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俄乌战争爆发三周年之际。
——作者
2001年9月的一天,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一家大剧院正在进行一场精彩演出,演出的规格比较高,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一些俄罗斯官员亲临观看。台上进行表演的是一家来自乌克兰的艺术团,表演内容有歌舞、说唱以及滑稽戏。
随着一个年轻人登台表演,演出随之到达高潮。这名年轻演员20出头,身材不高,却是一个活跃气氛的高手。他的表演内容是喜剧说唱,夸张的肢体动作和幽默的唱词逗得台下观众时不时哄堂大笑。不过,一向严肃的普京笑点比较低,没怎么笑。
这名年轻演员决定逗笑普京,于是就将话头直接对准了普京,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弗拉基米尔(普京)正好在,是吧?”
第二句:“普京你把我带走吧!”
第三句:“把乌克兰的债顶了吧!”
这三句话一出,台下一阵捧腹大笑,普京也忍俊不禁,乐了。

至于为什么这几句会让台下观众和普京开怀大笑,下文再说,反正,普京一下记住了这个幽默逗趣的年轻人。演出结束后,他上台跟演员握手,专门对这名年轻演员说:“演得不错,欢迎下次再来俄罗斯。”
年轻演员高兴极了,开心地说:“一定!总统先生,您可是我的偶像。”
此时的普京不会料到,20年后,这个年轻人会带给他一生的麻烦,让他寝食难安,以至成为一较生死的对手。
是的,这个年轻人就是泽连斯基,此时的泽连斯基23岁,这是他与偶像普京的第一次见面。这次见面都给彼此双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11978年出生的泽连斯基压根不会料到自己有一天会跟政治扯上关系。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
和普京一样,一开始泽连斯基也是苏联人,也就是说他们原本属于同一个国家。唯一区别是,普京是纯正的斯拉夫人,而泽连斯基是犹太人。在苏联抑或乌克兰,犹太人都是少数群体,也是被排斥的对象。这一点,幼年的泽连斯基应该能感受到周围被排斥的眼光。
好在他家境不错。父亲是一名经济学教授,母亲曾是一名工程师,幼年时,父亲曾被派到蒙古工作了四年,泽连斯基也跟了过去。在蒙古读完一年级后,又回到乌克兰。
1991年苏联轰然倒塌,同年乌克兰宣布独立。那年泽连斯基13岁。对这样的世界巨变,少年的他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只是父亲告诉他,以后他们就不再是苏联人了,而是地地道道的乌克兰人。
中学毕业后,泽连斯基通过了托福考试,本打算回犹太人的故乡以色列留学的,但被父亲劝止了,让他就留在乌克兰。
“我们是犹太人,为什么不回以色列呢?”泽连斯基问父亲。
父亲说:“种族上,我们虽是犹太人,但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乌克兰,我们是地道的乌克兰人。”
那就是这次,17岁的泽连斯基和父亲关于民族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长谈,这次长谈让他第一次真正在心里种下了民族意识的种子。这种意识,也为他日后一系列心理动因打下了基础。
后来,泽连斯基进入乌克兰基辅国立经济大学克里沃罗格经济研究所法学院读书。虽然学的是法律,但他更兴趣的是戏剧表演。
19岁时,泽连斯基便和同伴组建了喜剧表演团体“第95街区”,而他一人身兼多职,队长、演员和编剧。因为对喜剧表演的热爱,他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凭借他的天分,他带着“第95街区”在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的俄语区一炮而红,人气高涨。

大学毕业后,泽连斯基没有成为律师,继续在他喜爱的喜剧行业精耕细作。1998年后出演多部影视作品,包括历史闹剧《热夫斯基对战拿破仑》,浪漫喜剧《8次约会》等,并成为乌克兰电视频道InterTV的总制片人。
2003年,泽连斯基不再与KVN合作,改与乌克兰电视台1+1频道合作,并将“95街区”表演队转型升级为“95街区”工作室,从事电视内容生产、电影制作和娱乐节目巡演等,他本人担任艺术总监、演员、编剧。两年后他加盟了乌克兰“国际”频道,担任主要演员、创作人。同年,第一期“Kvartal Evening”节目开始在国际台播出,他逐渐成为乌克兰演艺界名人。
不过,那时乌克兰经济发展不佳,泽连斯基很多时候的演出重心放在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的俄语区。
2就在泽连斯基在演艺事业蒸蒸日上时,普京也完成了人生蜕变。
关于普京的生平与事例已是人尽皆知,这里不再赘叙。有一点显然易见:普京之所以能上台,是被“皇俄派”抬上去的。
什么是“皇俄派”?
