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党的历史上,许多功勋前辈都可谓是多面手。他们可能最初是科研工作出身,但却在基层工作和经济工作上做得十分出色,只要是国家和人民需要的领域,他们都前赴后继地去钻研和学习。曾培炎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他是温总理的得力副手,曾官至国务院副总理,明明是科研人员出身,却在外交、经济等方面都做得十分出色。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传奇故事。
众所周知,曾培炎曾是我国政坛的顶梁柱,但年少时的他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理科学霸。他出生时,全面抗战刚刚爆发没多久,原本秀美的故乡绍兴,那时却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的满目疮痍。
在目睹了日寇的丑恶行径之后,年少的他就在心中立下了报国之志。因此,后来他学习特别刻苦,即使学校因为战乱的原因时而被迫停课,他也坚持上学。最终,他以出色的成绩完成了自己的课业,后来更是连跳几级提前进入了高中。又经过了几年的刻苦学习之后,18岁的他考入了清华大学,并进修电子学专业。
几年后,曾培炎顺利毕业。与此同时,两个选择摆在了他面前,留校任教,或者去各大研究所任职。前者意味着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而后者则意味着奉献终身。面对艰苦的研究环境,他想起了自己的志向,最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研究所。
之后整个60年代,曾培炎将自己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整流器技术研究。当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落后的,面对西方大国的技术封锁,我们能掌握的信息十分有限。面对接踵而来的困难,许多科研人员的意志都消沉了下去。
这时,身为副总工程师的曾培炎开始鼓舞士气。一次内部会议上,他让大家想想当初为什么选择这条路。说到关键处,他更是动情地表示:现在我们要攻克的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这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各位身为共和国伟大复兴的设计师,理应排除万难,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最终,在他的带领下,我国在整流器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之后,组织上却派给了他一个全新的任务,将他任命为了美国大使馆参赞干部。
从科研领域转战外交领域,这个跨界还是很有突破的。而且在当时那个年代,中美外交关系还有些紧张,作为祖国外交战略的先锋,曾培炎的工作意义重大。但科研出身的他身上带着谨慎的态度和过人的观察力,这是他的制胜法宝。在大使馆任职的两年时间里,他不仅妥善的处置了许多外交问题,还在科研领域与许多美国著名学者交换了意见。回国之后,因为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上的任务,他被任命为了电子工业部办公厅主任。
进入90年代,曾培炎进入国家计委工作。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他与朱总理和温总理产生了交集,辅助他们完成了许多政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98年金融危机时,面对国家出台的稳定措施,他迅速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到一线督促落实。那段时间,曾培炎几乎凡事都亲力亲为,2003年时他还曾因走访东北矿区而遭遇车祸受伤。
但也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他拥有了“13亿人的经济管家”的称号。在升任计委主任后,他在扩大内需和保持经济增长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促进了社会的稳定。2003年,曾培炎升任为副总理,到达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高峰。
2008年,曾培炎辞去了副总理的职务,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博鳌亚洲论坛的建设中。这个论坛对亚洲国家的联系和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他为了这个论坛付出了很多。如今,已经84岁的曾老仍在其中担任副主席一职。
积极的人生,自当奋进,这句话用在曾老身上十分恰当。从最高学府走出来的科研骨干,到成为13亿人的经济大管家,曾老穷尽一生都在建设国家。而曾老这种纯粹的奉献精神,也正是建设我们这个国家最强大的精神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