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裕辞世的消息传到北魏国主拓跋嗣耳内时,拓跋嗣兴奋了。在刘裕面前,拓跋嗣是吃过亏的。刘裕在时,拓跋嗣很安分,尽管他想南侵想得要命。
刘裕去世当年的秋天,拓跋嗣召集群臣开会。议题很鲜明∶伐宋。会议很快就结束了,因为北魏的大臣们基本都支持拓跋嗣的决定,只有一个人反对——崔浩。
从来都不想北魏和汉人开战的崔浩这次也不例外。当然,崔浩不会明着说,他找到了他的理由:"宋魏两国,一向都还比较友好。现在刘裕刚刚去世,我们如果趁别人还在服丧期间就讨伐他们,好像有点不道德吧。"
高智商的崔浩找了一个十分不高明的理由。
那时候,只要打得赢就是硬道理,谁会吃饱了撑的去讲仁义道德,反正两家既不是朋友也不是亲戚。
因此,拓跋嗣当即就找到了反驳崔浩的理由:"当年,姚兴一死,刘裕就开始讨伐后秦。现在刘裕死了,我为什么不能讨伐刘宋?"
崔浩脸上挂不住了,但他还要硬撑:"姚兴死的时候,他的儿子们都不合,所以刘裕才会讨伐他们。现在刘宋并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因此还是不能南侵。"
这次,崔浩总算为自己找了一个比较靠谱的理由。
但是,拓跋嗣是不会听他的。崔浩忘了,拓跋嗣从骨子里是恨刘裕的,滑台一番摩擦,拓跋嗣输了地盘又输了人,此后在黄河边上,刘裕更是将他引以为豪的鲜卑骑兵打得没了脾气,换了是谁,这口气也咽不下去。因此,他一直在寻找一雪前耻的机会。而现在。机会来了。拓跋嗣又如何舍得放弃。何况,崔浩所言,并不是一个绝对站得住脚的理由。刘宋内部虽没有出现皇子争位的情况,但由一个小孩执政,其问题不管怎么说,都只会多不会少。这一点,崔浩不会看不到。
所以,这次拓跋嗣是铁了心要南侵的,开会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会后,拓跋嗣就立马做了安排:司空奚斤都督军事,将军周几、公孙表为前锋,倾国南下,目的地——河南四镇;洛阳、虎牢、滑台、碻磝。
其实,北魏此次南侵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想一下子吃掉刘宋。拓跋嗣只是想在其精力许可的范围之内尽收淮北之地一来给刘宋炫耀一下自己的势力,二来为报前面摩擦之耻就已足够。相较来说,如果把战线拉得太长,对北魏并没有好处。
从当时的地理位置上可以看出,虽然刘裕称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在刘宋初期,南、北朝的势力并不平衡,总体呈现一种南强北弱的态势。由于刘裕灭了南燕,亡了后秦,整个南方,以及山东、河南等地基本都在刘宋的版图之内,而北魏所控制的区域实在很小。也就是今河北、山西、内蒙、辽东一带,中间还被北燕挖去一部分,比起刘宋来可差远了。而且,北魏还有一个很不友好的邻居——柔然。
如果拓跋嗣倾国而攻刘宋,主力深入到长江以南地区,那么北方的柔然绝不会坐视,你能趁人之危,他们何尝不能。因此,不想后院失火的拓跋嗣终究还是留了一着。
但不管怎么说,拓跋嗣还是想大干一场的。正因为他想大干,一场危机,也就开始不可避免地向刘宋袭来。
首先爆发战事的是滑台。
在滑台城外,北魏都督奚斤带来了两万步骑兵。守滑台的,是东郡太守王景度,兵力数千。
看见北魏大军压境的王景度不敢怠慢,赶忙向镇守虎牢的司州刺史毛德祖求援。
滑台,是刘宋抵御北方诸胡的黄河第一要塞,此城若失,北魏骑兵势将如决堤的洪水一样在平坦的中原腹地四处奔流,其他三镇也将被北魏分割成东西两部分,给刘宋造成首尾不能兼顾的态势。这样一来,不仅使刘宋调兵遣将要麻烦得多,而且对刘宋士兵士气的打击也将是致命的。
因此。毛德祖在得到滑台危急的消息后,立马派出了三千增援部队。由司马翟广等人率领马不停蹄开向了滑台。
此后,毛德祖仍不放心,北魏骑兵什么能耐,他心里清楚得很。为防万一,毛德祖又选派了七百五十人,作为第二梯队,由讨虏将军窦应明等人率领,从水路驰援滑台。
面对宋兵来援,奚斤选择了在滑台东两里处扎营,前拒司马翟广,后攻滑台王景度。
奚斤成功了一半。
擅长野战的北魏骑兵在前面很好地扼制住了翟广的援兵,但是,后面的滑台城却始终没攻下来。
王景度守城的人虽少,但大家上下一心,将滑台守得跟个铁桶似的,奚斤虽然人多,但由于攻城器械缺乏及战术运用失当,整整一个月下来,滑台城上飘扬的还是宋军旗帜。
消息传到拓跋嗣耳内,拓跋嗣亲自率领五方铁骑南下,强攻滑台。
王景度也算不上是什么猛人。在拼死一战的北魏大军面前,王景度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在坚守了三天之后,滑台城陷,王景度逃跑。来援的翟广同样没能逃过战败的厄运,全军覆没,而翟广,仅以身免。
北魏最终拿下了滑台,但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光是在攻城战中损兵折将,在应对窦应明的援军之时,北魏也栽了个大跟头,在石济,窦应明将北魏的后勤部队杀了个落花流水,毙敌五百余人。
但是,滑台最终还是让北魏给夺了去,窦应明尽管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他的部队本就是游击,对整体大局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在刘宋方面,毕竟滑台已经丢了,而现在,宋军要做的就是守好其余三镇。
而后来的事实则证明,滑台不是最牛钉子户,虎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