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情绪的本质及其来源。
我们生活中有90%的反应是自动化的,通常是不由自主的情绪反应。那么它背后的机制是什么呢?有一个现象叫做“越抗拒越持续”。
我们对很多事情的反应往往是抗拒的,抗拒背后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我们的信念或认知。
比如你辛苦准备的项目方案被领导否定了,这时候,你可能会感到沮丧、愤怒,甚至觉得自己不被认可。第一反应可能是把这种情绪归因于外界,比如认为领导不公、同事不支持等。于是你会产生一种抗拒心理。
当我们的反应基于抗拒时,就会产生一系列负面行为,比如抱怨、指责、评判等。这些行为的本质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于是就更加强化了负面情绪,最终可能导致对抗或争吵。所以当我们抗拒某件事时,就会持续并加剧,因为抗拒会消耗我们的能量,并引发连锁反应。这种情绪不断累积,最终可能导致情绪爆发。
面对冲突或矛盾时,有一个原则就是,谁感到不舒服,谁就应该主动解决问题。
当然,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对抗,而是通过自我反思和调整。
解决情绪问题的核心在于理解“自己是一切的根源”。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你会发现,这种情绪源自对失败的恐惧,或者渴望他人认可的心理。
当你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和认知,你就能更理性地去理解领导的意图。或许领导的否定并非针对你个人,而是为了让方案更加完善。于是你的情绪就不会那么消极了。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四、第五和第六个习惯提到要用双赢思维去处理问题。这不仅适用于情绪管理,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处理情绪反应,并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为了巩固今天的学习,我建议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练习:在每日的晨间日记中,记录下自己抗拒的事物。
你可以列出最近让你感到不满或抗拒的情况,然后反思这些抗拒背后的信念。比如,有些人抗拒别人的唠叨,有些人抗拒低效率。
通过记录和反思,你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来源,并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