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一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主要内容包括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本章有不少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等。下面是本章成语的收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4c7d3603b20cc855f471a08a3ad04d7.jpg)
1、述而不作
【解释】: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翻译】:夫子说:“传述而不自作,尊信并喜爱古代,我把自己比作我的老彭。”
【举例造句】: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夫岂以其圣而傲当世哉。 ★清·朱彝尊《刘永之传》
【近义词】: 人云亦云、照本宣科
【反义词】: 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2、信而好古
【解释】: 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读<伊索寓言>》
3、默而识之
【解释】: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夫子说:“默默地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学习而永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倦怠,(这三个反面),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举例造句】: 良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故目击而道存,指掌而意喻。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释】: 厌:满足;诲:教导。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从不厌倦。
【出处】:同上
【翻译】:同上
5、不愤不启
【解释】: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夫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内心有所表达而又不会表述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如同案几),告诉他一个角,他不能因此推知另外三个角,就不用去教他了。”
【举例造句】: 这时,我真正感受到了“不愤不启”“不作不发”这八个字的含义。 ★许国庆《仍是“不宁静”》
6、不悱不发
【解释】: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同上
【翻译】:同上
7、举一反三(一举三反、一隅三反、一隅之见)
【解释】: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近义词】: 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反义词】: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8、用舍行藏(用行舍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解释】: 用:任用;舍:不用;行:做事;藏:隐退。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出处】: 《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翻译】:夫子对颜渊说:“用我,则行道于世;不用我,则藏道于身。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吧。”
【举例造句】: 用舍行藏要及时,制成团扇寄相思。 ★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纪存》四
【近义词】: 用行舍藏
9、死而无悔
【解释】: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出处】:《论语·述而》: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翻译】:夫子说:“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船只就过河,死了都不止后悔的鲁莽人,我不和他在一起。我喜欢在一起的人,必须是遇事知道害怕而谨慎,善于谋划而最后把事情做成的人。”
【举例造句】: 蕴利生孽,死而无悔者,葛若猩猩含血乎? ★唐·裴炎《猩猩铭》序
【近义词】: 死而不悔、死而无憾
【反义词】: 死不瞑目
10、临事而惧
【解释】: 临:遭遇,碰到;惧:戒惧。遇事谨慎戒惧。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夫庙算而后出军,犹临事而惧,况今庙算有阙而欲用之,臣诚未见其利也。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
【反义词】: 临难不惧
11、好谋而成
【解释】: 好:喜欢,喜爱。指勤于思考,遇事能深思熟虑而办好事情。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古所谓名将者,不必蒙轮拔距之材,拉虎披熊之力,要以义终始,好谋而成。 ★《旧唐书·李光进等传论》
12、执鞭随蹬(执鞭随镫、执鞭坠蹬)
【解释】: 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无所好。”
【翻译】:夫子说:“财富如果是可以求得的,就是去当一名手拿皮鞭的市场守门卒,我也去做。如果不可求,我还是做我所喜好的事情。”
【举例造句】: 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蹬,死亦甘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13、三月不知肉味
【解释】: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出处】: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翻译】:夫子在齐国,听到《韶》乐,陶醉得三个月都吃不出肉的滋味,说:“没想到欣赏音乐,竟然能达到这么迷人的境界。”
14、求仁得仁
【解释】: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出处】: 《论语·述而》: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翻译】:子贡问:(伯夷、叔齐)有怨恨吗?夫子说:“他们追求仁德,而得到了仁德,还有什么怨恨呢?”
【举例造句】: 君所谓求仁得仁,亦复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驱役鬼神,预人家儿女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近义词】: 如愿以偿
15、疏食饮水
【解释】: 指粗饭淡汤,饮食简单。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夫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其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富与贵,对于我如同浮云。”
16、曲肱而枕(饮水曲肱)
【解释】: 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泛指胳膊。枕:枕着。枕着弯曲的胳膊睡。形容人生活恬淡,无忧无虑。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归来饭饱黄昏后,曲肱而枕,鼓腹而游。 ★明·冯惟敏《中吕粉蝶儿·五岳游褒杂咏》
17、乐在其中
【解释】: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孔子曰:‘乐在其中矣。’遂自号为‘随园’云。 ★清·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下卷
【近义词】: 乐而忘返、乐不可支、乐此不疲
【反义词】: 闷闷不乐、忧心忡忡、忧心如焚
18、富贵浮云(浮云富贵)
【解释】: 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自己一生契重名士,以为无不可招致之人,今日竟遇着一个铁君,真是富贵浮云。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19、发愤忘食
【解释】: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 《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翻译】:他的为人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如此而已。
【举例造句】: 既这样发愤忘食起来,也好,就由你去。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近义词】: 废寝忘食、发愤忘餐
【反义词】: 游手好闲
20、乐以忘忧
【解释】: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
21、不知老之将至
【解释】: 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直与同志者为群,不知老之将至。 ★唐·王绩《答刺史杜之松书》
22、生而知之
【解释】: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翻译】:夫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地追求知识的人。”
【举例造句】: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唐·韩愈《师说》
【反义词】: 学而知之
23、怪力乱神
【解释】: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翻译】:夫子不谈论怪异、勇力、悖乱、神奇之事。
【举例造句】: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非不语也,盖有未易语者耳。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
24、三人行,必有我师
【解释】: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夫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师的人。选择其中比我强的人跟他学习,选择其中比我差的人,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举例造句】: 岂不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要你择其善者为亲友。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
24、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老舍《张自忠·剧中重要人物说明》
【近义词】: 见贤思齐、取长补短、从善如流
【反义词】: 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吹毛求疵
25、弋不射宿
【解释】: 弋:射鸟器;宿:歇宿了的鸟。射箭者不射杀已归巢的鸟。比喻贤者隐逸不仕以远避暴乱之害。
【出处】: 《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翻译】:夫子只用钓杆钓鱼,而不用网捕鱼;只射飞着的鸟,不射夜宿的鸟。
【举例造句】: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可见孔子有钓鱼射箭的相当本领。 ★林语堂《林语堂自传》第一辑
26、威而不猛
【解释】: 有威仪而不凶猛。
【出处】: 《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翻译】:夫子温和又严肃,威严而不凶狠,恭谨而又安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