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风流云散,但千百年前上演过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每一对琴瑟和鸣的良偶,都有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在岁月里闪着熠熠动人的光彩。
那时候的男神女神,各有各的魅力和才情。比如,当垆卖酒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赌书泼茶的赵明诚与李清照,花式秀恩爱的赵孟頫与管道昇。
杨慎与黄娥也是珠联璧合的金童玉女,一个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一个是“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夫妇在诗词领域成就斐然。
除了比拼才华,他俩在婚姻里彼此体贴、惺惺相惜,却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斩断幸福。
“异地恋”聚少离多,他们依旧托举起厚重而深沉的爱,至天荒地老,亦至死不渝。
一双璧人,同甘共苦人间走一遭,历经重重波折和磨难,奈何命运执起凉薄的笔,不肯写下一个美满的结局。
才子佳人,爱不逢时
杨慎是明朝内阁首辅杨廷和的长子,亦是当朝状元郎,比之江南才子唐伯虎,那也是不遑多让。
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聪敏好学,对经史、诗文、词曲、音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通,在天文、地理、医学等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是有明一代大名鼎鼎的博学家。
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除了文学创作颇佳,行政工作能力也极强。
然而嘉靖帝登基后,由于他是兄终弟及,想要给自己的生父追封皇帝谥号,但杨家父子认为有违礼制坚决反对,这就是“大礼议事件”。
皇权与相权争执不下,杨廷和辞官还乡,杨慎被牵连也不再受重用,便借口养病也回到家乡成都。
蜀地人杰地灵,尤其名媛佳丽。
同样生于书香门第的黄娥,能诗词,工散曲,博通经史,才情甚富,可谓“才艺冠女班”。
宋 苏汉臣 靓妆仕女图局部
其父黄珂是工部尚书,母亲也系出名门,在父母的疼爱及文化修养的熏陶下,天资灵慧的黄娥还有着天真浪漫的情怀。
金钗笑刺红窗纸,引入梅花一线香。
蝼蚁也怜春色早,倒拖花瓣上东墙。
——黄娥《闺中即事》
这首玲珑小诗是黄娥的处女作,不堪闺中寂寞的她,能从生活细微处或观察或欣赏,并运用高妙的写作技巧,描绘出一幅趣意绚烂的春景图。
一时间才名鹊起,芳名传遍京城,而风姿绰约的黄娥也至及笄之年,慕名登门求亲的风流少年络绎不绝。
位高权重的黄珂惟愿为女儿择一良婿,奈何爱女早已心有所属,黄娥对父亲坦诚心迹,她的意中人正是才学渊博、志趣高雅的杨公子。
原来,多年前他们有过一面之缘,他的倾城才华,他的回眸浅笑,都拂乱了少女的心,在她的心海掀起了一圈圈涟漪。
其实,黄珂与杨廷和同朝为官,两家是世交关系也算亲厚,但遗憾的是,杨慎年长黄娥十岁已经娶妻,两人的缘分就这样擦肩而过。
电影《2046》里说:“其实爱情是有时间性的,太早或是太迟认识,结果都是不行的。”
“拣尽寒枝不肯栖”,不愿意将就婚姻的黄娥,读经阅卷,潜心诗词,她的心是寂静且饱满的。
时光流逝如水,黄娥的词曲渐佳,风致翩翩,被誉为“曲中李清照”。
在情愫暗生的岁月里,她没有沉溺于爱而不得的痛苦中,而是借词曲明媚着心底的忧伤,滋养生活的情味,丰盈灵魂的香气。
四季轮番换着花样,伶俐自爱的女人懂得,把自己经营出最美好的模样。
念念不忘,心愿得偿
有句话说得好:“对的人早晚会重逢,如果最后是你,晚一点没关系。”
黄珂因为朝廷腐败,也辞官携家眷回了老家蜀中。
四季来来往往,黄家从门庭若市变得门前冷落,黄娥已错过最佳婚配的年龄,成为当时的“黄金剩女”。
传 宋 李公麟 白描仕女图局部
但她无怨无悔,默默守候,将深沉的爱意藏在心底。
某一日,黄娥忆起旧日时光,拨动琴弦弹唱了新作的散曲《玉堂客》:
东风芳草竟芊绵,何处是王孙故园?梦断魂萦人又远,对花枝,空忆当年。愁眉不展,望断青楼红苑,合离恨满,这情悰怎生消遣。——黄娥《玉堂客》
这支散曲很快就流传开来,当杨慎读过此曲,折服于黄娥的词工诗情,心中也悄然生出了爱慕之情。
彼时,已过而立之年的杨慎却不幸丧妻,他从朋友那里得知,黄娥至今待字闺中皆是为了自己,他怎么忍心再耽误她的芳华、辜负她的深情呢?
