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集中度不是2021年打压房价的大招!规范数据治理才是!

骑虎难下的左轮君 2021-01-06 08:59:01

2020年的最后一天,央行和银保监会联手颁布了一条关于房贷的重磅政策,全称叫《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可能“集中度”一个词对于不熟悉金融的朋友稍微有点陌生,用白话翻译一下就是:

今后银行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业务中的比例被设定了上限,多了不能做。其中,六大行个人房贷占比不能超过32.5%,中型商业银行个人房贷占比不能超过20%,小银行和村镇银行更低。

这个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今后银行想多搞点房贷,就俩字——没门!银行要放贷必须往房地产之外的领域多投放才行。

而且这个政策和去年下半年的地产企业融资“三道红线”不一样的是,这个政策没有过渡期,立即执行。读到这里,那简直就是自媒体的一场狂欢啊!什么银行抽贷啦,房价暴跌啦,买房就傻了啊,等等等。这几天我看了不少了。

的确,这个政策是不利好房价的。但是如果认为这个文件就能一下子打压房价了,那我觉得属于典型的肤浅认识,对金融缺乏足够的理解。真正解决房贷“过松”问题的并不是这个所谓的“集中度管理”,而是2年前银保监会制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以及这几年对于银行数据治理“重拳出击”的高压监管。

理由且听我详细分析一下:

1.“立即执行”是很猛,但恰恰说明了这个政策不会马上见效

这段时间关于宏观政策整体保持稳定的吹风,相信大家已经听了很多了。在去年年中已经明确了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的情况下,再直接让银行让利或者强监管的意义不大。何况历来重大的政策调整都是有“过渡期”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政策大起大落对市场造成巨大的波动。

所以大部分很“猛”的政策,要么是提前半年到一年各种提前吹风、打预防针,调整市场预期,比如认房又认贷、房屋交易开征个税等等。要么就是给过渡期,比如去年的地产企业融资“三道红线”。

那么这个政策为什么能立即执行呢?理由很简单,大部分银行都处在红线以内。根据中金的测算,大部分银行房地产贷款业务都符合规定,六大行里只有建行一家的个人住房贷款超32.5%(超的也不多,大概在1.9%)。其他叫得上名的大型商业银行里,不达标的也只有兴业银行(5.7%)和招行(4.7%)。

既然只有个别机构超标了,那个别机构暂时暂停一下新增房贷不就行了?换言之,这个政策虽然立刻落地了,但不会对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更多地只是管未来、引导未来而已,抽贷更是无稽之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政策根本够不上“重磅”一说。

2.2020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没看够吗?

2020年房价怎么涨起来的,原因有很多,金融方面的助力肯定也是原因之一。除了宏观上整体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最关键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去年看过房、买过房或者卖过房的朋友都知道,并不出在房贷上面,而是小微企业经营贷为代表的资金违规进入楼市。

不论是以房屋为抵押的20年等额还本付息经营贷,还是每年一续的经营过桥贷,都在以各种方式向楼市渗透。更要命的是,这种贷款的利率比正规房贷还要低!所以深谙此道的地产中介自然不会放过,从企业过户到申请贷款各种手续都一条龙服务,只要购房者肯开口。

在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前,各种合规手续一应俱全,银行放了贷、明面上支持的是普惠金融,购房者拿了更低的利率,房地产中介做大了交易量,三方都从中得到了好处。而且事后还不好查,不容易查出问题。

就算是严打了小微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银行和地产中介一样有办法帮购房者搞定资金的问题。最近我有一个经常看房的朋友就接到银行员工的电话,对方非常周到的问道,200万贷款8年等额还款付息需要吗,利率比房贷还要低的哦。

大家自己想想,一个普通工薪阶层,8年等额还款200万的贷款,这钱除了买房还能干嘛?!

所以,如果监管不能实现自上而下的真实穿透,这个政策的效力将大打折扣。

3.数据治理才是真正让监管落地的“利剑”

银保监会合并的时候,定下来的编制是925人,满打满算加上借调的人估计也就1000出头吧。同期,“宇宙第一大行”工行的员工大约有47万,整个银行和保险体量非常大,所以指望通过监管一笔一笔交易来查肯定不现实。

那么监管真正落地的方法就是穿透监管,实现穿透的前提就是抓好银行的数据治理,让银行的数据“说真话”,这样才能让监管发挥作用,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

特别是在整个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大量数据是通过系统处理交易、生成记录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让监管如此重视数据治理。如果数据治理的基础是牢固的,那么对于监管来说就不再需要一笔一笔审查,只需要监管大额交易和数据处理的规则就可以了。

在这个问题上,前两年银保监已经开始“重拳出击了”。2020年5月,银保监会首次专门针对数据治理问题开出罚单,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等8家银行分别被罚款160万元至270万元不等,共计1770万元。被罚原因在于监管标准化数据(EAST)系统数据质量及数据报送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而在2019年银保监对中信银行高达2223.7万元的罚单中,涉及信息安全的有2条,分别是“未向监管部门报告重要信息系统运营中断事件”和“信息系统控制存在较大安全漏洞,未做到有效的安全控制”。而涉及到数据治理、数据划分的有3条,分别是“未按企业划型标准将多家企业划分为小微型企业,报送监管数据不真实”“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未将房地产企业贷款计入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

这张中信银行的罚单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总而言之,如果数据治理到位了,即使没有这些新的监管政策,堵上违规资金流入的地产,也能够降温。这才是未来几年房地产调控在金融领域真正的“利剑”!

0 阅读:72

骑虎难下的左轮君

简介:红罐盐灸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