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那年那月我高考

伏生散文 2022-06-03 21:22:30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又是一年高考时,面对网络与现实线上线下铺天盖地对高考的关注,我不禁再次想起我的高中我的高考。

我是一九八二年九月上高中,一九八五年七月份参加高考的。虽然时间已过去三十余年,但我至今难以忘怀,当年许多情景仍历历在目。

我是在本村学校石佛寺小学上完了小学、初中考上当时武功县重点中学——武功县普集中学的。说起来,石佛寺小学建校较早,大约在解放后上世纪五十年代。学校是利用原在当地一个远近闻名的佛教寺院改建而成,当年在县内很有名气,周围方圆几十里村子的学子都在这个学校上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学校鼎盛时期有教职工学生近千人。可惜,八三年之后这个学校的初中部撤销了,学生都到所在乡办中学上学。我上初三是一九八二年,也是这个学校最后一届初中生。当年农村正实行包产到户,我们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一头沉”公办教师或民办教师,老师把心思和精力基本上都放在自家的承包地里,教学上没人认真抓。当年,我校初三两个班上百名学生参加中考,考上高中的不到十人,绝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回家务农了。考上普集中学重点班的只有两个补习生,我有幸考上了高中且是两名应届生之一,但不幸的是未能考进重点班。当时上高一分到高一七班普通班,学生素质、师资、学风都比重点班差很多。当时高一九个班,重点是一班、二班,学校教学资源都向这两个班倾斜。我心里当时很憋屈,心想自己上小学、初中学习成绩在本校一直名列前茅,却上了个普通班,因此高一第一学期一直闷闷不乐,晚上常常说梦话,想休学重上初中来年再考上重点班。加之自己当时年龄小(只有十五岁),学校离家远,生活条件很差,一时无法适应。高一第一学期基本上糊里糊涂没心思学习,学习成绩自然很一般。到了高一第二学期,和班上的同学慢慢熟了,也适应了住校的生活,我才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

到了高二文、理科重新分班,面临上文科还是理科,我一时没了主意,我自认自己文科、理科都不差,看大部分同学上理科班,我也报了理科班。在理科好像是高二四班上了一周课后,我思想变了,认为自己更偏爱文科,我又想转到文科班。当时没有人能给我帮忙,我硬着头皮找到文科班的班主任张志义老师,自我推荐。张老师是一位敦厚善良、和蔼可亲的长者,老牌大学生,教学经验丰富。他是我的恩师、贵人。他问我“你为啥一定要学文科?”我说“我从小喜爱文学…”他见我态度很诚恳,就答应让我到他的班上学习,我也顺利地成为文科八五级七班一名学生。在这个班我下苦功认真学习,进步很快,学习成绩很快跃居年级前列,班主任张老师也常常对我鼓励夸奖,对我关爱有加,令我终生难忘!我高一压抑在心里的憋屈尽释,也重拾了自信心。

转眼进入一九八五年我们上高三,面临高考,我学习更加刻苦,常常在晚自习教室熄灯后到路灯下或老师宿舍窗台外借灯光学习,把十几册历史、地理课本翻了上百遍,书页都翻烂了。上高一时我的视力还很好,坐班上最后一排,前面黑板上的字都看的清清楚楚,经过高二视力开始下降,到高三下降更快,看教室黑板上的字越来越模糊了。

当年的高考在七月份的七、八、九三天,时人谓之“黑色七月”。时值暑天,天气炎热。那时没有空调,连电扇都没有,吃、住、行条件都很差。记得高考那几天父亲还在几十里外的老县城武功镇上班,考前家里给我几块钱让我自己去考试。考试第一天中午,我哥骑自行车一路泥泞(先一天下了雨,我家离县城十华里,当时大部分是土路)来找到我,在教室外的土台上和我蹲着给我叮咛考试注意事项,给我买来了一堆西红柿和零食让我吃。他本来打算当天考完试用自行车驮我回家,后因我与邻村姓梁的同学借住在他在县医院一个亲戚家,我哥安排好我后一人骑车子从泥路上回家。

当年我们文科生考试在车站小学(后来的普集镇中心小学),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高考,毫无经验,加上自己对高中的苦日子实在过够了,决心第一年无论如何要考上,决心大自然压力大,考试前一周还整天看书。结果,正式考试时一进考场,心里紧张,头脑发木,发挥失常。尤其是自己平常擅长的语文和政治都比平常少考二十分左右。考历史时还出了状况,记得当时我的考场里有个绿野中学的男生,年龄较大,听说已补考了五六年,在考场上看试题不会答就严重违纪,不管不顾监考老师的警告制止,带书本抄,没收了又抢一个女生的试卷抄,被监考老师强行制止。导致这个考场秩序混乱,有大胆的学生趁机也抄袭作弊。而我端坐第一排,不仅不敢作弊,还被影响的未能安心答题。听说后来这个考场被处理,每个考生都被扣减了分数。

考完后就是估分、填报志愿。咋估分的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觉得自己应该能考上,不管考瞎考好。填报自愿时,自己没一点经验,也没人指导,也不像现在在网络上一搜啥都有,只记得心想自己爱文学,好像第一、第二、第三自愿都填报大学中文系,在是否服从调剂一栏填上了“服从”。之后,便在家里帮大人干活。到了八月份,该发录取通知书,我整天盼录取通知书,心神不宁,干啥都没心思。父亲回家后看到我的样子,对我说“你还小呢,今年考不上没啥,明年重来。”父亲虽是淡淡地说,没给我任何压力,但我自己放不下,心想“我今年一定要考上!如果考不上咋办呀?!”心里实在不想再回高中“补习”再受苦受累,更不愿将来回农村当个农民。我心烦一人常常到村子南岸子地里转,心里祷告苍天保佑我考上大学。过了一段时间,县司法局办公室姓朱的主任通知我被陕西省司法学校预录要我参加政审。当年能被政法院校录取实属不易,条件很严苛。政法和军队院校一样,提前录取,录取分数较高,还必须严格政审。我和家人得到通知后很高兴,父亲骑自行车驮上我急急忙忙找到司法局朱主任,这位和蔼的长者受校方和市司法局的委托和我谈话算是政审合格。之后,我左等右等不见录取通知书来。快到八月底了,实在等不急,我哥坐火车到西安东郊建工路费老大劲找到陕西省司法学校,一查问我的录取通知书早已发出,不过发到了所在高中学校。我急忙到普集中学,原来录取通知书早已发到学校,因学校已放假,当时没电话,天又多雨交通不便,学校才没急时送给我。通知书拿到手后全家人都很高兴,喜的是家里终于有人考上学跳出农门了。村里人也很快知道,好多相好的街坊邻居都前来道贺。我本一心想学中文,却阴差阳错上了法学学校。虽是中专院校,但当年录取分数与其他院校大专分数基本一样,录取分数高、人数少,且听说毕业后能分配到政法单位工作,家人很高兴,我也高高兴兴在父亲的护送下第一次坐火車到省会大都市西安求学,从此走上了法律职业的道路。

有幸在这里得到王平校长和诸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为自己开启法律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幸在这里与上百位与自己一样青葱年少、充满活力、满怀憧憬的青年才俊们同窗两载,结下了一生纯真深厚的情谊!

时间飞逝,青春不在,转眼自己已知天命。许多事己遗忘,但我的高中生活和我的高考却难以忘怀,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