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知道别人有几斤几两易,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难。《中说·周公篇》记载了李密问王通何谓英雄,王通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人贵既有自知之明,又有自胜之志。别人看不起你,你不要生气,不要怨恨,不要嫉妒,这是正常现象,你要想着怎样去争口气,战胜自己的惰性;别人看得起你,你不要沾沾自喜,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觉得自己真的很了不起,不要唯我独尊,忘了自己姓甚名谁,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在学生时代,尚未被社会所污染,还是比较淳朴的,但就算是学生,一个寝室里,不同经济条件的室友,也是玩不到一起。人各有命,各安天命,既无需羡慕别人,也无需嫉妒别人。银行最势利,最嫌贫爱富,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嫉妒是人的本性。张灵甫是怎么死的?抛开政治立场,公平地说,老蒋不是昏君,国军将领也不都是草包,尤其是张灵甫,还是很能打的,整编74师作为老蒋的御林军,也不是浪得虚名。张灵甫能成为老蒋最得意的门生,不是无缘无故的,是凭借实打实的战功得到老蒋青睐的。老蒋和张灵甫的如意算盘是以张灵甫的整编74师为诱饵,坚守孟良崮,吸引我军主力来围攻,然后由顾祝同率45万大军进行反包围,一举围歼我华东野战军。整编74师并不是孤军冒进,与左右友军只相隔了五公里,几个冲锋就可以赶到。不能说这个作战计划是错误的,反而是很高明的一着,那么,张灵甫为什么会战败身死呢?电视连续剧《淬火成钢》里有一句张灵甫的台词,他说:“敌人好对付,自己人难对付”,这句话揭示了张灵甫最后战败的最重要原因,一语成谶:当张灵甫陷入重围的时候,国军将领大多作壁上观,见死不救,尤其是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李天霞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吗?当然懂。国军将领为什么会见死不救呢?就是因为张灵甫治军太能干,战功太亮眼,风头太旺,太受老蒋器重,说话做事太骄狂,导致上司和同僚的极度羡慕嫉妒恨。国军向来有“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痼疾,老蒋心里有数却轻视了这个顽疾,张灵甫过高估计了老蒋的威望和整编74师的战力,最终作茧自缚,没等来一兵一卒的援军,导致战败身死。成也萧何败萧何。成功的因素往往也是失败的原因,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屡试不爽。张灵甫连战连胜的时候,恰恰是张灵甫走向灭亡的开始。苏联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和输掉冷战导致最后解体,其实是同一个原因。穷不走亲是有道理的,但是,富了,该富不还乡还是锦衣还乡?富不还乡是低调,锦衣还乡是高调。人可以一起受穷,却不能接受别人先富起来。“我们一起受穷的时候,玩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要先富起来?”这不是剜他的心吗?道德的形成与后天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但道德修养水准高低与知识水平高低不是正相关关系。学历高不等于道德修养高。城里人不见得比农村人讲道德。农村是故乡,农村是一种乡愁。农村确实民风淳朴,村民厚道、实诚、腼腆、胆小怕事,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农村不一定是人间天堂,不一定是桃花源,不一定人人道德高尚,不一定好相处。农村人淳朴是因为见识少,相对而言,城里人见过的人和事更多一些,因而对人性有更深刻的理解。不管在哪里,人性都是差不多的。相比之下,农村人更固执,城里人更世故;农村人更朴实,城里人更势利。孙雯说,见天地方知自己渺小,见世界方知自己浅薄。道德需要物质做保障,脱离现实讲道德,只不过是书生空谈。未经他人苦,休劝他人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诚不我欺。仓廪实而知礼节,不是说有饭吃就一定会知礼节,而是说能够吃饱饭是知礼节的前提条件。饭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思讲礼节呢?没有人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一个食不果腹的人做偷鸡摸狗之事。
人只有在没有利益冲突或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才能和平共处;只有在利益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同心协力。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被看起来甜蜜实则有毒的心灵鸡汤所迷惑,行走江湖要小心,应该怀有戒备之心,谨慎行事。对陌生人有防范之心,并不是真的难相处,知心朋友之间还是可以掏心掏肺的。有一个老头儿摆摊卖西瓜,顾客都会请摊主帮忙挑西瓜。马未都问他挑西瓜有什么诀窍,他说没有诀窍,他也不知道哪个西瓜熟了,就是一定要拍三个西瓜,第一个拍一下放下,第二个再拍一下放下,拍到第三个就可以给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