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宋代对茶文化影响最大?从宫廷到市井,茶文化真正走向大众

吉康说历史 2023-04-08 15:32:16
前言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茶”是我国的主流饮品。但是茶文化真正走向大众,是在北宋时期。

宋代茶文化对后世的品饮方式、审美价值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以茶礼、茶俗、茶道精神为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古籍文献中有大量的记载。

茶自从被发现并开始利用,至今已有四五千年。如若以唐代为界来定型中国茶文化,也已历经千年的沉淀。如此深厚的浸染,对于中华民族性格的养成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人对茶的使用由来已久,从药用到食用再到饮用,随着茶的使用功能的常规化、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而真正将茶上升至文化层面,影响着社会一定数量的人群的生活习惯,并有据可依的佐证,可以追溯到宋朝。

一、宋朝各阶层的茶文化

一般从帝王到百姓日常生活都有喝茶、请茶的礼节。大臣参拜皇帝,皇帝会赐茶,大朝会宴饮之时,也有饮茶的礼序。一般百姓婚丧嫁娶,登科中举的宴会也有专门的茶具设施,叫做“茶酒司 ”,专掌宾客茶汤、暖荡、筛酒、请坐、诸席、开盏、歇坐、揭席、迎送等等

民间的茶坊是宋人最受欢迎的休闲娱乐场所,因此往往文人笔记中多被有提及提及。茶坊不单纯为了喝茶,更承载着多样的社会职能。如大茶坊,装饰典雅,殿堂装有名人字画,目的 是为了让茶客能够慢慢消遣。

南渡以后,临安茶坊不管大小,都装饰名人字画。这些茶店还根据不同的季节,伴随着贩卖一些汤类。如夏天兼卖梅花酒。南宋绍兴以后,还出现伴奏“梅花引”贩卖梅花酒的风气,可见出因市场竞争而花样翻新的销售技巧。冬天兼卖擂鼓茶、卖盐 豉汤。有一些茶楼环境雅致,称为“挂牌儿”,有很多人汇聚于此学习乐器或曲艺。有些茶楼以风月娼妓为营,一些作为各行业借工卖技的人才交易场所等等。各类茶坊遍布东京和临安的大街小巷,成为宋代城市市民休闲、娱乐、谋生、处理事务等重要活动的交际场所。

二、宋代茶文化的推广普及

宋代丰富的茶文化,最可贵之处是做到了雅俗共赏的推广普及,这种与前代截然不同的文化构成,必然有强大的底层大众的推动。从精英到大众,从宫廷到市井,通过不同阶层的茶饮文化现象,便能勾勒出茶文化的大传统。

茶礼、茶俗都源于生活,而茶艺高于生活,茶文化精神 是两种外在表现形式的提升,研究宋代茶文化,不仅仅要将茶艺、茶道作为一种艺术和高雅的生活范式,而应从礼俗的角度分析,茶礼、茶俗能够被广泛认可,约定成俗,这其中的“道” 是什么?

“道”具有一定的广度。不应限定阶层,应在尽可能宽泛的领域寻找共性。与茶相关 的文献典籍是茶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嗜茶饮茶之人是茶艺、茶俗的行为载体,茶艺、茶礼、茶俗,是茶道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茶文化精神是茶道的内涵,是茶文化当中最具核心价值的部分。

它用自身的个性特质及道德理念,影响着不同阶层的人群,对茶文化的理解。因此,茶道 作为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性质,规范着一个朝代茶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以说,茶道是一种艺术, 一种生活的哲学。

茶文化既玄妙又直观,其精神内涵丰富,具有较强的传承性。笔者希望能 透过嗜茶之人了解宋代茶道内涵,通过宋代茶道内涵,了解宋代文化和民族特质。通过茶事活 动、有关茶的诗歌、字画、书籍文献等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茶人的生活背景,并提炼出由此而形成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差异,以及不同茶人精神思想的共性。

三、如何定义宋代的茶文化

茶在人精神层面的活动及成果,具体说来包含了三个方面:

一是与茶有关的行为规范,即不同阶层人的茶事活动,包括宫廷茶饮、文士茶饮、民间茶饮,从政治行为到经济活动,从典仪礼序到民风民俗,茶事活动内容涵盖了所有的个人行为和社会活动,人是文化的主体,人的行为是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文化得以习得的必要条件;

二是行茶过程中的艺术和情感,即茶之艺与道,茶艺能体现出审美的需求,例如:如何辨水、如何赏器、如何斗技等,而茶道表达出了在实践活动中对茶艺内涵的感悟,例如和合、简淡、闲逸的理想 人生状态;

三是因茶事活动而形成的词汇和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随着茶在生产、 生活中参与比重的增加,衍生出了大量的茶文化词汇,涉及语言类词汇、物质类词汇、社会类 词汇、民俗宗教类词汇、生态类词汇,这些语言是文化得以传承延续的重要载体。

