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人,正在抛弃惠民保…

肆大财 2024-06-12 19:03:14

做个小调查:

你买过惠民保吗?你今年还在买惠民保吗?

说起这事,其实是财子最近跟一些客户朋友聊了聊,

发现20多个人里,有七八个都买过惠民保,只可惜大部分都陆陆续续放弃了购买。

放眼全国,

惠民保3年累计3亿人参保,但续保率很低,每年都有20%-30%的人直接不买了。

最典型的就是南昌惠民保,

2021年有40万人投保,2022年降到 30 万,到2023年只有20来万人。

明明前几年那么火,怎么突然之间惠民保就被大家抛弃了?

01

想了解背后的真相,首先得清楚惠民保的定位:

一个政府和保险公司联合开发的普惠型商业医疗险。

注意,普惠型,

说人话就是不挣钱,或者少挣钱。

这为惠民保的长期发展,埋下了一个关于“生存”的定时炸弹。

惠民保的优点很清晰。

没啥年龄限制,人人都能买,带病也能买,保费还特别便宜,几十块到上百块就能拿下。

加上政府的极力推荐,老百姓也会觉得可信,所以前几年特别火,买的人特别多。

但随着时间推移,不挣钱的定位也让问题慢慢暴露:

由于门槛太低,惠民保慢慢成为了很多非健康群体的救命稻草,也导致产品的赔付率越来越高……

如此一来,保险公司必然面临一个窘境:

要么不卖惠民保了,要么让惠民保创造其他价值。

怎么创造?

很简单,把惠民保变成一个获客工具,

羊毛出在羊身上,兜个圈子照样能盈利。

既然是“工具”,那必然不会投入太多成本,最后产品责任越来越严,报销门槛越来越高、报销比例越来越低,续保也成问题,

所以产品没亮点,被百万医疗险吊打,才是大批人放弃惠民保的根本原因。

用2024版北京普惠健康保举例。

先看报销门槛。

不仅免赔额高,还把医保内费用、医保外费用分开设置报销门槛。

什么意思呢?

小明看病花了8万,医保报销了4.5万,

剩下的3.5万里,1.5万是医保内费用,2万是医保外费用。

你以为能全报吗?

其实不能,因为北京普惠保医保内免赔30404元,医保外既往症免赔2万,非既往症免赔1.5万。

这意味着,

既往症人群医保内外都根本达不到起付线,花8万,全得自己掏,

非既往症人群倒是能赔点,但也就赔医保外费用5000元。

再说报销比例。

一般百万医疗险,社保报销后超过免赔额的部分,几乎都能100%报销。

但惠民保不是这样。

像北京惠民保,健康人群只能赔70%-80%,

既往症人群更低,只有35%-40%。

换句话说,前面好不容易能赔的那5000块,还得再打折。

这当然不是个例,

2024版沪惠保,健康人群报销比例只有70%,既往症人群只有50%。

2024的西湖益联保,最高只能赔80%。

最麻烦的是续保问题。

惠民保本身只能保一年,第二年就得重新买。

但前面也说了,保司根本不赚钱,极有可能第二年这产品直接不卖了。

这不少见,现在有很多惠民保已经停售。

比如安徽,以前有好几款惠民保能买,现在只留下一个全省参与的安徽惠民保。

比如江苏,常州惠民保也已经停售,只能去买江苏惠民保。

那问题来了,

如果未来年纪大了,毛病多了,

既买不了商保,也没有惠民保可买,以后该怎么办?

02

那么,现在惠民保还值得去考虑吗?

对普通人来讲,惠民保永远是大额医疗险的备胎。

如果身体健康,直接买百万医疗险就行;

身体实在不好,买不了百万医疗险,惠民保一定别放过。

原因很简单。

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来说,买百万医疗险并不贵,

一年也就一百多到几百块,责任还要丰富不少,短期内也压根儿不用担心续保问题,保障更强。

能让惠民保真正实现价值的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

这些人可能年龄大了,或者身体健康状况不太好,

到了这个地步,压根儿没得挑,它就是最后的选择,不买也没别的了。

有一份能分担医疗风险的惠民保在,总比“裸”着要好。

说句实话,如今惠民保已经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死亡螺旋,

普通人不愿意买单,留下的都是身体有问题的人,未来能撑多久真不好说。

消失大概率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但是,财子并不希望看到惠民保消失。

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达则兼济天下的正义感吧,更多时候想的还是那些比较困难的人群。

在惠民保出现之前,有太多人是买不了百万医疗险的,但愿这扇窗户能给真正有需要的人开的再久一点。

所以,大家有条件的尽量还是早买百万医疗险,

实在没条件的,就每年都把惠民保买上吧。

0 阅读:0

肆大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