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的东汾五帝祖庙内有一个特殊的仪式那就是鸾生起“龙头乩”。“龙头乩”是一个龙头形状的木雕制品,取望日月圆夜朝东桃树上的桃干,取后在桃干处挂红,术士制龙头木架,其直端顶部悬锥下垂,下有两个手柄,需要由两位个人共同执控来操演。在操演过程中,执乩者可以通过代神书写的方式将神明的指示表达出来,即“扶乩”。

“扶乩”。扶,指扶龙头架子;乩,谓卜以问疑。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这种人被称为鸾生或乩身。神明会附身在鸾生身上,写出一些字迹,以传达神明的想法。信徒通过这种方式,与神灵沟通,以了解神灵的意思。
扶乩,其实是扶褉。扶乩时乩人拿着龙头乩不停地在案桌上写字,口中念某某神灵附降在身。龙头乩放在案桌上,由两人各以食指分扶横木两端,依法请神,龙头乩的下垂部分即在桌上画成文字,作为神的启示,或与人唱和,或示人吉凶,或与人处方。
扶鸾时必须有正鸾、副鸾各一人,另需唱生二人及记录二人,合称为六部(三才)人员。运用一Y字型桃木合成的龙头乩,而在默认的桌上,由鸾生执笔挥动成字,并经唱生依字迹唱出来,经记录生抄录成为文章诗词,最后对该讯息作出解释。
本文作者:詹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