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丰老师:只要有一点不和谐,纵向提升就不可能

阳了了 2024-06-27 18:16:52

你的行就代表了你的知

问:理明白了,但事上无法契入,那理到底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如何才能真正发愿?道理上明白,但是无法落实在事情上,那道理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

达照:理和事,本来像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他的意思是说,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你的行就代表了你的知。你能做到,就说明你知道的东西就是这样。你的知并没有比你的行更高明,你的行也没有比你的知更差,知行是合一的。你今天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你还是无知的。你做了多少就是你知道多少。这是他的理论,这也有道理,从真知来说是这样。

知识的知,跟真知证悟的知见、正知正见的知,还是有区别的。知识的知往往是解悟,就是理解了。像老子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学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好像道理越来越明白了。但实际上是通过第六意识的妄想,分析、分别得到的这些知识,这个知识还不算是真知。看上去好像明白了,但实际上他那个理我们通常说叫解悟,就是理解了。

这就好像看地图,你看到了,但是现实的那个情景你没看到。地图看到的是什么呢?地图上的东南西北你都能说,哪个地方是什么样子,拐弯抹角;但是到现实一看,跟你的地图相差太大。地图是拿在手上就能看的,现实那个地方可能你车开过去都嫌小,所以它这个差距很大。

知道未必能完全做到

知道的跟真正的现实是有距离的,他想完全做到是做不到的。但是如果是解悟的人,之后见悟了,见悟就是见道了,他真正见到了无我。这种人哪怕他表面上看都做不到,但他总有一天会做到。

为什么说总有一天会做到呢?因为我们每个人背后都带着业,业的习气,这个业的习气就像山上的洪水往下冲一样,它的惯性太强了。你虽然现在已经知道无我,但是有我的那个感觉已经太强了。

现在虽然知道说我不能生气,我不能贪,道理已经完全明白了。但是看到好东西马上就想要,这个想要就是无始劫的习惯、惯性。你在贪或者生气一次以后,在生气的过程中,它背后的那个真知不停地会对它进行调整,说,你不应该贪的,你不应该贪的,这一切法都不可得,你干嘛贪呢!它会自己去调整。如果你都不修行、都不用功,最多就七生,七辈子,七生七世,他就能够达到知见跟他的功夫完全吻合。所以真正见道的、业力重的人,他还是有距离的。

但是有一种人,他没有什么距离。比如说,他先持戒,先做人,先把道德养好,先把习气都除掉,先修禅定功夫,把功夫做得,四禅八定都已经达到了。这时候,他一旦见到真知,他就是四果罗汉,是同时的。

越快见道越好

所以我们现在得出一个问题,你现在理解来的那个东西,最多是在地图上看到了一个介绍,根本不管用,当然有了地图比没地图好。

那么第二个呢,最好你要亲自看到这条路,就是见道。那么见不到你怎么办呢?你功夫也要用,见道后当然功夫会任运就用了,很快。见不到你盲修瞎炼,你也要用,为什么要用?把人品道德、禅定功夫这些先做起来,身心先稳定,把自己内在的、意识的力量先提高。提高到一定的时候,如果真见道了,这两个就完全合一了。

如果是现在还没有功夫的人,现在能见道,那就是最快地先见道最好。因为现在见道了,你一定是在圣人路上走。如果你现在功夫用得很好,人品道德很高,比如说你达到天人的境界、达到老子的境界,非想非非想,身心非常稳定,然后世间的烦恼好像一点都没有了,身心都很自在、很透明,无色界的身心都是透明的,没有色身。但是如果他的知见没有正,还有我执在,等他福报享完了,他还是会掉下来。

这里面有这么四种区别,一个是道理上解悟,是不管用的;第二个呢,见道的人不一定有功夫;第三个呢,有功夫的人再见道是非常快的;第四种就是,有功夫的人如果没见道,那个功夫也是白费心机。

整体能量的调频一致

刘丰:其实很多人以为真的自己知道了,其实你自以为知道的部分,只是你的知见所在的那个境界。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知道。

