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文学天才为什么被埋没?谁来解决语文的两大问题

宁拙说 2024-08-18 15:44:37

语文本是趣味盎然的学科,学生却并不喜欢语文,不仅语言素养贫乏,而且人文素养令人堪忧。

语文的兴趣之源集中体现在两方面,即探索文学的兴趣和探索自我生命的兴趣。文学即人学,人学即自我,两种兴趣融为一体。

调查发现,热爱文学,发现文学天才的学生真是少之又少。拥有文学天才的孩子客观存在,而这些孩子离开学校,却对文学天才一无所知,语文真是害人不浅。

作为热爱文学的教师,我是全力培养学生文学兴趣的,既深入引导学生探索文学之美,又深入引导学生探索自我生命,激励学生读自我,写自我,说自我,可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有时,带文科快班,效果确实很令人鼓舞,最好的班级大致有一半左右的孩子不同程度地喜欢语文,高考也考得非常好。

理科班的学生热爱文学的往往就是三五个,最多也就十个左右学生喜欢语文。为什么呢?因为高中以前的语文教师欠下的太多。

我的教学有鲜明的特点,必须让学生深度读写,而且是有趣地读写。也就是说,总是把深度读写与探索和重塑自我生命有机统一,力避长期以来的问题——语文远离人生!

我是怎么指导学生深度阅读的呢?主要是两种策略:

一是学生执行中心任务,高度独立的深度研读,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抛弃肤浅的师生对话法。听公开课时,只要看到师生频繁互动,热闹不已,我就很气闷,难道把学生变成牵线木偶,就是教师的责任么?

二是学生写作阅读评论,完成中心任务,就是读与写有机统一。阅读评论是阅读成果的最高表达,是读文本与读自我高度融合,是生成情感和思想最有效的策略。

可是听年轻老师讲课,学生只有简单的批注,甚至都不动笔,哪来深度阅读呢?朗读一下课文,即兴回答问题,不仅学生阅读浮光掠影,而且教师也根本没有深度阅读。

我成功的经验就这么简单,但是人们却学不来,不仅因为教学观念的问题,更因为文学素养的问题,教师尚且没有文学兴趣,怎么引导学生探索天才呢?从日常课堂看,年轻教师的问题表现为创设的中心任务没有质量,甚至没有中心任务;而执行中心任务实在马虎。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致力于两大问题的解决,一是发展文学兴趣,二是研究学生生命,把一切语言实践升华探索自我生命的实践。

0 阅读:2

宁拙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