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式木柄手榴弹:从对越自卫反击战到退役,英雄武器的辉煌与遗憾

猴大爷聊历史 2024-03-20 19:13:02

1979年2月22日,13军39师116团2营机枪连排长阿尔子日带领7班和9班配合六连作战,他们刚刚攻下代乃东南侧一处无名高地,越军316A师就发动了反扑。500多名越军从三面包围无名高地,并向我军发起猛烈进攻。

战斗中,阿尔子日在2个班之间来回运动,哪里的越军上来了,他就一顿手榴弹招呼。五支冲锋枪交替使用,他以手为炮,以手榴弹做炮弹,先后投出几十枚,给越军造成大量杀伤,被称为”人肉迫击炮”。

在他的带领下两个机枪班的战士协同六连先后打退越军18次反扑,歼敌五十多人。

战后,阿尔子日荣立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而阿尔子日在战斗中用的手榴弹,就是67式木柄手榴弹,我军装备史上一款经典武器。

67式手榴弹,全称“67式木柄手榴弹”,该手榴弹是在63式手榴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主要是为解决63式木柄手榴弹存在的使用不安全、投掷时早炸和易受潮瞎火等严重问题而研制的。

该弹采用铸铁弹体,全弹质量600g,弹径48mm,全弹长204mm,主装药为38gTNT,可产生70~110个破片,杀伤半径7-10m,破片离炸点80m以外仍有杀伤威力。

相较于63式手榴弹,67式手榴弹的安全性能大大提升,而且还解决了防潮问题。主要体现在:63式手榴弹发火机构采用的是铅拉火管与雷管直接卡合的结构,容易产生窜火造成早炸,67式木柄手榴弹的发火机构在拉火管和雷管之间增加了一节导火索,导火索一端与拉火管卡合,另一端与雷管卡合,结合部涂密封胶防潮隔火,发火头药剂用硫氰酸铅取代雷汞,同时严格控制生产工艺,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早炸和易受潮的问题。

注意看战士右侧的手榴弹,有的拧开了盖子,有的没有拧开,而拧开盖子的手榴弹有一层红纸。这层红纸不是普通的红纸,它是防潮纸,为的是隔绝空气中的湿气,保护手榴弹里的火药干燥,在使用的时候,要用小拇指捅破这层防潮纸,然后勾出里边的拉环才能投掷。

1967年,67式木柄手榴弹完成设计定型并开始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到1983年停产,据相关资料显示,其总产量可能超过20亿枚!这意味着如果用货运列车来装的话,需要20000节车皮,或者300列专列。

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民兵的训练中,都能看到67式木柄手榴弹的身影。总的说来,该型号手榴弹的评价还是不错的,但一些问题仍不能忽视,仍需要引起注意。

第一,威力不足

67式木柄手榴弹的总重量是600克,但是爆炸药只有38克,装药太少,导致爆炸的威力明显不足。

第二,资源浪费

上边提到,67式手榴弹全重600克,爆炸部分的火药只有38克,那么剩下的562克就是手榴弹的主体,而该手榴弹是木柄式,自然对木材的需求就会增加,木材虽然通过植树可以获得,但是一个大树从树苗长成可用之材,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而且一棵树能造多少手榴弹。

第三,爆炸后的破片飞行不规律

破片离炸点80m以外仍有杀伤威力,这就必然会导致存在误伤的可能。

第四,携带不方便

67式很长,达到204mm,专用的手榴弹袋子一次可装4枚,但是目标大,遇到突发紧急的情况,往外拿的时候会有些不方便。

第五,投掷需要技巧

在投掷木柄手榴弹时,一定要拉开架势、甩开膀子,用力使劲扔,这样才可能扔的远。然而在对越作战期间,受制于地形、战场环境、手榴弹自身因素等的影响,即便是战士拉开架势扔,最多也就是三十四米远,而且还要快,防止敌人趁战士扔手榴弹的时候开枪射击。

尽管问题不少,但67式木柄手榴弹仍旧是当时我军的主要装备,是那个时代的符号,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和老山前线两山轮战的战场上,这款服役多年的老兵依旧大显神威,和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一起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然而,时过境迁,再经典的武器终有谢幕的那一天。

随着新款武器的问世、装备部队,67式木柄手榴弹退出我军现役。

但是它为保卫共和国所立下的功勋犹如丰碑般依旧矗立在那里,就像照片中的那位战士,只要敌人胆敢进犯,迎接它们的只有67式手榴弹为他们鸣放的“礼花”!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