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动画虚拟电影《长安三万里》暑期上映以来,口碑和票房一直不错;
就在网友们都以为该片即将完美收官之时,影片却陷入了“致歉风波”;
有洛阳的网友惊奇的发现,影片中的几处细节与历史记载不符:
1.李白与杜甫第一次相逢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显示的长安;
2.杜甫早年生活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
3.杜甫在长安岐王宅遇到高适并相识,事实是:两人是在山东汶上相识;
4.七岁杜甫在岐王宅见到李龟年,而事实上,杜甫在十几岁之前一直生活在洛阳;
5..高适父亲去世,高适扶灵至广陵守孝三年,事实是:高适父亲去世,次年归葬洛阳;
6.“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一日三绝,发生在洛阳天宫寺,并非影片中描写的扬州;
7.救下了郭子仪的是李白,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高适;
以上多处的历史改写,以及明明发生在洛阳的事情,却花落长安;
洛阳网友表示不服,死活不答应。
而洛阳市的隋唐史学会则进一步认为,该影片中部分情节描述与真实历史不符,极易误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影响历史人物出生地、事发地的同胞感情;
直接向剧组发出正式律师函,要求制片方,导演发表纠错、致歉声明。
哎,这事儿闹的?
剧组要致歉吗?
(2)
听听旁观者怎么看;
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程波认为,此事不能离开艺术角度去抠细节的真实;
这是站在艺术性的角度看待矛盾。
一位编剧张女士也赞同这一观点,说:“这部电影中‘长安’更像是一个抽象化的指代,让重要故事发生在同一个舞台具有象征意义;
影视作品应有其独立性,对于文史学者来说这个细节不能改变,但在电影创作来看可以适当改变。”
这更是站在电影编剧的角度看待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一位教授夏增民则表示:没有必要,格局太小了,没有必要去纠结这个问题;
电影就是电影,电影为了创作的需要,可能会把一些元素集中在某一个点上来表现,电影是艺术的一种架构,它不是假象;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艺术片,不是个纪录片,这个问题没有必要去过分纠结。
而浙江媒体潮新闻称:《长安三万里》电影备案说是“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宣称“查阅众多历史资料”;结果电影中地点对不上,人物与事件也对不上;
如果是戏说剧情也就罢了,而正说却错误百出;
成年人或许可以一笑而过,但那些刚刚处于求知年龄没什么分辨能力的小孩子,该怎么办?
这主干的要素你都错漏百出,却称自己是“动画历史片”,不是狠狠地打自己脸吗?
(3)
不同的组织,不同立场,不同观点;
有人认为应该宽容,不应较真;
有人认为不行,应该尊重历史;
究竟剧组该不该道歉?
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
其实这事儿吧,得看你怎么看;
看你怎么看待“与真实历史不符”的严重性?
如果“与真实历史不符”这件事直接扭曲了这件事的本质,那么这种不符绝对是不可以的;
一定要理直气壮的纠正,义正言辞的谴责;
不尊重历史,扭曲了事物本质。
而假如“与真实历史不符”并不会扭曲影片的本质目的;
那么这种不符合可以被纠正,也可以不被纠正;
因为它无伤大雅。
那么《长安三万里》的影片本质被这些错漏扭曲了吗?
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归源头,看此影片的本质,定性究竟是什么?
是历史纪录片,是历史正剧,还是历史演义,是历史戏说?
是纪录片,就会被扭曲本质;
是历史正剧,也会被抹黑;
而假如属于历史演义,历史戏说的话,就要允许小改动,即使有瞎说的成分;
不要忘了,还有很多历史穿越剧,能从现代穿越到远古茹毛饮血的年代;
岂不是对历史的更大扭曲?
如果影片的目的就是为了搞笑,卖萌,怪诞;
那么扭曲的越多,效果越出彩;
价值就越高,也就越正确。
所以,答案可以得出了吗?
(4)
面对一件事有很多视角,不同视角演绎出不同观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观点很多时候并无好坏对错;
所以很多时候,不同的人坚持自己的视角和观点,难以达到统一。
但是一件事总要有个结论,该听取谁的观点呢?
要从这件事的本质,也就是事件定性中去确定视角;
有了视角,就有了立场;
观点也就浮出水面了。
但我们依然发现,能非黑即白定性的事情是少的;
有相当一部分事情是无关绝对的好坏对错的;
就像《长安三万里》一样;
如果它是历史纪实片,那么混搭历史就是绝对错误的;
如果它是学生观摩片,那么混搭历史就必然误导学生,那也是不应该的,欠观众一个道歉;
而现在它只是一部动画,娱乐,外加戏说味道的艺术片,那么这种混搭该如何定性?
答案就是;
只要这种混搭只是边角料,不占主要情节;
只要这种混搭没有鸠占鹊巢;
那就允许艺术有想象的空间和个人创作的空间;
剧组如果责任感强,那就公开场合表个态,承认这个小瑕疵,即使瑕不掩瑜;
剧组如果责任感一般,觉得有权利保持沉默;
那就保持沉默,这是社会赋予艺术创作的特有权利;
其他人就别去打搅了。
至于洛阳人民的情怀如何安放?
以及洛阳隋唐史学会该不该发律师函?
还是豁达一点,学一学全国人民,给予艺术自由的空间;
才能看到更多狂放不羁的优秀作品,自己也能呼吸到更多艺术气息。
还能免于争论不休;
何乐而不为?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