回来。”
6月19号,红四军有了闽西老百姓的帮忙,连着三次攻打龙岩,把国民党军打得落花流水,他们的头头儿吓得赶紧跑了。这样一来,局势又暂时安稳了不少。
七月初的时候,毛主席放下了红四军领导的重担,去闽西特委帮忙管地方上的事儿。这样一来,贺子珍就得跟她刚出生不久的小闺女分开了。
贺子珍细心地用被子把小宝宝包好,接着就抱去了事先联系好的那户农家。她啥也没给宝宝留下,就是把早早备好的20块银元递给了农家的女主人。贺子珍眼里满是舍不得,开口说道:“大嫂,这孩子就拜托您养大了,以后我们肯定会回来接她的。”
后来,贺子珍聊起往事时提到:
孩子离开后,我心里头就像被啥挠了一样,特别不是滋味,总觉得心里少了点什么,整个世界都冷清得让人难受。
可是,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持续和敌人斗争,她只能这么做。等毛主席回来后,发现孩子没了,就问贺子珍。贺子珍实话实说:“我把孩子送人了。”
毛主席轻轻点了下头,拍了拍贺子珍的肩,随后转过头,默默地坐着,啥也没说。贺子珍心里明白,毛主席其实心里也特难受。
1932年4月份,红军又一次攻下了龙岩。那时候,贺子珍正忙着给部队弄粮食和钱,实在脱不开身。于是,她就让毛泽民两口子去以前寄养孩子的那户农家,把孩子接回来。但没想到,贺子珍等来的却是个让人心碎的消息,说孩子已经没了。
在长征的艰难旅程中,贺子珍又陆续生下了几个娃,但战争年代条件艰苦,孩子们不是早早夭折,就是被送给了当地的乡亲们抚养。记得有个小男孩,大伙儿都叫他“小毛”,送出去那会儿,都已经2岁大了。
【贺子珍:“照顾麓成,让我感到很充实”】
1949年8月份,贺怡,也就是贺子珍的妹妹,终于和她儿子贺麓成见上面了。有了儿子在身边,贺怡觉得特别开心。她赶紧给姐姐贺子珍报喜,贺子珍听到妹妹有了依靠,心里也美滋滋的。贺家这两姐妹关系一直挺好的,贺子珍想到自己身边只有女儿李敏,还被送到毛主席,也就是她们父亲那儿读书去了,可能有时候会觉得孤单。
所以,她打算带着儿子跑到赣南,去找她姐姐那边寄养在别人家的娃。“小毛”这孩子,原本是毛主席和贺子珍让毛泽覃送到寄养家庭的。可不幸的是,毛泽覃牺牲了,这条找孩子的路子就这么没了。
贺怡是毛泽覃的妻子,对这事知道得挺清楚,她很有信心能把“小毛”找到。在动身之前,贺怡先去了一趟香山瞧瞧。
武象廷,他以前给毛主席当过警卫班班长,他回忆起那段日子说:
贺怡性格特别固执,跟毛主席聊着聊着就闹僵了。没过多久,贺怡带着儿子就坐车出门去找人了。可倒霉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车子翻了。这事儿一出,当地的头头儿立马给毛主席发了电报。听说啊,毛主席看到电报后,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眼睛瞪得圆圆的,好一会儿都没吭声。
那天,毛主席面朝南方坐着,警卫员瞧着他,见他端起饭碗,却又连续三次放了下来。
贺子珍一听到妹妹出事的消息,心里头别提多难过了。她打定主意,要把妹妹留下的孩子贺麓成接到自己身边来照顾。
贺麓成遭遇车祸,腿骨断成了三段,贺子珍赶紧带着他跑遍了上海的好几家医院。手术后,贺子珍一直陪在他身边,细心照料了一个多月。那段时间,贺子珍虽然忙得团团转,但心里头挺高兴的。她说过这么一句话:“能守着麓成,照顾他,我觉得挺踏实的。”
贺麓成病好以后,考上了上海一所很棒的中学。他天生就是读书的料,成绩特别好。后来,贺麓成在学校待久了,贺子珍心里又开始觉得空落落的。
