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妈妈问:当与孩子爸爸,在教育观念上匹配不了时,如何解决争议?
情况是:孩子进入学龄段,面对周遭越来越卷的家长圈,应试教育下,我觉得需要去适应,去报班体验学习方法,孩子爸爸觉得没想清楚前,不要盲目跟从。可是,如果一直不清楚,就一直不行动么?一年、两年,五年?
换个角度理解:这个观念没有不匹配,也没有争议。
妈妈觉得要送去报班学习方法;
爸爸觉得没想清楚,不要盲从;
男方否定了女方的初心了吗?——孩子需要体验学习方法?没有,男方只是认为这个方案:论证不严谨——他可能认为,女方的逻辑:孩子需要学习方法——其他家长选择报班——我们也选择报班。
哪里不严谨?以下信息待完善:第一 孩子目前的进入学龄段?幼儿园?幼几?
第二 孩子目前各项能力情况:表达能力、情绪自控能力、动手能力。。。。
第三 孩子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能力是什么?——是学习能力吗(这个问题很关键——孩子成长,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第四 目前可以选择培训机构有哪些?有哪些孩子在培训过后哪些能力得到提升?这些机构的人员情况,环境,收费,大体如何?。。。。。。在男方看来,女方属于“冲动消费”(缺乏调研,方案论证)——回到第三点,孩子成长,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忽略——眼睛里只有学习能力,忽视其他方面,比如情绪自控、个人自律。。。等等一些关键、核心要素通俗点讲——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奠定孩子的基本能力(情绪自控、一定自律、倾听。。。),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认字、拼音、音乐、舞蹈。。。,然后在孩子有热情的投入某件事情(报班),在结合家庭的环境辅助——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培养孩子路径。磨刀不误砍柴工——但是,实践中,不少家长过早的期望孩子:“砍柴”(学习),忽视,如何打磨“刀刃”(综合能力)。
#教育孩子有好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