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的经历:
前天早晨我到包子店买早饭,碰上一个母亲领着一双儿女站在店铺门口。
小姑娘目测小学三四年级的样子,小男孩小一些,大概五六岁吧。
他们是先于我到的,当时准备落座。
包子铺有包子也有蒸饺,那女儿应该是点了一笼包子。
她妈很嫌弃的说,你确定要一笼这个包子吗?
你能吃完吗?你为什么不选蒸饺呢?
小姑娘说能。
她妈依旧不依不饶,说可是这种发面包子不好吃啊。
因为她妈声调有点儿高,周围的人包括我,都不约而同看了他们一眼。
小姑娘有点儿讪讪的,说我就要吃包子。
老板估计也看这母女有些争执,拿在手里的那笼包子迟疑了一下没有立刻端过去,又问了一句,你们是要一笼包子吧?
小姑娘说是,就要包子。
她妈咬牙切齿恨恨的说,就没见你这么死脑筋的!脾气死!你吃吧,吃了你就知道了!
小姑娘的脸瞬间红了,表情有些挂不住了,但也没说什么。
老板把包子给端过去放到临近门口的一张空桌上,这娘仨顺势过去坐了。
坐下后,那个妈又问,喝点什么?
小姑娘说我要豆浆。
拉扯再次上演。
当妈的一顿嫌弃劈头盖脸,“豆浆有什么好喝的?你为什么要喝豆浆?喝点小米粥不好吗?”
老板在一旁听到了,问喝什么?
那个妈说要两个小米粥,小姑娘说老板你用碗给我盛碗豆浆喝吧。
当妈的又是一阵输出,“莫名其妙要喝豆浆也就罢了,你为什么要用碗盛豆浆?直接用一次性打包杯装不行吗?你这孩子真是有点不可理喻.......
小姑娘说反正我们也是在这吃,用碗盛豆浆喝起来更方便,散热也快啊。
当妈的撇撇嘴,一脸恨铁不成钢,说那碗干不干净的,你知道吗?你怎么就非整些花样儿,我看你脑子就是缺根弦。
话音刚落,我就见老板盛豆浆的手都在微微哆嗦。
我在一旁全程目睹也觉得很室息。
我等着老板打包的空档,那个妈又跟小姑娘说,你站到我这边来,我给你把头发扎起来。我说了多少次让你把头发扎起来!你为什么要披看头发?扎起头发来利索好看啊,披头散发像怎么回事?过来我给你扎起来!
这时候我接过老板递给我的打包袋赶紧溜了,全程也就短短两三分钟的事儿,但我觉得太压抑了。我一路人也就目了这么一点儿都觉得很难绷,这个小姑娘太不容易了。
跟这种类型的母亲天长日久的生活在一起,不抑郁不疯算她心理强大。
在抑郁逐渐被承认,在医院可以确诊之前,它的名字叫:
“发批疯”、“叛逆”、“不听话”、“少电疗”。
或者是:
“好好的一个人突然就死了”
“好好的突然就自杀了”
“好好的突然就疯了”
当这些“好好”的人突然没了,得到的反应一般都是:
“这孩子承受能力不行”、
“这孩子怎么看不开呢"、
“怎么这么自私,一点都不为父母考虑”。
这世上哪一个成年人能像小孩一样任殴打、任辱骂、任贬损、任吼叫、任指责、任干涉、任挑剔、任控制、任淡漠、任嘲笑、任羞辱、任忽视、任虐待呢?
做父母的,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生存的压力、把自己的过错、把自己的无能归咎于孩子,把未来的希望、把自己的自尊、面子寄托于孩子,不断压榨,不断贬损,不断打压,一生控制、吸食......这些道不尽的伤害如果没有后天自修,相信这一辈子,孩子都无法从这个烂泥潭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