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谁能让主要领导“偏色”

新洞察 2025-04-16 11:11:33
这里是公号新洞察。

各位,我是太守。就因为三河主要领导偏好绿色讨厌红蓝,就让全市上下一起把门头都换成绿色的。这事儿组织上已经给出了答案,相关主要领导免职,接下来必然要举一反三,杜绝再次发生。既然要举一反三,我们不妨就重新推演一下这事儿:在三河这一亩三分地里,谁敢不让主要领导“好色”?

我相信在三河,绝对有不少聪明人。像这位“主要领导”办的这个糊涂事儿,我绝对相信他身边一定有很多人看得清清楚楚其中欠妥的地方。但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去说,去阻止?因为大家都是聪明人,没有谁愿意因为这点“小事儿”给主要领导添堵,更不想自讨没趣儿。况且,这样的小事儿主要领导可能就是一句话,根本没有上什么正式会议让大家发言。主要领导背着双手指着那一片儿说:不要红,要绿。作为底下的干部群众,你会怎么做?别犟!犟,就是你不对了。你能做的也就是赶紧应承下来,拿出小本儿做好笔记!自古以来,忤逆主要领导都是件危险的事儿,轻的责骂几句,重的发配边关甚至杀头处死。明朝第一才子杨慎才华横溢又如何?忤逆了皇帝,最后不也只能客死边关?如果给主要负责人提建议是个轻松的事儿,那就不会有当年的邹忌搜肠刮肚讽齐王纳谏了。在那个时候,如果谁敢随便说王的不对,说不定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所以,邹忌才冒死动脑子去劝齐王。幸好齐威王是个明主,听完故事后能总结一句“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这样的人话。如果是昏君,估计早把邹忌拉出去砍了。王的事儿,你也敢有意见?还有赵太后。那么多人门槛都踏破了想劝她同意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当质子,但赵太后怎么说的?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所以,也就没有人敢再劝什么了。毕竟,在那个面子比金子重要的年代,被吐一脸唾沫对以后职业发展也不是什么好事儿。明白这些道理,再读“皇帝的新衣”是不是也有新感悟呢?那么多臣民难道都不如一个孩子聪敏,不如一个孩子眼神儿好使么?但为什么大家都不戳破呢?戳破皇帝新装的孩子后来怎样我们不知道,但假如有一个孩子,在校长主持召开的大会上突然跳上前台:你们这些畜生,为什么有钱搞无人机表演却不给学生们修宿舍,修学堂?!那么,他会有什么样的下场?无知无畏的孩子,只要在社会上遭受毒打多了,最后也一定会变成跟大多数人一样真正洞悉世事的聪明人的。是也不是?回到主题,当年陈行甲说过一段话:当一个县委书记有多大权力呢?哪怕前一今晚做了一个梦,第二天都会有人帮你实现。一句玩笑话,区区一二十个字,却让人五味杂陈,感慨万千。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在三河这一亩三分地儿里,谁敢不让主要领导“好色”呢?都说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但在“主要领导”面前,脾气也都好了很多。这是什么导致的?

1 阅读:143
评论列表

新洞察

简介:有温度,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