1952年,长征时送给老乡的那个叫“小毛”的孩子,突然在南京有了下落。那时候全国正忙着搞“三反”、“五反”运动呢,贺子珍一听这消息,立马就往南京赶,想确认那是不是“小毛”。等见到了孩子,贺子珍仔细一瞧,嘿,这孩子耳朵出油,她心里就琢磨,这肯定是遗传了毛主席的那个特点。
于是,她确定那孩子就是“小毛”。但没想到,革命烈士霍步青的妻子朱月倩已经认领了这个孩子!朱月倩一口咬定,这孩子是她和霍步青的亲生骨肉,名叫“霍小青”。这下,两边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贺子珍和朱月倩把事情闹到了中组部。中组部好好调查了一番,得出的结论是,那个孩子就是霍小青。不过,贺子珍和她的哥哥贺敏学都不认同这个结果,他们还是跟霍小青保持着联系。
1954年那会儿,贺敏学跑到北京去参加会议。没想到,毛主席还挺重视,特意派了辆车直接把他接到中南海里头,跟他聊聊福建那边的工作情况。等贺敏学把工作的事儿一股脑儿说完,他就跟毛主席提了一嘴:“嘿,小毛有消息了。”说着,还从兜里掏出照片给毛主席瞧了瞧。
毛主席一听,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然后赶紧细细问了问那个小孩的事儿。最后,他跟贺敏学说,这事儿得找邓小平商量。其实啊,从贺怡开始找小毛那会儿,毛主席心里就不太乐意再找了。他觉得农民兄弟把他们拉扯大挺不容易的,硬是从人家手里把孩子要回来,也不见得就是啥好事儿。
【贺敏学告诉贺麓成之妻周剑霞:“你姨妈的长女找到了”】
贺子珍觉得“小毛”已经找回来了,所以她现在只想找到剩下的两个孩子。一个是之前在龙岩出生的女孩,另一个则是在长征途中,在贵州的一个草棚里生下的女孩。
贺子珍从国外回来后,就一直跟哥哥贺敏学住在一起。贺麓成上大学那会儿,为了方便,也就直接住在舅舅家了。因此,贺麓成经常能从姨妈和舅舅那儿听到,他们一直在找那两个失散的女儿。
贺麓成大学毕业后,就被安排去搞导弹研究了。他虽然工作很忙,但还是会抽时间,拉上老婆周剑霞,一起去探望姨妈和舅舅。
有次,贺敏学碰巧听到两位长辈聊起长征路上给老乡孩子送东西的事儿,他摆摆手说:“长征路上送出去的那个小姑娘,怕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贺子珍急得直问:“到底是为啥呢?”
贺敏学没直接回应,转而问起:“你晓不晓得在贵州哪个地方把孩子送走的?送的时候有啥证明之类的吗?贵州这么大一片地儿,上哪儿去找啊?”
这三个问题一问,贺子珍立马就没了精神。但是,贺敏学说,龙岩的那个孩子嘛,倒是可以尝试着找找看。
贺子珍讲起了她在龙岩送走的那个女儿的事情。那是在1932年4月,红军又回到龙岩的时候,她让毛泽民夫妇去帮忙接回女儿,结果却听说孩子没了。贺子珍心里不信,就亲自去找当地的乡亲们打听真相。
其实,那家人担心红军离开后,国民党会找他们算账,所以趁孩子睡着时,悄悄把他给遗弃了。后来,毛泽民问起孩子的去向,那家人心虚怕挨骂,就编造了个理由,说孩子不幸生病去世了。
贺子珍心想,那孩子八成是被人好心收养了,估计现在还活着呢。
贺敏学听完贺子珍的叙述,轻轻叹了口气,用比较柔和的语气说,人嘛,理论上应该是在世的,不过要想找到他,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贺敏学,作为贺子珍的亲兄长,也是那孩子的舅舅,心里头特别想瞧瞧,在龙岩出生的那个小丫头,现在长成啥模样了?
