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00后同事,领导安排她下乡工作,她直接到大领导那哭诉,说家里实在离不开自己。如果她出差,孩子吃不上喝不上睡不着,没法上学了。
大领导说,下乡也就是大约一个月时间,你老公不是在家吗?她说老公从来不管孩子,每天只知道玩。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拖地,太让人不放心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5ce21d1c410c0a704f2f581e5ef9888.png)
这个理由似乎很“充分”,领导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她,同意了不让她下乡。
顺便交代一下,我这00后的同事,还是临时工,在单位也什么活不干,得过且过。
领导之所以让她下乡,有点惩罚她的意思。她有点关系背景,从上班那天起,就没打算长工作,混一天算一天。
如果有时间的话,偶尔看会考公的书,然后就开始看手机。很少中午在食堂吃饭,都是点十几二十几元的外卖。
我们单位这样的临时工,有三四个。他们毕业后,不在外地工作,不选择打拼,也不想创业。毅然决然地返回老家,依靠父母养。
一直说考公考事业编制,又没有全心全意学。周末就宅在家里,看一会书就喊累。有的孩子都在家两三年,还没有考上。说实话,就他们这个态度,能考上才怪。
他们的父母很着急,在这个小县城,到处托关系,哪怕找个临时工作也行。
因为他们还有可怜的“自尊”,想进工厂车间,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他们可是“大学生”,不可能做这个工作,更不可能去送外卖。
他们想自己创业,父母可不敢把钱拿给他们,他们的能力水平,当父母的肯定知道,一个个眼高手低,不得赔光了?
父母宁愿养着他们,也不会让他们败家。
于是,他们有的在银行前台,有正式单位做合同工,有的在社区,总之工作都不如意。但是,他们的爹妈都有工作,养得起他们。
毕竟,当父母的都已经养活他们这么多年了,也不差这几年。他们就心安理得地待着,那点工资,都不够他们出去聚会两次的钱。
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太把自己当作人才了。
大学生这些年含金量也大大下降了,原来的大学录取率是很低的。现在,只要拿得起钱,考多少的分,都可以上大学。
现在明明家庭条件很一般,偏偏养出的孩子一个比一个金贵。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认为别人没眼光。
实际上,他们是什么也干不成。说来说去都是高中不好好学习惹的祸。
现在这些年轻人,什么都不想干,整天抱怨社会不公,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这可怎么是好?
原创声明:未经作者授权,文章禁止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