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说历史
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

接着说。
“及昌邑王(刘贺)废,霍光与张安世诸大臣议所立,未定。丙吉奏记(霍)光曰:“将军事孝武皇帝,受襁褓之属,任天下之寄。孝昭皇帝早崩亡嗣,海内忧惧,欲亟闻嗣主。发丧之日,以大谊立后;所立非其人,复以大谊废之;天下莫不服焉。方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之壹举,窃伏听于众庶,察其所言诸侯、宗室在列位者,未有所闻于民间也。而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刘)病已在掖庭、外家者,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义,参以耆龟岂宜,褒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资治通鉴”
霍光废了昌邑王刘贺,谁来接棒?霍光召集群臣,让大家伙议一议,都说说,如果我直接提名,你们嘴上不说,背地里肯定把我拎出来批胖一番,诬我一言堂,搞不好这得上史书滴!
结果大家都不说话,大眼瞪小眼,这种事,不能随便吭声……于是邴吉上书言事,阿吉这会儿的职务,依照汉书的叙述,如不是大将军府的长史,就该是光禄大夫给事中。
邴吉叽里呱啦说了这一大堆,层层递进,颇有水平,我录了全文,大家可以读一读……读完思考、对照、反省一下,照照镜子,我们自己平时工作中,是如何跟领导、同事说话的。
阿吉的话,说得很有技巧,总结起来就三点——
1、受襁褓之属,任天下之寄,上来啥话不说,先肯定霍光的权力来自于武帝的授予,是合法的、不可置疑的,这是用武帝权威为霍光的地位、决策背书……那些企图利用昌邑王废立指责老霍眼瞎、能力不足的人,可以休矣,闭嘴吧;
2、对于昌邑王刘贺,立而废之,阿吉的概括是,以大谊立后,本着天下大义立之,很快发现所立非其人,复以大谊废之,勇敢否掉自己,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错误,勇于改正,这样的心胸,这样的德操,天下莫不服焉——阿吉的意思是,废立之间,不仅不是老霍眼瞎,更体现霍大人牛逼、高人一等的格局,你想想,勇敢得否定自己,如不是本着为国家、为社稷、为苍生负责,谁能这么干,毕竟这是有很大风险的……这是帮助老霍化解信任危机、维护权威;
3、霍大人你的一个念头、一个决策,将军之壹举,将会对国家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不得不慎重;据我所知,现在在位的刘姓宗室,没有一个有美好名声于民间,只有皇曾孙,刘病己,一直以来养于掖庭的,倒是不错,现在也十八九了,要模样有模样、要学问有学问,要才干有才干,而且行安而节和,为人安稳,不惹事,性格温润和缓,刘贺将庙堂搞得鸡飞狗跳之后,特别需要推这样一个安和之人稳定局面……这是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明确将刘病己推出来;
当然,刘病己出身有问题,戾肽子一系,但武帝晚年不是修了思子台么?还将陷害卫肽子的人都处理了,最后老皇帝还下了罪己诏呢!
尽管如此,邴吉我并不是说刘病己一定可以当皇帝,我只是推出这么个候选人,大将军你不妨根据天下大义,对他加以考察,再辅以占卜,参以耆龟,看看是否合适。
我建议蛤,可以先让他入宫侍奉太后,以显示对他的褒扬,让天下人都知道他、认识他、熟悉他,一睹其风采,然后根据考察结果,再做最后定夺。
话都说到这份上,眼再瞎也能看出这是图穷匕见,邴吉不能在这么庄重的场面上信口开河……毕竟,老霍是体面人,不能让他亲自站出来拍着胸口说,大哥我qing定这个人了,你们还有啥好说的?
“杜延年亦知曾孙德美,劝(霍)光、(张)安世立焉。——资治通鉴”
前面说了,邴吉的仕途很受霍光提拔,一度做过霍光的长史,这个职务绝壁是心腹,信任度但凡欠一点,都不可能让你坐这位置!所以,拿脚趾头想都该知道,阿吉事先肯定跟老霍有过交流,必然得到老霍的首肯,这种事岂能冒冒失失提出来!
因此,阿吉吧唧吧唧一堆,实际表达的都是老霍的心事——机灵点的立刻捕捉到信息,霍大人,不装啦,摊牌啦!
所以,阿吉话音刚落,立刻引起一片支持,杜延年,大家记得这人吧,杜周的儿子,前面仕途一直不温不火,人生转折是阿光与阿桀斗法,燕仓告发阿桀,杨敞吓得全身颤抖不敢参与,杜延年第一时间给老霍报信,就此彻底踏入老霍阵营,现在应该是太仆,九卿之一。
阿杜第一个站出来表达支持,杜延年亦知曾孙德美,阿吉说得对,老杜我也经常听到人抿群众对皇曾孙的称赞,这是人抿的心声,抿噫不可违、抿噫不可欺……所以,二位大佬,霍光、张安世,还犹豫啥,必须遵从抿噫,立他立他,必须立他呀!
半隐斋主人没有证据,但老夫坚信,这俩大佬背后肯定已经交流过了——霍光本身是出自卫氏集团,无论心理感情还是现实利害,都肯定倾向于刘病己;至于张安世,刘病己是他哥哥张贺一手带大的,还差一点做了自家孙女婿,就跟自己家孩子没区别!
