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传奇故事:耳神、景生、毛公

文友笑古奇今 2024-12-25 12:12:40

耳神

在一个悠闲寂静、无聊无味的日子里,我(作者)感到胸闷头昏,于是和衣而卧,睡梦中看到一位身穿锦缎衣裳的使者手执公文前来相召。我跟随着他来到一座宫殿。

这里楼宇高耸,层层叠叠,红墙碧瓦,玉户金砖,两扇大门若开若闭。厅堂内坐着一位紫衣罗裳的王者,侍卫森严。

我磕头请安,这王者说:“我是耳神,名空闲,字幽田。我的职责是守护在泥丸宫的左右。我听说你为了学业耗费了大量心神,以至于现在都变聋了。你不甘心这样的命运而心生怨尤,所以招你来加以劝戒。你呕心沥血,伤尽肾水,这都是你自己伤害了自己。”

我说:“错,错了。只要有一样事情不知道,那就是儒者的耻辱,不能发奋努力,这就是命啊。不论是否耳聋,又怎么可以荒废自己的学业?”王者问:“你既然是读书人,能为‘聋’赋一首诗词吗?”

我回答道:“我虽然不聪明,但也经常赋诗作词,请你确定一个官韵,让你知道我不是抄袭的。”王者说:“那就以‘听而不闻,无耳者也’为韵吧。”

王者的手下送上文房四宝,我一挥而就。这首词赋是这样写的:“有聩聩翁者,年届七旬,未归三径。因兹肾脏水亏,耳官火胜,不闻车毂飞驰,有似瞿昙入定。第乏骅骝之德,愧号聋虫;若运黄老之功,击须仙磬。一唱三叹,但见口之翕张;六律五音,惟有心为响应。纵八面争传号令,尚觉无言;虽九霄迅走雷霆,未惊清听。爰有性成浮躁,情益离奇。乍逢喜笑颜开,误猜嫌其鹘突。偶遇正言厉色,以怒骂为狐疑。甚至妄肆咆哮,见绝于良朋执友;莫从讲解,术穷于顺子贤姬。我状其形,如是如是;谁与为伴,已而已而。亦有气本和平,心无抑郁。雅正宜人,喜同古佛。时或遭夫狺詈,仅觉耾耾;时或追乎欢欣,只摹彷佛。彼笑则笑,何如乐与参同;人云亦云,奚必知其委屈。纵使辟开琴腹,蛀取鞠通;无从觅到仙乡,丹尝押不。更有多忧多惧,难舍难分。怵胆披肝,惟恐失仪于上座;镂心刻骨,时虞责抚乎前军。瞷称秦晋之间,堪与瘖哑为侣;耸续江淮之谓,耻偕孩稚同群。惟耵聍实杜其孔窍,岂辟咡能启其声闻。乃竟有不然者。或志癖烟霞,佯以拒聘;或畏登台阁,托以全躯。或作家翁,故昧问闻于绣阘;或垂礼范,籍需充塞以绵繻。是皆超群之贤俊,讵同混世于庸奴。我知其外占坎窞,内协巽孚。故蜀汉元勋,进杜微以大夫之秩;颖川太守,留许丞为廉吏之模。不加退黜,藉使匡扶。此古时所有,而近日渐无。于是访和缓之遗书,求轩歧之医理。角因能听,借灵角于斑龙;脑可益聪,剖脂脑于赤鲤。茫茫苍海,畴登符隅而彩芝;霭霭云坛,仅就春社以饮酏。是虽欲集夫众长,恐难图痊于薄技。惟能力判万言,庶冀神酬三耳。嗟乎!方木鲜征,名医才寡。天降之灾,人何能舍。呜呼!绮筵开处,坐默默兮无情;嘉客来时,词谆谆兮欠雅。虽非损五官而四存,然已数六根而一假。惜哉清士,难与击筑弹琴;髦矣老夫,只好悬车束马。果能绝利乎,愿学忘机者。巳矣乎,幽田去兮莫强把,歌楚些兮招不下。其鸣也,瓮中声兮起叿隆,海上涛兮急湍泻。大块怒兮鼓狂飙,凯军旋兮奏肆夏。万马归兮齐奔槽,千炉铸兮忽跃冶。仪秦之舌不能形,班马之笔不能写。从此一年甚一年,依我终身如是也。”

(注:这篇词赋感觉翻译出来缺少原有韵味,所以照录如上供欣赏)

词赋写好了,王者的手下拿了送给王者,王者打开看了,点头说:“我帮你把这词转达天庭,虽然不能恢复你的听力,但能让你耳聋不再加重也还是可以的。”我一再拜谢,这时就醒了过来。