毛主席的大女儿是否在龙岩这件事,贺敏学让手下罗万昌帮忙留意。在那个动荡的时候,罗万昌被送回了老家龙岩。既然没啥别的工作,罗万昌就开始着手调查了。
这时候,那家的男主人已经不在了,罗万昌就问那家的女主人,从她那里得知女孩其实没死,而是被遗弃了。后来经过一番查找,发现是一个叫翁姑的女人把女孩捡回去养了。但没多久,女孩又被送给了别人。最终,是一个叫邱兰仔的女人把女孩抚养成人的。
罗万昌经过一番详细打听,了解到如今那个女孩就在龙岩县的一家医药公司上班,还当上了第一门市部的头儿,她的名字叫杨月花。
事儿终于搞清楚了,罗万昌动手写了一份调查情况说明。因为这事儿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所以,这份“说明”其实就是讲了讲“杨月花”是怎么被找到的整个过程。
1973年的时候,那份“报告”最终落到了贺敏学手上。他一看,心里乐开了花,立马就把“报告”给周总理寄了过去。可那时候,周总理身体不太好,所以这事儿就被暂时放一边了。
8月份,贺怡的儿媳妇,也就是贺麓成的老婆周剑霞,到福州去了,她去拜访了贺敏学舅舅。聊天的时候,贺敏学特别高兴地告诉周剑霞:“你姨妈的大女儿被我们找到了。”接着,贺敏学就仔仔细细地给周剑霞讲了讲整个过程。
贺敏学交代说:“你得跑一趟龙岩,亲自去见见杨月花,确认下她到底是不是说的那样。”
周剑霞一到龙岩,就立马去找罗万昌打听情况。罗万昌跟她说,根据贺子珍的描述,那个女孩的右腿窝那儿长了个挺大的黑痣,膝盖前面还有两个小点的。这个胎记得好好确认一下。
周剑霞心里明白,贺麓成对她姨妈贺子珍那可是敬重得很。这事儿对贺子珍来说是个心结,也是贺麓成一直以来的愿望。她打定主意,得把这事儿给办妥了。所以,她就喊上了罗万昌两口子,还有他们的闺女,再加上舅舅贺敏学的女婿黄永平,他在当地部队工作,一行人一块儿去见杨月花。
客人一到,杨月花特别高兴,赶紧泡上茶,跟大家聊了起来。这时,罗万昌的女儿突然灵机一动,大喊“有跳蚤!”接着,她卷起裤腿,假装摸起来。大家一看就懂了她的意思,也都跟着卷起了裤腿。杨月花没察觉到这是个计谋,也跟着把裤腿卷得老高,不经意间,她右腿膝盖上的那颗黑痣就露了出来。
弄清楚身份后,罗万昌马上跟杨月花讲了她的身世,还提到了周剑霞和她的关系。杨月花一听,心里特别激动,赶紧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饭后,大家一块儿拍了张合照。
周剑霞一回福州,就跟贺敏学讲了,说杨月花其实就是她姨妈家的孩子。你看她那脸型,跟毛主席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举一动,也跟她姨妈特别像。
【贺敏学:“你妈妈身体不好,以后会安排你们见面的”】
贺敏学左思右想后,决定让杨月花去认她的亲生妹妹贺子珍。为了不那么张扬,杨月花找了个“去上海看病”的借口。可到了上海,她却没找到之前说好的周剑霞接应,也没能顺利去到贺子珍住的地方。
杨月花动身前,贺敏学特地交代,要是上海没见到妈妈,就直接去福州找他。所以,杨月花就去了福州。一到贺敏学家,大伙儿都特热情,对她欢迎得不得了。
这次杨月花没能见到妈妈,虽然她脸上没露出不开心,但贺敏学还是感觉到她心里有点失落。贺敏学就劝她说,贺子珍身体不好,中央很照顾她,正在专心治病呢。现在怕她情绪波动,会让病情变得更糟。等以后有机会了,再让你们母女见面。
杨月花很懂事儿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贺敏学对这个初次见面的外甥女特别喜欢,他们晚上聊了很久。到了第二天,杨月花说家里的孩子需要她照顾,得赶紧回去了。贺敏学见状,也不好再留她,于是就让夫人给了她100块钱,让她路上用。
杨月花的性格跟贺子珍挺像的,说啥都不肯要。为了让杨月花接受,贺敏学的夫人没辙了,只好告诉她:“你要是不收,舅舅会难过的哦。”
于是,杨月花最终接受了这笔钱。
认了亲戚后,杨月花经常和舅舅家走动。不过,因为那时候情况特殊,杨月花一直没能见到毛主席和贺子珍。这确实是个不小的遗憾呢。
其实想想,贺子珍找孩子,并不是非得把孩子绑在身边。只要知道孩子们还活着,健健康康的,她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