“皇俄”,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有些过时,但它所代表的却是一个强烈的历史情结——复兴俄罗斯帝国的梦想。这股力量并不仅仅是复辟派,它背后更深刻的是一种民族主义的激进思潮,试图通过“恢复俄罗斯的荣耀”来重新定义俄罗斯的国家认同。这股思潮不仅仅是怀旧情结那么简单,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目标明确:恢复大俄罗斯的疆域,甚至有的观点直接主张领土扩张,恢复沙俄帝国的辉煌。
所以,普京当选后,才会喊出那句震动世界的口号——“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当然“皇俄”是激进主义分子,普京上台后不可能真的按照“皇俄”的思想进行治国,他追求的还是稳定和中庸,但施政底色依旧是皇俄式的,即,通过领土扩张来增强国家安全,同时为了国家安全又不得进行领土扩张。
这是俄罗斯大国战略的一个悖论,或者说,一个死结。这也是日后普京面对国家安全危机时本能地选择领土扩张的一个心理动因。
而要通过领土扩张而获得国家安全感,不可避免地要和俄罗斯西边的邻居乌克兰产生了矛盾。
3乌克兰自独立后,是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苏联大量的工业遗产,再加上自己是世界重要的粮仓,按理说,乌克兰人有大好的未来。可是独立后,当时乌克兰政府并没能把乌克兰带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反而开始疯狂的私有化,大量的官员打着经济改革的幌子大量吞并国有资产,出现了一大批经济巨头,这一系列打击使得乌克兰的经济极速下滑,更是在1994年达成了GDP负增长23%的惊人成就,可以说是一夜回到“石器时代”。
同时,时任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对经济改革的犹豫不定也进一步加速了乌克兰的经济的下滑。
经济下滑必须带来政治的腐败。当时乌克兰官员的腐败贪污已经到达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连总统也不例外。比如当选总统后的库奇马大量任用自己的心腹,其周围官员也借此机会收割了大量资金。三十年国内经济政治的衰败使得乌克兰变得千疮百孔。
1990年乌克兰的人均GDP为1600美元,呈逐年下降趋势,最低值是1999年的635美元,到2001年有所回升,约800美元。
苏联解体后,原先所有加盟共和国都混得很惨,而乌克兰是属于混得最惨的那几个,人民的生活极其悲苦。
乌克兰衰败时,泽连斯基正好处于从少年到青年时期,思维敏感,对乌克兰政府颇为失望,对国家前途颇为悲观。所以当他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经常将讽刺政府当局作为主要创作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他对那个新上任的、发誓要革除腐败、要让俄罗斯再次强大的曾京心生好感和尊敬,将其视为偶像。
所以2001年,他来莫斯科演出时,才会对普京喊出,希望“将他带走”。
泽连斯基当时所喊的只是一句“玩笑”话,但也真实反应了部分乌克兰人的心态,即:希望普京和俄罗斯能帮助他们。
从这可以看出,同当时许多乌克兰人一样,泽连斯基也是亲俄的。
苏联解体时,欠下了1100亿美元的国际债务,按照协议,15个加盟共和国要共同承担债务。作为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加盟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35%军事和工业遗产的同时,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债务。
可乌克兰不愿意承担35%的债务,就和俄罗斯软磨硬泡,减到了17%左右。然而,当签署债务分担协议时,乌克兰却不出席会议,连那17%的债务也不愿意承担。
独立后的俄罗斯的日子也不好过,可是考虑到苏联的大量海外资产以及想争取重要的国际地位等因素,俄罗斯承担了苏联时期的外债。不过后来乌克兰又想和俄罗斯分苏联的海外资产,俄罗斯却让其先偿还债务,双方还是扯了些皮。
而泽连斯基喊的那句:“把乌克兰的债抵了吧!”多少有些讽刺乌克兰政府的难看吃相,当然泽连斯基也是当众多观众的面,抱普京大腿。
此时的泽连斯基,就是普京一个小迷弟。
4那个时候,经济陷入困境的乌克兰希望俄罗斯帮他们,不过当时的俄罗斯自顾不暇,经济也是一团糟,哪有能力帮乌克兰?
