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天,孩子就容易被上火困扰,动不动,就会嘴巴红、口气臭、大便干。
头面部“上火”:口干舌燥、咽喉肿痛、流鼻血、眼睛干涩、扁桃体发炎等。
脏腑“上火”:手脚心热、大便干硬难排、小便黄、睡眠质量差、脾气大等。

为了给孩子清火,家长用了一堆清热解毒的药,可火却没灭掉,反而越来越严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种火常常是阴虚引起的,属于虚火,得滋阴才行。要是用对付实火的办法,一直清热解毒,那火就会 “越清越旺”。
5件事悄悄“点燃”虚火1、经常晚睡:夜晚是养阴的时候,如果孩子经常熬夜,身体就会悄悄消耗大量的阴,孩子本就是稚阴之体,容易阴不足,导致阴虚火旺。
2、经常闷闷不乐:我们身体里有一股无形气机在运作,如果孩子整天不开心,就会导致肝气不舒,时间久了,就容易郁结成热。
3、爱吃重口味食物:辛辣油炸、肥甘厚味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燥热之气,产生内热。
4、穿的太厚:孩子阳气旺,非常怕热,如果衣服穿的太厚不透气,体内的热散不出去,就会导致很多热聚集在体内,加重内热。
5、过度流汗:流汗要适度,如果孩子流汗过度,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出现津液亏损,孩子出现虚火,就容易导致孩子口干舌燥、大便干硬。

要想“平熄”这股虚火,就得适当地滋阴。像麦冬、石斛、玉竹这些食材,都有滋阴的作用,平时可以拿来泡水喝,或者用来煲汤、煮粥都成。
石斛麦冬茶
食材:石斛、麦冬
做法:将麦冬、石斛一起用开水冲泡,加盖等10分钟即可当茶饮,连喝2-3天。
这个茶有滋阴降火的功效,适合经常口腔溃疡、有口臭、睡不好的孩子,3 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

有些孩子偶尔身体津液不够,出现燥热的情况,比如说突然出了好多汗,或者吃了太多容易上火的东西,结果身体里的津液变少了,口干舌燥。这时候,可以给孩子喝点经典的酸梅汤。
当然,不管是哪种内热,说到底,根源都是脾虚。经过前面说的这些办法处理,孩子内热没那么严重了,就得赶紧给孩子健脾胃,这样孩子才不会动不动就内热。
门诊案例我之前接诊过一个8岁的女孩,身高才122公分,胃口差,脾气大,老是感冒生病,近半年就长了2厘米,愁坏了家长。
孩子自从上了小学,特别喜欢辣条、薯条、炸串这些零食,饭也不好好吃,觉也睡不踏实,连排便都费劲,原本白白胖胖的孩子,变成了面黄肌瘦的小猴子。

家长说,一到春天,孩子情况最糟糕,扁桃体发炎、便秘是常事,个子也不见长。照着网上做了些食疗方,可没啥效果,孩子内热还是老样子。
我跟家长说,像这孩子的情况,光靠食疗可不行。生活里好多方面都会让孩子身体里产生内热。除了平时给孩子适当滋阴清热,还得系统地给孩子调理一下。
结合孩子的症状,我给她开了个方子,里面有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芦根、白茅根、淡竹叶、炒山楂、炒麦芽、鸡内金等,既能健脾胃,又能清热滋阴,熬成膏方,味道不苦,孩子容易接受。
我还特意叮嘱家长,一定要严格控制零食摄入,尤其是辣条、薯条、炸串等容易上火的食物,平时可以煮点石斛麦冬茶。
第一次复诊,家长就说孩子吃饭比以前香了,大便也通畅了,上火情况减轻了。家长就决定接着给孩子追追身高,坚持了2个月,孩子长高了1.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