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手机租赁,进行非法放贷、高利贷?警惕“租机高利贷”陷阱

房产小哥赵玉涛 2025-04-08 12:49:33
利用手机租赁,进行非法放贷、高利贷?警惕“租机变现”陷阱:新型非法放贷的套路与法律风险

近年来,网络上充斥着“无门槛贷款”“免征信审核”“租机即可变现”等诱人广告,吸引了不少急需资金的借款人。然而,这些看似便捷的“贷款”方式,背后可能隐藏着非法高利贷的陷阱。近日,某法院审理了一起以手机租赁为名实施变相高息放贷的案件,揭开了这一新型非法金融活动的真面目。

一、案件回顾:披着“租赁”外衣的高利贷

2023年底,急需用钱的赵女士通过“贷款中介”吴某介绍,下载了某手机租赁平台,并签订了“分期租赁协议”。按照约定,她需在3个月内支付租金买断手机,随后将手机回收变现。然而,赵女士共租赁40余部手机,套现18万余元,却需偿还高达40余万元,实际年利率远超法定上限。

经查,该平台经营者戴某以“租赁”为幌子,实际从事非法放贷业务,年利率最高达2520%,远超国家规定的合法范围。此外,戴某还非法获取4000余条公民个人信息,用于推销和骚扰潜在客户。最终,某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戴某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100万元,同时责令其删除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并公开赔礼道歉。

二、法律定性:为何构成非法经营罪?

根据《刑法》第225条,未经监管部门批准,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经营罪。本案中,戴某的“租机变现”模式本质上是变相高息放贷,且利率远超法定上限(通常不超过LPR的4倍),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因此被依法惩处。

此外,戴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虽未达到刑事犯罪标准,但侵犯了公众隐私权,需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第111条)。

三、风险警示: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贷款?警惕“无门槛”“免审核”贷款:正规金融机构会审核借款人资质,而非法放贷往往以“零门槛”为诱饵,实则暗藏高额利息和暴力催收。认清“租机变现”本质:手机租赁平台若要求“租满即送”或“折现回收”,很可能是变相高利贷,实际成本远超正常贷款。选择正规渠道借款:如需贷款,应通过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合法机构办理,避免陷入债务陷阱。保护个人信息:切勿随意向不明平台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防止被用于非法用途。四、结语:法律红线不可逾越

本案的判决表明,以“创新”为名规避金融监管的行为,终将受到法律严惩。对于公众而言,务必提高警惕,理性借贷,切勿因一时资金需求落入非法放贷的圈套。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此类变相高利贷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法条链接

《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罪)《民法典》第111条(个人信息保护)《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非法放贷入刑标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