滇南太守丁菊溪说:先生自己说自己聋了,所以就借助这个题目赋词。我说先生不是聋,而是至今为止听力最清晰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世上的那些真聋子,说的话听不清楚,道理也不明白。有的人倾耳细听,却是刺探他人隐私;有的人附耳低声,让人觉得心怀叵测。虽然音律辨得很清楚,灵性却早就失去;虽然乐器分得很清楚,心中却早已迷茫。乱听一气招来罪过,听多了又有什么用。

像先生这样,在静寂中收敛心神,就像入定的僧人;在虚空里吐纳运气,完全是归真的道士。脏话不进耳,恶声不动心。别人信口雌黄,我自安之若素。不需要堵塞耳朵,哪里怕别人多嘴;不需要阻断声音,哪里怕听错话。醉心经史,早已是四通八达;才能超群,特别能触类旁通。上天以耳聋滋养先生的品德,我以耳聋推测先生会长寿。

不是这样的话,我也不会耳聋。抚躬自问,察言能如先生之明?见理能如先生之慧?听断能如先生之敏?辨论能如先生之精?不聋于耳而聋于心,真心不如先生不聋于心而聋于耳。耳聋是什么病?因为耳聋我才真正认识先生了。我说先生为当今听力清晰的人,有什么可怀疑的?

(出自《续客窗闲话》)

景生

景生是河中猗氏人,一向精通经史典籍,他教授的门徒有几十人。年底准备回家的时候,他在途中偶遇曾经的宰相吕潭,因为是过去的熟人,他就坐在吕宰相后面的车子上,搭载而去。

他的那群学生于是也就散去了,有人把情况告诉了景生的家里。后来景生到家,人已经死去了,过了几天才苏醒过来。

他说:“在阴间里我见到了黄门侍郎严武、朔方节度使张或然。”

景生擅长《周易》,早年曾跟吕宰相讲授,没有讲完。吕宰相死了,于是就故意路遇景生,让景生去阴间帮助把《周易》讲完。当时严武、张或然都是左右台郎,看着吕宰相,生气地说:“景生还不该来,所以不应该在阴间逗留,你怎么能因为私事而害他?”两人一同要求将景生放回去。吕宰相于是就同意了。

张尚书领着景生走出阴间,叮嘱道:“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曾子,一个叫夫子,闰正月三日要一起做相邻的新屋,但是这件事对曾子的新媳妇不好,你帮忙告诉一声,阻止一下。让他们赶紧停下来,能够避免大祸临头。”

等到景生醒来几天,景生前去张尚书儿子家报告此事。哪知道屋子已经建成了,曾子的妻子已经死了。张尚书还说:“曾子做官最后会做到刺史,夫子也会做刺史,但不是正式任命。”后来的结果真就是这样。

(出自《玄怪录》)

毛公

四川毛振翧公担任河间府同知时,说他的家乡有个人傍晚在山间赶路,到一座废弃的祠庙避雨,发现已经先有一个人坐在屋檐下面。

仔细一看,竟然是他已经去世的叔父,吓得想要躲避。他的叔父急忙止住他说:“因为有事情告诉你,所以在这里等你。不会害你,你不要怕。我死了之后,你的叔母不讨你祖母的欢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挨打。你的叔母虽然顺从忍受不说什么,但是心里怀着怨恨,在没有人的地方偷偷地咒骂。我在阴曹地府做差役,看到土地神行文通报多次了。要请你传话,劝她悔改。如果不知道悔悟,恐怕死后不免要堕入地狱。”说完就消失了。

乡人回来告诉他的叔母,她虽然一口咬定说没有,但是惊慌得变了脸色,好像无地自容。可知鬼的话不是乱说的。

毛公又说:有人夜间赶路,遇到一个里长模样的人,押着一个身戴锁链的囚徒,坐在树下休息。

这个人累了,也就坐在他们旁边休息一会儿。囚徒悲泣不止,里长还用鞭子抽他。这人心中不忍,便从旁劝说里长。里长说:“这人最是凶狠狡猾,一生中被他耍弄倾轧的人,不下几百。冥司判他七世做猪,我这是押着他去转生。你何必怜悯他!”这个人吓得战栗着急忙起身,两个鬼也一下子消失不见了。

(出自《阅微草堂笔记》)

4 阅读:55
评论列表
  • 2024-12-25 22:26

    第一则文采斐然![点赞][点赞][点赞]

  • 2024-12-25 22:38

    既然"叔母不讨你祖母的欢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挨打",无法证明错在叔母,所以为什么"劝她悔改"?悔改什么?如果因为无过受打而抱怨诅骂,为什么"死后不免要堕入地狱"?这冥界难道不讲理的吗?孝难道是无条件的吗?

文友笑古奇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