随即请人前去说媒,准备丰厚的聘礼,风风光光地迎娶黄娥。
守得云开见月明,黄娥终于得偿所愿。
念念不忘的人,往后余生都与他有关。
新婚燕尔,杨慎与黄娥住在新都桂湖之滨的榴阁,庭院清幽,榴花盛放。黄娥以石榴花自居,彼此互赠《庭榴》和《鹧鸪天》,以诗话情,如胶似漆。
中秋月圆夜,桂香云外飘。杨慎摘一枝金桂花插在爱妻的发髻,他们边赏月边切磋词曲,流云也愿意停留,看他们情意绵绵地耳语厮磨。
婚后生活虽然幸福美满,但黄娥深知丈夫忧国忧民,常常鼓励他施展才华与抱负,她的温婉贤淑和教养见解都令杨慎叹赏不已,赞她是“女中圣贤”。
有红颜知音为其抚琴,曲曲琤琤动听,杨慎不再感到孤独寂寞,渐渐地重拾信心,第二年便回京复职。
杨慎任职翰林院修撰期间,虽公务繁忙,但朝夕相伴,夫妇感情如鱼似水。
重回庙堂,时光却无法停驻在美好。
人间荒唐,世事莫测又潜藏着无常。
命运那只手,翻开为云覆合是雨,冷酷又无情,偏不肯庇护难得幸福的人,偏要打湿这对伉俪的眼眸。
所爱隔山海,白头不相守
五年后,杨慎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
因为他锋芒太露,加之屡次直言上疏,还联合文武百官撼门哭谏,彻底激怒了皇帝。
当时,参与“左顺门事件”的大臣全被问罪,杨慎更是连续两次被廷杖,最后贬谪至云南,永世不得遣返。
那一年,黄娥才26岁,她没有埋怨夫君官场失意,也没有想过另觅良人高枝,选择与他相濡以沫、生死相依。
黄娥坚持要护送夫君去云南,一路上风雨同舟,杨慎的伤体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也慢慢痊愈。
行至江陵古渡,二人不得不分离了。罪臣不能携带家眷前往,杨慎也不舍得再累及爱妻,劝她溯江而上回蜀。
宋 马远 秋江待渡图局部
云卷风起,迁徙流离,夫妻俩相拥而泣。茫茫渡口,两只小船载满愁绪,背道划去。此后,山川蜿蜒,爱要离散,悲伤如江水延绵不绝。
何以解忧?唯有寄情诗作。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
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杨慎《临江仙 戍云南江陵别内》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
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黄娥《寄夫》
杨慎与黄娥的字里行间,有道不尽的柔肠百转,和诉不完的离恨千结。
此去经年,夫妇天各一方,这一别竟是整整三十载。嘉靖帝对杨慎恨之入骨,六次大赦天下也特旨不肯赦免他。
余生的底色,从两个人的无边风月,褪为一个人的无边落寞。
杨慎远谪边陲,心里时时惦记爱妻的境况。
黄娥独居榴阁,替夫君孝敬公婆操持家事。
关山万里,他们日夜盼望着对方的来信,然而滇南自古无鸿雁,一封锦书都如此难寄,何其心酸!
纵然幸福短暂,相爱无法相守,这对山南水北里的灵魂伴侣,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彼此的忧伤因为有对方的照耀,两颗心也不再荒凉。
谪居苦旅,杨慎却创作了大量诗篇,被称为“三百年来最上乘”,仕途的挫败让他成为文学领域的赢家。
岁月渐行渐远,江月忽明忽暗,黄娥终是没等到故人归来重聚,却收到夫君客死他乡的消息。
梦碎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着,她悲痛欲绝,却不哭不闹,那样的沉默和冷静证明着,她的心跟随杨慎一起死了。
白发苍苍的黄娥蹒跚徒步亲赴云南,走到泸州时遇到了杨慎的灵柩,终于压抑不住悲恨,扶灵而泣。
她效仿南北朝才女刘令娴的故事,也自作哀章,其词凄凉其情缠绵,时人无不感动落泪。
公元1569年,也就是在杨慎病逝10年后,黄娥同样是在71岁时病故。
相爱一世,相离半生,这样画上句号也算一种圆满吗?
生不同一个衾,死亦同一个椁,只愿生生世世在一起。
有人说,生活就是个长长的雨天,悲欢离合都是雨。
漫漫余生路,我们总要背负着很多故事走下去,当风吹开记忆的锁,值得回忆的事多半是湿的。
有淋漓尽致的欢喜意,也有满城风雨的相思。
不同风向的雨,各有各的着落,不管你是否满意。
你当有一种从容不迫且温柔的力量,才能在咸涩的雨中品咂出爱的况味。
爱是共承担,而非独撑伞
历史的车轮滚滚着向前,年年岁岁的月亮总相似。
“我从信中抽出月光和桂枝,手上沾满了我们在这个人世相爱的味道。”
那些年别离的中秋,杨慎与黄娥应该也有过这一刻,那时他们是否想起,当年花前相拥、月下对酌的甜蜜时光?
谁料,时光没有厚爱这对有情人,风雨人生路,杳杳无归期。但他们越是煎熬,越是爱得刻骨铭心,爱没有因为距离而脆弱。
民国才女陆小曼也走过一段曲折的情路,她曾经写道:
“时光如雨,我们都是在雨中行走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伞,一直朝前走到风停雨住,美好晴天。”
这场滂沱的大雨,对黄杨夫妇来说,不幸的是,他们没如意等来雨歇天晴,幸运的是,有人等在雨中为自己撑伞。
杨慎与黄娥经历并诠释了,爱是温暖在流转,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是消逝在流光之中却存在回忆里的美好。
爱是共承担,而非独撑伞。
人间有万千光景,都不及穿过喧嚣,遇见一个心照不宣的人。走过无常,才懂爱最珍贵。
愿你真心实意地去爱,也别错过一个深爱你的人。愿你们的爱归来,最欢喜是日久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