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在1904-1905战争中战败后,日本根据朴茨茅斯和平条约的条款,在大连和亚瑟港(旅顺口区)接收了具有海军基地的辽东(关东)半岛,南满洲铁路,以及萨哈林岛(库页岛)的一半。
1919年,关东军成立,以确保日本在该地区的利益。 她旨在保护关东半岛和南满洲铁路。 到1931年初,陆军由步兵第2师(译注:师团。下文不再另行标注)和铁路警卫六个营组成,共约15,000人。
到这个时候,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困难的政治局势。1925-1927年革命后,蒋介石领导的KMT的支持者夺取了该国的政权。
然而,以南京为基地的K政府在全国没有实权。 它对满洲的统治者张学良和中国南方和中部由中国红军部队控制的苏区进行了顽固的斗争。
利用内战肆虐的国家不团结,日本总参谋部制定了夺取满洲的行动。 关东军的所有部队都参与了这次行动。
此外,位于朝鲜地区的第19和第20步兵师被置于戒备状态,一个师和一个步兵旅准备被派往中国的大都市。
尽管中国军队拥有巨大的数量优势-张学良的军队人数约为30万人-日本指挥部无疑取得了成功。
战斗始于1931年9月19日上午(918),到10月底,南满洲几乎全部被日军攻占。
1932年2月4日,关东军进入哈尔滨。 张学良的武装不足,训练不足的部队无法对敌人进行像样的抵抗。
满洲的日本军队–94型“TK”坦克和94型卡车。
1938年秋(ЯМ(译注:图片来自Я.Магнуского收藏))."
同年2月18日,新(伪)满洲国宣布独立,其中包括满洲所有省份-黑龙江,吉林和辽宁。
(译注:原文为满洲国,下同)
新的”国家“由前中国皇帝溥仪领导,他在1911年革命中被推翻。
事实上,伪满洲国完全在日本的控制之下,关东军的一部分驻扎在其领土上。
1933年5月31日,在塘沽镇,中国政府与日军司令部签订了停战协定。
中国政府承认日本对满洲和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的控制。
1937年7月恢复对中国的敌对行动要求日本指挥部增加其军队规模。
到1939年开始时,步兵师的数量从30个(在1937中期)增加到41个。
其中,25个在中国,其余分布在大都市和朝鲜地区。
与此同时,关东军由3,4和5军组成(他们实际上是军团组成),八个步兵师(1, 2, 4, 7, 8, 11, 12, 23), 3-第1骑兵旅,八个独立的驻军,炮兵团和第1机械化旅(第3和第4坦克团)。
总的来说,关东军人数为27万人,大约有200辆坦克和1,052门炮。
军队由上田健一将军指挥。
由于俄罗斯文献中关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队的结构和军备的报道很少,作者发现有必要更详细地讨论这一点。
步兵:
直到1937年,日本步兵师有两种形态:
“A-1”型–29,400人,
强化”A”型–24,600人(在西方文献中,这种师有时被称为”旧常规”)。
通常,这些师配备了训练有素的人员和现代化武器。
他们由两个步兵旅(总共四个团)组成,A-1师还有一个坦克支队。
关东军有六个这样的师,主要用于对抗苏联的作战行动。
一列日本轻型坦克94”TK”型,属于一个步兵师。
满洲,1938年。(ЯМ)"
在中国的军事行动规模不断扩大,要求日本总参谋部增加编队数量。
因此,从1938年开始,开始形成所谓的”第二波”的师,其中只有三个步兵团,总共有13,000-16,000人。
由于缺乏部队和设施,这些编队经常由预备役人员和年长的士兵配备,并配备过时的武器。 两个日本师的部队,第7师和第23师,参加了哈拉欣河的战斗,所以我们将更详细地关注它们。
第7步兵师早在1931年之前就组建了,属于所谓的”旧常规师”。
它由两个旅组成,每旅两个步兵团--第 13 旅(第 25、26 步兵团)和第 14 旅(第 27、28 步兵团)、第 7 骑兵团、第 7 工兵团、第 7 野战炮兵团(四个支队,每支队两个炮兵连)、第 7 运输团、第 7 师医院和支援部队,共计 24000 人、102 门火炮、12 辆坦克。到 1939 年 5 月,师团长为国崎登中将。
(译注:くにさき のぼる,Kunisaki, Noboru,Кунисаки Побору。日语的人名系统本身就很崎岖了,不对照其他史料基本没法直译。