于是,乌克兰人将目光转向了西边,希望欧洲能帮他们。加入欧盟,继而加入北约,成了历届乌克兰政府追求的目标。
加入欧盟对乌克兰来说意味着可以从中获得各种福利和好处。欧盟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其内部自由贸易和关税一致对外有利于乌克兰的经济发展。通过加入欧盟,乌克兰企业可以享受更加便利的贸易环境,促使乌克兰的经济迅速发展和致富。其次,加入欧盟对乌克兰的好处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
公民可以在欧盟成员国内居住和工作,这为乌克兰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资金、人才和技术的自由流动也是加入欧盟的一大优势,这将为乌克兰带来更多的投资、创新和进步。
而且,欧洲优质的教育和免费医疗也是乌克兰渴望加入欧盟的原因之一。加入欧盟后,乌克兰公民将享受到欧洲先进的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以前,乌克兰的难兄难弟,也就是同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加入欧盟后,经济发展迅速,人均GDP超过了2万美元,一下成了富国。
这个令人鼓舞的成功故事,无疑极大吸引了乌克兰。
除了加入欧盟,加入北约也是乌克兰奋斗的目标。
加入欧盟是在经济上融入西方体系,加入北约则是国家安全上成为西方一份子。
俄罗斯国土面积巨大,但又是一个在国土安全上极为脆弱的奇葩国家,他们总想在国土周围设立安全缓冲区,当年他们策动外蒙独立就是出乎这种考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这种脆弱感就更强烈了。好在它北边是北极,南边中亚是它势力范围,东边中国跟它关系不错(况且中间还有一个蒙古国),只有西边,成了为它的梦魇之地。俄罗斯几次被外国入侵都是从西边被打进来的。
所以,在西边寻找一个战备缓冲区成了它终极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乌克兰。
因此,控制乌克兰也成了普京的头等大事。方法就是通过能源供应(乌克兰70%的天然气靠从俄罗斯进口)和扶植代理人,渗透进乌克兰政局。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就是普京选择的一个极佳代理人。亚努科维奇家族在俄罗斯有几十亿美元的资产,亲俄政党“反对派平台——一为了生活”也长期接受俄罗斯的资金支持。2014年前,俄罗斯情报机构在乌克兰东部组建“影子政府”,目的就是为了为分裂乌克兰做准备。
但对大部分乌克兰人来说,他们是并不想成为俄罗斯的附属地的。在历史上,乌克兰就跟俄罗斯有极深的仇怨,典型的例子是上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乌克兰搞农业集体化,饿死了500万乌克兰人,占当时乌克兰居民的四分之一。
这种彻骨的国仇家恨让乌克兰人对俄罗斯有一种深深的恐惧。
所以,为了逃离俄罗斯掌控,乌克兰必须要谋求北约的保护。
但对西方来说,从没想过要让乌克兰成为欧盟或者北约的一员,道理很简单:到哪里去找一个像乌克兰这样能遏制俄罗斯的绝佳之地?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通过国际开发署(对,就是那个最近被懂王和马斯克关闭的部门)和索罗斯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往乌克兰砸了超过50亿美元,用来扶持亲西方的媒体、政党和智库。
到了2014年“广场革命”的时候,美国助理国务卿纽兰直接在通话中干预乌克兰内阁人选,扶植亲美的代理人。
俄罗斯想通过乌克兰作为安全缓冲区来抵御北约东扩和欧美渗透,而欧美则通过乌克兰来遏制和削弱俄罗斯,乌克兰就成了砧板上的肉,没有人问他们同不同意。
