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昨天失守3000点,今天收复3000点,这两天的A股再次冲上久违的热搜。
失守3000点,勾起的是投资者们对3000点的深恶痛绝,以及过去一年的痛苦回忆。
一年前、两年前,3000点还是股市深蹲的地平线。三、四年前,甚至股民已经一度忘记3000点魔咒的历史。
现在,那条深蹲的地平线,眼看就要变成引体向上的杆,变成迈不过的坎。
就在大家注意力都摆在3000点的同时,很自然地忽略了一个异象:最近A股的波动节奏完全被“小作文”主导着。
被“小作文”全程主导的A股
春节过后,A股涨势如虹。但从“某天”开始,A股涨不动了,然后利空频出,A股的重心也一步步悄然下移,并在上周五开始加速,本周三推向高潮。
有意思的是,期间这些频出的利空,绝大部分都是“小作文”。
例如传言禁止公募参与游资炒作标的;
例如传言要规范私募的指增型产品,对标指数的持仓不能低于60%;
例如传言美国发起“337调查”,涉及几家中国企业;
例如传言大摩说A股已涨超15%,建议股民获利了结;
又例如传言某信回怼深交所后还不消气,空单一哥借股市给对方施压……
这些都是“未经证实”的传言,但从“某天”开始就贯穿股市的整个回撤阶段,而且都是利空。而利好消息,无论“小作文”还是真实消息,都没出现。
今天的大面积反弹,“恰巧”还是全靠一道“小作文”引发——就是传言央妈要亲自下场买国债,中国版的QE终于要来。
显然,从“某天”开始,A股就被“小作文”全程主导着波动方向。
如果我没记错,春节前官方就禁了一次机构的“小作文”。然后至少两个月没在再出现过“小作文”。
能产生广泛影响,主导整个股市的“小作文”,必然在机构间是得到大范围认可的,远不是那种为操纵个股的游资“小作文”可比。
A股被“小作文”全程主导,其实还算不上特别“异象”。真正“异象”的是,“小作文”兴奋作浪了这么多天,居然既没有辟谣,也没有追责。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就连大摩都看不下去了,今天跑过来帮忙“辟谣”。幸好他们反应不快,“辟谣”的时候咱大A已经收盘了。
“小作文”被默许的背后,至少说明主导的方向也是被默许的。
除了大牛市阶段,涨多了就要回落,这是股市的铁律。春节后,A股已经连续上涨了一个多月,没有增量资金、向上越来越乏力,本身就需要回撤一波,跌下去了才能吸引下一波资金进场。
但春节以来的乐观情绪没有消散,很多资金明知道随时可能转向,但就舍不得走,都想从鱼头啃到鱼尾。于是形成一种很奇怪的博弈心态:利空不来,赖着不走;利空一来,撒腿就跑。
但投资者的消息渠道是不对称的,对利空的判断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于是一道接着一道的利空“小作文”就应运而生。
前面多次提到的“某天”,是3月18日。
那天,是最后一根诱多的阳线。
那天,某机制换上T+1的外衣重获新生。
那天,是一大波利空“小作文”的起点,是这一波回落的真正原因。
“小作文”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天然适合成为媒体的题材,观众也特别爱看。在股市领域,还特别迎合小散们要为每天涨跌“找理由”的心态。大主力特别喜欢这种媒体的噪声误导,就像去年每逢一些真问题被揭出来,就总会有一些莫名其妙、鸡毛蒜皮的事件冲上热搜、还能霸榜好几天。
同样,季度末的机构大调仓本来就是惯例,特别是一季度末。调仓是先卖后买,这个转折点也会随着季度更替而出现。“小作文”的作用依然只是辅助。
一季度的A股“空欢喜一场”,今年还有戏吗?
3000点虽然在今天失而复得,但一季度收盘基本也就定格在3000点附近。
距离中旬的高点,大盘回撤了100点。特别对于AI板块而言,春节后的第一波有多激昂,这一波回撤就有多沮丧。整个一季度下来,基本就是“空欢喜一场”。
这种节奏还唤醒了一年前的痛苦回忆:同样是一季度由AI激活的整个市场,二季度也随AI的陨落而拉开了漫长下行的帷幕。
今年突然加速发展低空经济,原因之一其实就是要打破去年的那种节奏重演。
新能源是一条有竞争力的主线,但欧美掀桌子不玩新能源之后,这种优势一度变成劣势。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就是开拓一片全新的新能源的下游市场。
前阵子新能源在AI的尽头是电力的“小作文”下涨了一波,背后真正的动力是低空经济的eVTOL(电动直升机)的储电需求。
说到eVTOL的技术,无论是直升机本身,还是直升机刚需的高能量密度储电池,领先的都还是老美。但毕竟差距不大,不影响开拓新能源的巨大需求市场,而且整条产业链都是实质可控的。低空经济肩负着重新提高电力作为世界资源的地位、与老美算力资源竞争的战略使命。就算AI板块像去年那样后力不继,低空经济也大概率能接过市场主线的棒子。
Q1(第一季度)是一年里不确定性最大的一个季度,因为这个季度可获得的信息是最少的,也是为什么Q1(特别是两会前)的市场主线通常都是有概念、没业绩的主题投资类板块。
2018年后,随着经济增速减缓,A股也进入了长期震荡格局。这种格局下,如果Q1的市场过度乐观,后三个季度就变得危险。如果Q1市场过度悲观,后三个季度反而更多的是机会,但政策的配合也是重要因素。
以季度为单位,复盘2019年以来的近5年上证指数的波动,就可以清晰看到这种规律:
2019年和2023年的Q1都是明显上涨,代表市场在掌握最少信息的周期过度乐观,结果后面三个季度的趋势都是下行为主。
2020年2022年的Q1是明显的过度悲观(都是由于公共卫生事件),为后面三个季度孕育了机会。不同的是,2020年的情况是政策超预期给力;而2022年的情况是政策超预期不给力,而且集中在Q3。这些都在股市的复盘行情上得到精确验证。
比较特别的情况是2021年,当时Q1市场是谨慎的,或者说是分歧的,体现为涨跌幅极小(用技术派的话来说,就是收小实体的季K线)。而该年政策环境没有超预期的波动,外部美元流动性还是边际收紧的,这种背景下,后面三个季度却走出了不错的行情。说明这种开局反而是对后面三个季度最有利的。
今年Q1基本就定格在3000点附近,意味着Q1收小实体线,情况就与2021年最为相似。虽然“空欢喜一场”,但对于全年而言,反而是最有利的一种开局。
Q2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4月份是股价与当期业绩相关度最高的一个月。机构在3月下旬完成了大调仓,咱们的思路也要从过去两个月切换过来。关于各个重要板块的逻辑,以及板块选择的思路,咱们下一期再展开分享。
今天就分享到这吧。对文章内容有疑问或者指正的,继续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