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大的贪官是乾隆年间的和珅,但清官,绝不是如影视剧中所演,是爱跟和珅斗嘴的纪晓岚,而是宰相刘墉。
和珅作为大贪官,又是乾隆跟前的红人,他有他自己的势力,跟他分廷对抗的,便是以刘墉为中心的一帮廉洁之臣。
《宰相刘罗锅》这部剧,让观众记住了一个总是驼背,还怕老婆的干瘦小老头刘罗锅。他的形象与白白胖胖的和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如他的清廉对比和珅的奸诈。
刘墉是清朝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的长子。刘统勋是雍正年间的进士,雍正在位时,就任尚书房行走、东宫詹事等管理朝政的要职。
乾隆继位后,刘统勋升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乾隆还赐他紫禁城骑马。
兵、吏、刑,三部都在刘统勋的掌管之下,又是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作为汉臣,得皇帝如此器重与信赖,持政四十多年,他一直为官清廉,敢于直谏,他才是乾隆心中最重要的臣子没有之一。
乾隆称刘统勋为“真宰相”唯一一人,他死后治丧,乾隆命沿途的文武官员亲自去吊丧,并派人护送他的灵柩。
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刘墉是得了父亲的真传,父子儿子均一生为官清廉有作为。
刘墉中进士入仕途后,先在外任知府、道台、巡抚、内阁学士等。他在江宁任知府的时候,就因为清廉,被百姓比作宋朝的包孝肃再世。
清朝乾隆四十七年调入京师,刘墉也如他父亲一样身兼数职,工、吏、兵三部在他的管理之下,都察院、尚书房,国子监,都有刘墉的心血。
刘墉不仅官当的好,文学方面造诣也颇深。乾隆喜爱书法、画画,刘墉的书法跟乾隆有的一比。如此贤才,乾隆怎能不爱!
一心报效家国,无奈朝中有个对手和珅。刘墉调入京师的那年,便遇到一桩贪污案。山东巡抚国泰徇私枉法、贪污受贿,刘墉与和珅一同派去山东调查此案。
和珅深谙官场之道,偏袒国泰,刘墉站正义这边,最终国泰伏法,但和珅当时受乾隆“专宠”,刘墉没办法,只能先行明哲保身,以待将来。
刘墉在朝中不是没栽过跟斗,他犯过很多错,被乾隆贬过好几次,好在刘墉聪慧敏捷,会保全自己。乾隆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忍一个和珅,难道还不能忍一个“孰能无过”的刘墉吗?
乾隆死后,嘉庆继位,刘墉能受重用,伴君如伴虎,刘墉自然有他的一套自保方法,那就是“圆滑”。
乾隆有回捉弄刘墉,问他:“京师有九门,你可知道每天有多少人出入?”
这事九门提督也答不上来,何况呆在紫禁城里上班,不管城门之事的刘墉。面对皇帝的刁难,刘墉也不急,他想了想答到:“两人。”
这明显是糊弄皇帝的说法,但不等乾隆发作,刘墉又继续解释到:“是两种人,男人和女人。”
这回答没答在点子上,但又确实有理,乾隆又想了想,再次刁难刘墉,问他:“那大清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户部尚书也答不上来的问题,乾隆幸灾乐祸地等着看刘墉的表现。
刘墉依然不急,说:“生一人,死十二人。”又是一通乱答,乾隆问题怎么算的,刘墉说是根据属相算的。
一年是一个属相,在这年出生的人同为一个属相;但一年又会死很多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的属相,便凑齐了十二属相,自然是“生一死十二”。
这个答案很绝,一旁的人听到都忍不住称赞刘墉的智慧。刘墉既回答了不可能答上的刁钻问题,又风趣有意思,让乾隆找不到理由治他的罪。
和珅能在乾隆眼皮子底下贪污而不受罚,很大程度上跟他会说话会办事有关。言官每天进言,直言不讳,皇帝有时是需要听些附和、吹捧的话来肯定和鼓励自己。
皇帝常有古怪的问题,臣子的回答至关重要,说不好话,是要掉脑袋的。刘墉的高明在于,他能接招,既保护了皇帝的面子,又能巧妙避开问题的要害,让皇帝很舒心。
当然,刘墉虽圆滑,但他一生坚持刚正不阿,在与和珅的对抗中屹立不倒。乾隆的丧事一料理完,嘉庆帝便着手处理和珅,刘墉便是参与审理和珅案子的大臣。
斗败了清朝的第一大贪官,刘墉继续忧国忧民,嘉庆驾幸热河时,还将他最信任的刘墉留在京城替他主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