52013年,泽连斯基受俄罗斯“蓝光之夜”之邀再次到莫斯科进行访问演出,这个“蓝光之夜”相当于中国的春晚,非常受俄罗斯人欢迎。普京也亲自到场去观看。邀请乌克兰艺人和团体来表演有一个重大的优势:他们都会说俄语,无论是唱歌、脱口秀、RAP,都用不到翻译。
那次泽连斯基在舞台上卖力演出,那时他已经在乌克兰红透了半边天,这次来莫斯科,也受到俄罗斯观众的热烈欢迎。
那次,普京也来观看节目,他在在台下被逗得开怀大笑。

不过,演出没有结束,他就因为政务繁忙提前离开了。这次,泽连斯基没有和他的偶像握手,当时他还有点沮丧。不过,看到普京在台下被逗得开怀大笑,他还是很高兴的。
不过,一年后,所有情绪,失落也好,高兴也罢,就化成了愤怒,对普京的愤怒。
因为在2014年,普京下令俄罗斯特种部队占领了克里米亚。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克里米亚事件。
克里米亚被占领,乌克兰第一时间表现了忍让,认为将来还可以与俄罗斯再好好谈谈,谈谈在克里米亚的黑海舰队基地怎么像巴拿马运河“永久”租给美国一样租给俄罗斯,换取乌克兰收回克里米亚主权。
但这只是乌克兰的一厢情愿。克里米亚丢失不久,东乌克兰的俄罗斯族民兵开始武力造反,驱逐乌克兰官员,赶走乌克兰军队,而这一切背后是俄罗斯在背后主使的。
克里米亚事件在泽连斯基心里无异丢下一颗重镑炸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乌克兰人,泽连斯基自然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这种情结也化成了对强横的俄罗斯政府的怨气,以及对软弱的乌克兰政府的怒气。
于是,他将这种怒气用于创作当中,他拍摄了一部政治题材的电视剧《人民公仆》。2015年,《人民公仆》第一季播出,泽连斯基在剧中饰演的高中历史老师瓦西里,因机缘巧合竞选为乌克兰总统,并在担任总统后,整顿吏治、打击腐败,对外强横,把“总统”一职做成“人民公仆”。
该剧播出后,受到乌克兰民众广泛好评,他在剧中的形象逐渐被观众与本人挂钩。
某种程度上,“人民公仆”这一形象,满足了乌克兰人民对一个好总统的期待,因为移情作用,人们把这种好感也投诸到年轻的泽连斯基身上。
精明的泽连斯基看到了一个绝佳的政治机会——他决定从政。
于是,他成立了人民公仆党,正式踏入政界。2018年下半年,从未宣布要参选总统的泽连斯基却成为当时各类民调中的热门人选。“民意”不可违,当年12月31日,他在乌克兰电视台1+1频道发表的新年问候上,宣布参加乌克兰总统竞选。
一个政治小白不可能凭着一部电视的形象就能赢下总统选举的,那样政治就太简单了。那时泽连斯基遇到了一个贵人,即乌克兰传媒寡头:伊霍尔·科洛莫伊斯基。科洛莫伊斯基是犹太人,之所以看中泽连斯基,自然因为同是犹太人。科洛莫伊斯基当过乌克兰的州长,手下还掌控着一个媒体帝国。
在科洛莫伊斯基的强力支持下,加这之前本身就具有的人气,2019年,41岁的泽连斯基成功当选乌克兰第六任总统。
但泽连斯基接手的乌克兰其实是一个烂摊子。
经济上,由于第二年疫情爆发,乌克兰GDP下降30%,人均收入在欧洲末位,人民生活依旧贫困。
外交上,乌东地区(说俄语的四个州)在俄罗斯暗中挑唆下,分离主义甚嚣尘上,两国边防部队经常擦枪走火。
如果你是当时的泽连斯基,你会怎么做?是不是发展经济以及搞定乌东地区?
泽连斯基也是这么做的,但他不是政治天才,他的手段依旧逃不出之前历任乌克兰政府的老目标——加入欧盟和北约。
只是到了他,这个目标显得尤为迫切。因为疫情加深了乌克兰的经济崩溃,为了发展经济,加入欧盟是最快也是最佳的选择。而俄罗斯军队在俄乌边境日夜虎视眈眈,加入北约就是保护乌克兰国家安全的不二之选。
之前泽连斯基在竞选总统时,当时竞争对手波罗申科(此人是乌克兰前总统,也是一个亲美派人物)曾抨击他:“如果泽连斯基当选总统,他一定会对普京下跪。”
听到这话,泽连斯基竟对着竞选人群当面跪下,说:“我不会对普京下跪,我只对乌克兰人民下跪!”
