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千万不要低估纠正形式主义的决心,通知以后不会单纯要求抄笔记、写心得,一律改为口头提问以及现场考试的形式。
突然觉得还是别纠正了,继续抄笔记就很好了。
不得不说,为完成任务,现在越来越创新了,听上去似乎挺新鲜的。不过,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谁也不知道,抄笔记都不怎么愿意呢。
通知上说,将抄笔记改为口头提问以及全员考试的形式,方式更灵活,理解更透彻,更直接检验成果。
在过去,大大小小的学习教育活动,常规有用的方式,就是制定学习方案,抄写笔记,写心得体会。检查小组也把查看笔记做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只要把厚厚的学习笔记往桌上一摆,每个人十多篇数万字的心得体会往外一拿,还是有很大视觉冲击力的。
先不管学习效果如何,态度肯定是端正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逐渐暴露。
拥护者以为,单纯抄笔记越来越趋向于形式主义,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陷入了机械重复的怪圈。
过于机械和刻板,往往导致机械地记录而非真的地理解和吸收,难以掌握知识。
口头提问的方式,更能激发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更直接地检验学习成果,容易理解和应用。
抽点口头提问和全员考试的形式,更能检验领导干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这种形式也能够促领导干部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打破形式主义的桎梏,让学教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效果到底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反对者认为,抄笔记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录,更是梳理和提炼。在抄笔记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如果一刀切地摒弃所有传统的学习方式,盲目追求所谓的创新,容易在运用过程中出现偏差。
试想,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工作要做,哪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集中提问?现场提问的地点设在哪里?由谁任考核人?答对标准是什么?背不下来怎么办?
我们已经过了学生时代,不是死记硬背的时候。这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我们需要的是对形式主义的适度调整和完善,而不是颠覆。
我们要明白,纠正形式主义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传统的方式,而是要在保留优点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和发展,不能盲目跟风,闭门造车。
要根据每个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找到一条既符合时代要求又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
当然,任何改革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并尝试新的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工作效率。
对于纠正形式主义的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决心。
原创声明:未经作者授权,文章禁止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