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区居首,新沂增量最多,经开区低迷:徐州各区县2024年GDP

永卓看这个趣事 2025-02-08 03:44:40

在各种经济指标中,GDP(地区生产总值)是一系列经济活动转化出的宏观经济成果,直接反映了当地的经济体量。

在江苏徐州目前已成为经济体量“准万亿”成员,且全市在2024年度实现GDP9537.12亿元,大概率在2025年突破万亿,成为江苏省第6座、全国第28座、淮海经济区第1座万亿GDP城市。

9537.12亿元的体量的背后是各区县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是各成员由于产业结构、人口基数、客观市场行情等原因的影响而贡献的份额不同。

从体量上看,铜山区、邳州市、沛县继续稳居前三位,三者分别实现1485.71亿元、1354.89亿元、1126.09亿元。新沂则在2024年成功突破千亿,实现1026.64亿元,并超过徐州经开区升至全市第4位。云龙区、贾汪区、鼓楼区仍处于后三位,体量均低于600亿元。

在增量方面,新沂以121.4亿元拿下“增量王”,独占全市增量(636.68亿元)的19.1%;铜山区以104.38亿元次之;徐州经开区则成为增量最少的区域,仅比2023年增长了7.27亿元,进而使其未在2024年突破千亿。

‬铜山区居全市首位

在铜山县时代,铜山是全市第一座全国百强县;在铜山区时代,铜山至今仍是全市唯一的全国百强区,对提高市区的经济份额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2024年,铜山区实现GDP1485.71亿元,占全市的15.6%、占徐州市区的32%!

能一直位列全市之首,可能有网友会说铜山依靠的是最多的人口、最大的面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论人口,邳州才是全市人口最多的县级成员;论面积,继徐庄、柳新被其他区代管后,铜山的实管面积也已不及邳州。

多元化发展以及成功的产业转型才是主要因素,以工业为例,钢铁、化工、电力等曾是铜山的支柱产业,在经过转型发展后已形成绿色低碳能源、安全应急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工程机械与汽车制造、绿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新沂突破千亿,且增量最多

虽然在经济体量上尚不是第一梯队,但新沂在增速、增量上的表现堪称亮眼,121.4的增量、8.3%的实际增速均是各区县之首。

GDP的增长与三次产业的增长息息相关,其中在2024年对新沂拉动作用最强的莫过于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因为当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高达11%,高于GDP增速2.7个百分点,而直接计入GDP的指标正是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的高增长除了存量企业、产业的增长外,也有新投产大项目的强势拉动,例如新凤鸣、晓星碳纤维、新恒盛新材料等。

‬徐州经开区低迷

作为由徐州市本级直属的国家级开发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24年的表现无疑是最“尴尬”的,作为徐州中心城区最大的工业聚集地,0.8%的全市最低实际增速、7.27亿元的全市最低增量不禁让人大跌眼镜。

但回归到客观情况来看,徐州经开区在2024年着实“太难”,因为它的优势产业——工程机械、晶硅、光伏都在2024年经历着市场低谷期。其中工程机械受制于国内基建行情的低迷而无法取得大幅增长;晶硅、光伏更是处于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的阶段,相关企业的营收、利润均比往年下滑,转化出的增加值自然不会理想。

可能有网友会疑惑,徐州经开区仅徐工集团的营收就超过1000亿元了,为何经开区的GDP反而只有963.19亿呢?

一是因为GDP计算的指标不是营收或产值,而是增加值,它是根以产值、利润等一系列指标为基础折算而来的。以工业为例,假如一个地区的工业产值有5000亿元,那么产生的增加值可能只有1000亿元—1500亿元。所以徐工集团的营收并不能直接计入GDP里。

二是因为GDP是按属地统计,这与企业自身的财务统计是两码事。徐工集团的总部是位于经开区,但它的分公司、子公司并非全部位于经开区,铜山区、泉山区甚至沛县也有分布。所以这些分子公司转化出的GDP只能计入当地。

0 阅读:18

永卓看这个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