“秋,七月,(霍)光坐庭中,会丞相以下议所立,遂复与丞相(杨)敞等上奏曰:“孝武皇帝曾孙(刘)病已,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臣昧死以闻!”皇太后诏曰:“可。”——资治通鉴”
半隐斋主人再逼逼一句,在当时,刘病己是霍光最后、也是唯一的选择,因为有汉文帝案例在前,皇帝驾崩一旦绝嗣,新皇帝必须在丫同父兄嘚中选一个——霍光排除了武帝俩儿子,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因此再选择,甚至不能在这两系子孙里选。武帝这一生女人着实不少,但儿子确实不多,剩下的,霍光先选了刘髆(昌邑王系)的后人刘贺,结果不行,废掉,这一系的后人也不能再选了;而昭帝刘弗陵绝嗣,因此只得回到卫肽子这一系!
有人问,为何不在旁系里选一个呢,比如在武帝兄嘚的后人中选……前面文章你是不是没读?上一个提出此建议的,对对对,就是位半仙,不对,半隐先生,已经被当众叉出去啦,大家都闭嘴吧!
这一年,-74年,七月,霍光召集大臣们开会,然后与丞相联名上书,向皇太后请示,要不咱们就立卫肽子系的皇曾孙刘病己吧,实在没人了……但话不能说这么明白,正式文件得冠冕堂皇,刘病己这孩子,好,非常好,怎么个好法?——年十八,精通《诗》、《论语》、《孝经》,而且躬行节俭,还慈仁爱人,总之,太后你相信我,没人比老霍我更懂得立皇帝啦,反正他最合适啦,没人比得上他!
小太后这会儿正是十六七的年纪,天天摆弄高考模拟,被折磨得痛不欲生、满头是包……行,可以,没问题,姥爷你瞅着自己办吧,别来烦我啦。
“(霍)光遣宗正(刘)德至曾孙(刘病己)家尚冠里,洗沐,赐御衣;太仆以猎车迎曾孙,就斋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奏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资治通鉴”
老霍派出宗室领袖刘德,没有华,去刘病己位于尚冠里的家里,一切按程序来,先洗沐,洗干净,然后赐御衣,换新衣,接着太仆以猎车迎曾孙,所谓猎车是比较轻便的车,去宗正府进行斋戒。
七月,二十五日,庚申,进入未央宫,觐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刘病己这会儿身份是庶人,庶人不能为天子,必须封侯过渡一下),群臣奉上玺绶,之后即皇帝位,再以皇帝身份谒高庙,拜谒刘邦刘老板儿的祠堂,告知刘老板儿在天之灵,现在我接棒啦,你要保佑我呀,你兹磁不兹磁我呀?刘老板儿在天上说,放心,必须兹磁你,好好干,堤防那些跑得快的人,不要没事就被他们拎出来批胖一番……最后,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小太后坐着不动又升级了!
“侍御史严延年劾奏“大将军(霍)光擅废立主,无人臣礼,不道。”奏虽寝,然朝廷肃然敬惮之。——资治通鉴”
觥筹交错、其乐融融的氛围里,刘病己迎来其皇帝生涯的第一案——有个头铁的老哥跳了出来,严延年,这会儿担任侍御史,瞅着新帝登基,第一时间写了个帖子置顶,向皇帝弹劾霍光,罪名是,擅废立主,无人臣礼,不道……半隐斋主人以为,这都是事实,没得狡辩,但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对于刘贺及昌邑故吏,肯定一致支持老严的说法;但对于刘病己,这会儿可以叫丫宣帝了,那就不一样了,不废掉那厮,哥们儿这辈子当真就混个关内侯吗?
所以,这道奏疏的命运,没有悬念,石沉大海,宣帝肯定不会理会,奏虽寝,虽然不了了之,但朝臣们对老严这种不分场合、直扇带头大哥耳光、而且亲自动手的强悍作风,肃然敬惮,肃然起敬,尊敬且忌惮,又喜又怕……这逼练得好一手铁头功,说了我想说不敢说的、干了我想干不敢干的,老霍尚且不放眼里,保不准哪天也给我等来一下。
录一段王夫之对严延年弹劾霍光的评论——
“严延年劾奏霍光擅废立无人臣礼,其言甚危,其义甚正,若有敢死之气而不畏彊御。或曰:(霍)光行权,而(严)延年守天下之大经,为万世防。(严)延年安得此不虞之誉哉!——王夫之”
老严弹劾霍光一事,在历史上很有名,之所以有名,因为这事儿有点投机的意思,半隐斋主人甚至认为,投机的味道很浓……因此这事儿相当于被写入教科书,教人如何耍心眼博富贵,被后世很多人拿来揣摩、模仿,但往往画虎不成。
王夫之认为,老严一番话,言辞虽然耸动激烈,但理直气壮、大义凛然,仿佛怀着必死之心不畏强权,豁出命死磕。因此,有人提出,当时其实是霍光的时代,皇帝只是摆设,老严来这么一下,的确,为千秋万代做了非常好的示范,但霍光为何能容他?老霍爪牙遍布朝堂,想要搞掉老严,分分钟的事,动动手指头就能荡平梁山,不对,抹掉老严,片甲不留,这真不是吹牛逼……然而,老霍的打手们竟然放过严延年,让丫成就不世之名。
所以,凭啥老严能逃过老霍魔爪,还获得如此崇高荣誉,这不科学哇……这背后有啥隐匿,是因为人性的黑暗,还是道德的沦丧……下一期走近科学栏目,我们接着讲。
用古人智慧
武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