再佐以从俄语变格反推日文词的俄语名词原型
(一多映射,例:яматого->яматый->yamata,yamato,yamat)
再从日语假名反推中文专有译名
(二次一多映射,例:まもる->守,护,卫)
简直堪比猜闷儿,幸好最后有中文史料兜底。后面一本书从俄语反推越南人名字的中文翻译才是极致酸爽。)
(译注:国崎登俄语原文为КунисакиПобору帕博鲁,可是看日语名字のぼる,日语不是很熟悉但是の(no音)还是认得的,在此只能斗胆猜测原书把H(n音)误写作П(p音)了罢。
果然其他零星史料中就有:
--------------------------
第23师于1938年4月在九州岛的熊本地区组建,属于”第二波”师。
到1939年开始时,它由64,71,72步兵团,23侦察支队(骑兵中队和一个坦克队),13野战炮兵团(九个炮组),23工兵团(两个连)和一个运输团(两个汽车连)组成,总共有1万4千人,60门炮,7辆坦克。
在日本军队中被认为是俄罗斯问题专家的小松原道太郎中将被任命为该师的指挥官。
出生于1885年。1906年毕业于军校。
从1919到1921,他是苏俄日本武官的助理,在1922年的夏天,他访问了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日本部队。
在1927-1930年中,他是驻莫斯科的武官。
从1932到1935,他在哈尔滨工作,在那里他领导日本军事情报部门处理苏联问题。
从1934年8月开始任少将,在1937-1938年中,他在吉林指挥日本部队。
1937年11月起任中将。
他俄语说得很流利. 1939年11月,被免去第23师师长职务,1940年1月又回到这一职务。
他于1940年10月去世。小松原道太郎中将Мичитаро Комацубара,こまつばら みちたろう,Michitarō Komatsubara此外,在1939年8月,第1,2和4步兵师的部队被带到了哈拉欣河地区(他们的人员配置结构类似于7步兵师),但他们几乎没有参加战斗。
日本步兵的主要武器是6.5毫米步枪和38式型卡宾枪,在我们的文献中更为人所知的是”有坂”。
技术部队的官兵拥有7毫米南部手枪和日本制造的”26式型”(1893)的左轮手枪,以及毛瑟和勃朗宁手枪。
此外,日本军官的强制副武器是陆军剑94式,95式或98式型,或32式军刀(1899年)。
11式(1922年)和96式型的6.5毫米轻型(手持)机枪被用作自动武器。
一个由14人组成的普通步兵小队有两挺这样的机枪。
步兵营的机枪连装备了重型(带支架)6.5毫米机枪03式(1929年)和7.7毫米92式。
步兵部队的重型武器包括50毫米榴弹发射器”10式”(1921)和89式,70毫米迫击炮”11式”(1922)和81毫米迫击炮97式和99式。
该营炮兵由70毫米步兵炮92式为代表(它们可以以高达70度的仰角射击,即实际上是榴弹炮),该团有一个37毫米反坦克炮94式和75毫米山炮”41式”(1909)。
总的来说,步兵团拥有8门92式70mm炮,6门94式37mm炮和4门”41式”75mm炮。
此外,第7和第23师的部队拥有”11式”(1922年)的37毫米步兵炮,也可用作反坦克炮。
反坦克武器:
日本军队的主要反坦克武器是37mm94式反坦克炮,在500m的距离内穿透装甲高达40mm,此外,第7和第23师的部队有少量97式20mm自动加农炮。*
此外,在战斗中,20毫米98式高射炮和13.2毫米哈奇开司机枪被证明是相当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临时野战工事上的
13.2毫米哈奇开斯机枪(箭头所示)。这些机枪在1939年8月的战斗中被红军部队缴获。(图片来源АСКМ)
从照片来看,后者被安装在临时野战工事设施中。
*在我们的文献中,它们被错误地称为反坦克炮,但根据日本人的分类,它们是”自动步兵炮”。
他们的弹药包括穿甲弹和碎裂弹。
该炮的穿甲弹在30m的距离上可以穿透250mm装甲。
1937 年共生产了 400 门 97 式火炮,但在哈拉欣河战役中只使用了少量(根据不同的消息来源,从 20 门到 50 门不等)。
第23步兵师的演习。 在阵地上的”11式”(1922)的37-mm炮的试射。
海拉尔区,1938-1939年冬季(图片来源ИП)。(伊*佩雷亚斯拉夫采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