我经常讲课的时候,有些朋友下来说,哎呀!刘老师你讲得太好了!但是他们听不懂,我听明白了。其实我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每个人能够认为知道的那部分,只取决于他的认知在的那个境界。而且很多人,还有一些人他是在知识层面知道。

我们在现实生活里,天天遇到各种信息,那么发愿只是很多种信息中的一种。这些信息在进入我们的意识以后,它们在我们的意识中几乎是平等的。所以它在我们真正的主意识里面,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这就是说,我们虽然发了愿,虽然知道道理,但是它跟我们整个能量的行为整体,共振不起来。

所以刚才师父讲得特别重要,我们要为真正获得真知、真正获得智慧的时候创造条件。创造条件实际就是,我们现实中做很多训练,你是否真能学会专注。你真的能够把你的整体能量,全部调频成相对一致的共振态,这时候一个指令进来,你的整体都会按照这个指令去共振了。

如果你的振动本来是离散的,这时候即使给你指令,即使你发愿,它也不会产生共振。只能说在这一点上,曾经给过一个刺激,它形成不了同频共振,形成不了知行合一的整体行为。他的行为还是散乱的,还是他在哪个境,他的心就在哪个境,他呈现的状态就是那个状态。

所以同频共振训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当一个人能够专注地把自己的意识能量同频进行调制的时候,当他全部调制成粒子态的时候,这就是金刚不坏之身,他能让自己的整体意识完全同频。他如果能够把他的意识同频调整到全是波态的时候,他就虹化了。所以虹化跟金刚不坏之身,反映了一个人的修行达到的一种同频的境界。而这个时候他的指令,让他以什么形式表法,这一个指令就管用。

当一个人修行到能够跟某一个维度的能量,产生同频共振的时候,他就直接下载那个能量在三维空间呈像。这个舍利子呈现的维度、那个能量来的维度,取决于那个时候的指令有多高,这个舍利子就呈现多么高境界的舍利子,那个能量直接在三维空间呈现。

和谐很重要

所以愿力能不能发生作用,跟我们在修炼的过程中,能不能把我们的整个身心全部调制到一个同频状态有关。这个时候,你有愿力,你的任何一个指令,在现实中是可以发挥作用的。这个时候达到的知行合一,它是有形跟无形高度的合一,它叫意识能量和物质能量高度和谐于当下。

所以修炼是两个方面,一个要修在这个时空存在能量的和谐度,另外一个就要有大愿不断的引领。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有两个东西,一个东西是隐的,就是纵向提升意识能量维度;一个东西是显的,在三维空间获得一种和谐存在。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里讲的那些,就是在三维空间创造一个最适合每一个生命纵向提升的时空条件。每一个生命在这种时空游戏规则里边便于提升。所以儒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讲的就是提升,“明明德”,明德是道,明明德就是不断破除无明,跟最高境界的N维去合一。那么《中庸》讲的是什么?在三维空间的能量高度的和谐。

《论语》它讲了两部分,一个叫“半部论语治天下”,指的是下半部,指的是在三维空间能量的一种游戏规则。实际它的上半部是隐的,也是要让人觉悟。比如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像我们从远处来到这,见到各位很高兴。但实际上,有朋自远方来,意味着什么?其实我们所有的都是投影的像,不是真正的存在,真正的存在在N维N趋于无穷大,那是本我,当你跟你的本我相遇的时候,法喜充满,这才是有朋自远方来。它永远都指向那个最高境界,让你去觉悟。

所以真正的知行合一、真正的大愿要发生作用,一定跟现实生命状态的和谐存在是有关系的。只要有一点不和谐,纵向提升就不可能。所以这就是实修在当下,它既有纵向的一部分,也有横向和谐的一部分。当你横向和谐的条件具备,这就是我们说的高维实验条件,你建构了五个JING(指净、静、敬、镜、境)的高维实验条件,在那个高维实验条件下,发的愿,它是真正写进了我们的源程序、源代码空间里面。谢谢!

0 阅读:3

阳了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