也许这是泽连斯基的一次选举作秀,但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的真实想法。毕竟,作为一个曾经的亲俄派,作为一个普京的迷弟,随着克里米亚事件的爆发,他彻底跟过去说了再见。
只是,泽连斯基的愤怒和强硬碰上了普京的愤怒和强硬。
6自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彻底被西方抛弃,经济发展遭受了西方一系列制裁,几乎被锁死了。
之前俄罗斯在乌克兰扶持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欧美搞下去了,换上了一个亲西方的波罗申科。之后俄乌的关系一直处于怪异又紧张的状态。欧美势力不断渗透进乌克兰,几乎将乌克兰打造成了一个削俄的桥头堡。
2019年,波罗申科下台,换上来泽连斯基,俄罗斯以为情况会好点,但没想到泽连斯基会更加强硬。其实泽连斯基并不是一个亲美派,他只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在他有限的政治战略眼光里,振兴乌克兰是他唯一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前面说了,只能是加入欧盟和北约。
他的这点心思,被美国看得真真切切。
2021年拜登上台,布林肯立马就在当年的五月份访问了乌克兰,并与泽连斯基讨论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相关议题。
也就是从这时起,乌克兰便被欧美建制派们推入了战争的轨道。
面对这,普京当然不能忍。
就算他忍,俄罗斯国内的“皇俄派”也不会忍。
克里米亚事件深深刺激了皇俄派,让他们找到了一种久违的民族自豪感,一块原属于俄罗斯的土地,不费吹灰之力就回到了祖国,如何不让他们兴奋?就算西方制裁,但对俄罗斯并没有造成多少影响。所以,他们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他们裹拥和催促着普京:下定决心吧,弗拉基米尔,将那帮人都宰了!
于是,泽连斯基的急功近利、美西方的挑唆、国内极进分子的催促,多种因素叠加下,2022年2月24日,普京终于扣下了战争的板机。
7前面说过,泽连斯基曾将普京视为偶像,年轻时他曾是一个地道的亲俄派。但他骨子里又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在面对多年来,乌克兰遭受俄罗斯不断的挤压生存空间时,不得不对俄罗斯产生厌恶,同时也对曾经的偶像普京产生厌憎。上台后,作为乌克兰的掌舵人,为了国家利益势必要向普京展示强硬和利益诉求。
那么,他有没有想过,自己急功近利地要加入欧盟和北约会激怒普京,继而给乌克兰来带灭顶之灾?我猜他是想过的,但作为政治小白的他,想的肯定并不深,他只是单纯想让乌克兰早日自主富强,殊不知,他对国际政治的理解太肤浅了。
乌克兰作为一个四杀之地,怎么可能就凭他一厢情愿突然就自主富强?
在美国和欧洲的眼里,乌克兰就是一枚用得得心应手的棋子,他泽连斯基同样也是一枚棋子。欧美需要他和乌克兰成为遏制俄罗斯和普京的桥头堡。
同样,对普京来说,降服乌克兰和泽连斯基,也是在“借力打力”,打趴了乌克兰和泽连斯基,等于反击了欧洲、美国和北约,以乌克兰的血祭俄罗斯的国家诉求,确保俄罗斯的利益和底线。
至于乌克兰和泽连斯基的命运是如何,是不是会沦为牺牲品,欧洲不会关心,美国也不会关心,俄罗斯更不会关心。
这是乌克兰的命数,也是他泽连斯基的命数。
82019年12月9日,上台不到半年的泽连斯基来到巴黎,会见普京,当时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时任总理默克尔的撮合下,二人举行会谈。
为什么要举行这次会谈?因为当时俄乌两国军队在边界时有冲突,为了两国和平,自然要谈一谈。
这是泽连斯基第三次见到曾经的偶像普京,当然,也是他作为国家元首第一次见普京,这离他们第一次相见已经过去了整整18年。这次见面氛围比较凝重,二人全程没有目光交流,甚至都没有相互握手。

现在没有人清楚二人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唯一清楚的是,这也是他们之间最后一次见面。
三年后,他们成了彻彻底底的敌人,两个国家的战士在前线相互厮杀,无数年轻的生命在战火中灰飞烟灭,他们作为国家的领导人则在媒体以及网络相互指责、攻击。
那么,在2019年巴黎这个温暖的冬日里,他们围在会议会桌前,是不是会记起18年前第一次在莫斯科剧院见面时曾经有过的欢乐和开怀大笑?
有一点他们是清楚的,那样的日子他们永远都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