文化若想得以弘扬,必须要得到情感的认同,并且容易教化习得。通过对不同人群茶事活动及其成果 的总结,能反映出茶存在的精神意蕴与价值,让人产生情感的认同,这些便是茶文化的核心所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宫廷茶文化、文士茶文化、市民茶文化在茶礼、茶俗上都结 合了儒、释、道的精神,呈现出了宋代茶文化独特的气质和韵味,并为宋代茶文化凭添了新元 素;

二是随着茶事活动的推广和普及,衍生出了大量的茶文化词汇,这类词汇为后人研究茶文 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三是茶事活动对宋人的审美、精神风尚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通过对茶 文化的解读,对研究宋史意义深远。

四、宋代茶艺和茶道的研究

《中国唐宋茶道》一书中对茶道的定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引述了学者们各方对茶道的定义之后,首先肯定了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观点来界定茶道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

考虑到不同的学者所站的历史空间不同、时间因素有差,更重要的还有很多不可统一的感情因素,作者对唐宋茶道做了进一步的界定,他认为茶道作为一种东方文化,代表着农业民族的艺术审美和生活理想,是社会风尚的一种践行,因此,作者将茶道定义为在特定时代的一种依托儒、释、道的近乎宗教的综合文化形式。

它既能体现出儒家的入世机缘,又有佛家的淡泊情操,还渗透着道家清雅烂漫,这些问题无关乎茶道的内涵,不牵涉不同民族和国家标签,因此,作者对唐宋时期茶道的定义,角度新颖,十分具有独创性, 将茶道当中“雅文化”的起源问题阐述的十分清晰。

宋代茶道中,品茶的四方面要素:色香味俱隆的名茶;宜茶之水;各具特色的茶具;优雅的环境。

在茶人的主体把握下,充分运用烹点茶的技艺,使之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唐代茶艺的特点是煎茶、煮茶、烹茶,而宋代差异的特点是点茶、斗茶、分茶。

五、宋代茶区域史和茶经济

有关该部分的研究,大多以东南和川陕为研宄范围,研究内容侧重于宋代榷茶、茶马贸易、 茶法的演变等。如郑州大学宋春的《宋代茶俗与行业经济问题研究》,一方面通过对茶俗的渊源; 茶文化的含义、形成与发展;宋代茶艺、茶具、茶礼、诗词书画的表现的阐述,总结出宋代茶俗的特征。

另一方面通过对宋代茶法演变的阐述,分析宋代茶叶的生茶、加工、运输、储藏、 销售、中转及环节链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宋代茶叶经济在财政、民生、社会文化中的历史作用。文章对中国茶俗与茶业经济的历史演变虽然进行了梳理,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宋代茶俗文化和茶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北宋川蜀区榷茶贸易管理》一书中,文章阐述了北宋实行榷茶以前川蜀地区茶叶自由贸易中茶农和茶商的收入状况,榷茶制度实施后,政府为了保证高额的茶税及与边疆的茶马贸易,制定了多种榷茶管理制度,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六、宋人笔记中对茶文化的记录

宋人笔记中完整地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原生色彩和丰富的民族精神气质,茶作为文人士大夫青睐的一种消费、消遣用品,自然会将其纳入笔记的记载范围,因此宋人笔记中保存着丰富的茶事活动的相关文献。

在众多的研宄成果中,以宋人笔记为视角来探讨茶文化的研宄并不多见,目前为止对宋代茶文化作详尽研宄的著作还很少。茶文化资料除见于专类饮食古籍外, 还散见于各种古籍中,笔记是其中之一。

那些零星散见于宋人笔记中的茶文献资料,虽然在诸多的研宄宋代茶文化的文章中也有引用,但至今尚未有将宋人笔记所载茶文化史料作为研究对象做系统研宄的。

故此本文拟作尝试,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由于宋人笔记的内容涉猎丰富,包揽了典章政治、经济民生、民俗风情、人物轶事、诗文哲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到茶文化的社会背景,较有代表性的笔记有:《画墁录》、《青箱杂记》、《曲洧旧闻》、《避暑录话》、 《东轩笔录》、《中吴纪闻》、《鸡肋编》、《睽车志》、《宾退录》、《清波杂志》、《鹤林玉露》、《墨 庄漫录》、《归田录》等。

总结:

在历经了漫长的岁月沉淀之后,茶已然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性格之中,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追溯,其实便是对中国人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探索,是了解国人处事哲学的有效途径。同时,对茶文化进行研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

在浩葡的古代典籍资料中,宋人笔记文献数量庞大,所载内容“广”而“散 ”,其中不乏大量的茶文化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探讨和梳理,将有关茶文化的内容鉴别、分类整理出来,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不仅能够佐证历史,其在修身和养性方面还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