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让人联想不到的腐败方式?

马大刀杂谈 2025-02-02 09:55:06

随着反腐力度加强,中纪委开始发力,那些明目张胆的腐败方式,已经逐渐消失。

一些意想不到的,腐败手段,开始出现。

怎么回事?:

1. “白手套”代持资产。

将行贿资产登记在他人名下,定期收取收益。

例如,某人通过表弟,代持某科技公司20%股份,每年分红超500万元,表弟仅收取5%代持费。

2. 境外信托嵌套。

利用离岸信托隐藏受益人身份,将贪污资金,包装成“家族财富管理”。

例如,某国企高官管,在开曼群岛设立离岸信托,指定其儿子为受益人,信托资金来源于虚增工程款套取的2亿元。

3. 阴阳合同+艺术品洗钱。

行贿方高价购买,低价值艺术品,再开具超高价发票,然后通过拍卖行,将资金洗白。

例如,商人以100万元,购买10万元的字画,并开具1000万的发票,然后将字画送给某人,某人送拍卖行鉴定为“真迹”,拍卖后资金流到,某人海外账户。

4. 虚拟货币走资。

行贿方在购买比特币,转入某人钱包,然后通过境外交易所兑换美元,全程匿名,且绕过外汇管制。

2023年某省纪委通报,某处长通过比特币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1200万元。

5. 信息特权变现

掌握政策制定权的某人,提前泄露土地规划,亲属低价囤地、围标获利。

某市规划局局长,在内部会议后,暗示亲属以每亩50万元,购入待拆迁地块,半年后征地补偿价,升至300万元/亩。

6. “合法”福利套现国企高管,将奢侈品或旅游,计入公司“商务接待费”,或虚增员工福利额度后套取现金。 

例如,某央企子公司以“员工健康管理”名义,采购600万元保健品,实际80%货物被高管转售给关联药房。

7. 政策性贷款套利银行负责人,将低息普惠贷款,定向放给关联企业,企业再以高息转贷给中小企业,赚取利差。

2022年某省专项审计发现,23家“空壳公司”套取普惠贷款12亿元,实际控制人均为银行高管亲属。

8. 海外子女“读书贿赂”行贿方支付某人子女海外名校学费、生活费,或以“奖学金”名义汇款,规避直接资金往来。

某副市长之子在美留学期间,商人通过基金会向其支付学费、豪车费用,共计80万美元,被FBI跨境调查曝光。

9. 元宇宙资产行贿在虚拟世界购买高价数字土地或NFT,赠予某人,后者通过境外平台变现。

2023年国际反腐组织报告指出,虚拟资产贿赂案件同比增加40%,追踪难度极高。

0 阅读:92

马大刀杂谈

简介:喜欢历史,数据分析,还有爱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