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期因子(Midkine,MK)是一个包括多营养蛋白在内的一个小蛋白家族的成员。MK具有多效性,能促进细胞增殖与迁移,参与血管生成和纤维蛋白溶解。研究显示,MK 与肿瘤、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存在关联,被视作攻克这些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之一。近期一项研究探讨了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MK水平与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血脂异常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主要可改变风险因素。由于关键酶和脂质代谢途径的异常,T2DM患者普遍存在血脂异常,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患上CVD。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血脂异常对预防CVD至关重要。
新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在显著的斑块积累之前检测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进行早期干预。通过识别与斑块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或易感性直接相关的新的生物标志物(比如MK)进而予以风险分层,有助于更准确的预后。
MK是一种肝素结合生长因子,介导多种细胞过程,包括修复和炎症反应。MK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不同阶段促进新生内膜、炎症和脂质积累。
MK被认为是一种通过增加巨噬细胞脂质积累的血脂异常。MK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总胆固醇(TC)水平有直接关系,而与高血压无关。慢性炎症性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和MK是各种CVD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心肌梗死(MI)、主动脉瘤、周围血管疾病和卒中。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MK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在预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中的作用。研究共纳入90例受试者,包括60例T2DM患者和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HS)。根据血脂异常情况,T2DM患者被分为两组:30例血脂异常患者和30例血脂正常患者。采集所有受试者的血液样本,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MK水平,并计算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Castelli风险指数-1(CRI-I)和Castelli风险指数-2(CRI-II)。
研究发现:
(1)T2DM患者普遍存在血脂异常,其中混合型血脂异常(高TG和低HDL-C)最为常见。
(2)与血脂正常患者和HS者相比,血脂异常的T2DM患者MK水平显著升高(P≤0.0001)。
(3)在血脂异常的T2DM患者中,MK水平与AIP、CRI-I和CRI-II呈显著负相关(r=-0.489,P=0.005;r=-0.465,P=0.008;r=-0.421,P=0.018)。
(4)在血脂正常的T2DM患者中,MK水平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r=-0.524,P=0.002)。
(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K、AIP和CRI-I是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表1)。
表1. MK作为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6)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MK在识别T2DM患者血脂异常方面具有很高的鉴别能力(AUC=0.805),截断值为MK≤4.457ng/ml(图1)。

图1. 血清MK预测血脂异常的ROC曲线
本研究结果表明,MK可以作为预测T2DM患者血脂异常的生物标志物。MK水平与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因素显著相关,其可以作为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预测指标。评估T2DM患者的MK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这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T2DM患者的CVD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