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人生智慧

丁丁尊随 2024-03-27 07:29:55

人走向迷途,并非一定因缺少知识,而是由于自命不凡,一意孤行。

——题记

上善若水

一、不抬杠,才是最大的睿智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是对的,不必为此纠结。生活里,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对错,产生对错的差异,是每个人所处的立场不同,所以都是对的,不需要试图说服彼此,更没必要抬杠。

苏格拉底在上哲学课的时候,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有两个人来做客,一个干净一个肮脏。如果我请这两个人洗澡,谁会去洗?

同学们纷纷抢答:是干净人。

苏格拉底说:不对,因为干净人不需要洗澡。

学生又答:是脏人。

苏格拉底答道:不对,因为干净人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而脏人却认为这没什么好洗的。

学生再次重复之前的回答:是干净人。

苏格拉底笑着说:错,当然是两个人都洗了。因为干净人有洗澡的习惯,而脏人有洗澡的需求。

学生有点萎靡:看来是两人都洗了。苏格拉底再次说道:错,两个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

这则小故事是要告诉我们:评判标准不一样,所处的立场,考虑的角度都不一样,所以结果自然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认知边界,就是我们世界的边界。

你永远无法同一个井底之蛙讲述世界的广阔,因为他相信自己看到的就是事实,他无法想象井口之外的天空是什么样子。

生活中,如果靠着与人不停地抬杠、争论来说服他人,显然是不明智的。认知不同、立场不同、眼界不同,注定两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所以,不要试图去说服别人。当不再抬杠,不与人争论的时候,才是真正接纳差异化的开始,也是另一种智慧的觉醒。

二、不攀比,专注做自己的事

俗话说“人比人,比死人”,生活中某些人,总会眼馋别人的成绩,会不顾自身条件,不由自主地攀比,常常搞得自己晕头转向,疲惫不堪,闷闷不乐。

其实我们根本无需与人比较,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领域,明白自己脚下的路通向何方。不必总去攀比角逐,你不争自会有属于你的世界。人如果能坚持不攀比,不盲从,不被他人影响,一门心思过好自己的日子,就会快乐许多。

不盲目与人比较、不全盘否定自己,专注做好自己的正确事,不被别人乱了心智,才是一个清醒的成年人该有的态度。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很有必要的,是你的总会是你的,不是你的,再勉强也是徒劳。

三、不多言,不说不该说的话

恃才傲物,宜谥曰骄。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说话时要三思,不要在背后论人是非,否则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有知识才学是人生一大幸事,但凭借自己的学识、才气而蔑视他人,让人不快,则只能给人留下骄傲自满的印象。“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但孔融长大后的事迹却很少有人了解。幼年的孔融,已经颇具才气。长大后的孔融,更是文采斐然,还成为“建安七子”之首,和当时的祢衡惺惺相惜,成为忘年之交。

孔融才华横溢,却终日跟着祢衡喝酒,还仗着酒劲当众击鼓辱骂曹操,曹操心生不悦,便寻个由头来了个借刀杀人,把祢衡送走了。对于留下的孔融,曹操也很是厌恶,总想找个理由,也把他干掉。

但孔融身处险地非但没有收敛,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大放厥词:“父母跟孩⼦有什么感情,孩⼦只不过是⽗亲⼀时情欲的产物,⽽母亲只不过是装孩⼦的瓶⼦罢了!”曹操听闻,便以不孝的名义将孔融抓住,决定处死他。

孔融临死前向曹操求饶,请求放过自己两个年幼的孩子。曹操本不跟孩子过不去。谁曾想,孔融的两个孩子竟然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曹操一见,这还了得,这么小就有如此才气,还有为父报仇的决心,为免除后患,也一并处死了。

成年人当有一种内敛谦虚的觉知,后退一步,以从容谦虚的心态,去接纳世间的千姿百态。看破不说破,专注做自己的事,不强制别人认同自己,豁达通透,睿智从容,这才是一个清醒的成年人该有的姿态。

0 阅读:0

丁丁尊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