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珍深知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且胸无大志,投降朱元璋后善终

史海撷英 2024-05-25 10:03:44

洪武七年(1374年)正月,南京皇宫中的大明皇帝朱元璋收到了一个消息:广西行省左丞方国珍快不行了。朱元璋有些感慨,方国珍虽然比他大了快十岁,毕竟还不到花甲之年。难道是这些年形同软禁的生活,让他丧失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不成?

无论是出于笼络人心的需要,还是对于老对手的复杂情感,朱元璋一面加封方国珍长子方礼为广洋卫指挥佥事、次子方完为虎贲卫千户所镇抚,一面派出宫中宦官前往方宅进行慰问。当年三月二十六日,元末第一位义军领袖方国珍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葬于南京城东20里的玉山之原。朱元璋命翰林学士宋濂为其撰写神道碑铭,也算得给足了身后哀荣。

都说朱元璋杀人如麻,那原本是对手的方国珍又怎么会在他手上得以善终呢?

从海精到义军领袖

说起元末大起义,可能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是刘福通的红巾军。然而实际上最早武力反抗元廷的是浙东的海盐贩子方国珍。

方国珍,原名方珍,浙江黄岩人,祖辈都以贩盐浮海为生。当时台州有一句谚语:“洋屿青,出海精”,这里的洋屿就是洋屿山,而海精则指的是方国珍。和有明确政治诉求的刘福通不同,方国珍和他的弟弟方国瑛、方国珉等人胸无大志,只想混口饭吃而已。只可惜身处乱世之中,即使这样简单的诉求也很难尽如人意。

招安大师

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十一月,一个名叫蔡乱头的悍匪在浙东一带海面横行,元廷打算对其进行抓捕。这本来和方国珍没有任何关系,但老方家的仇人却趁机诬陷他们兄弟是蔡乱头的同党。元廷的手段一向是宁可错杀,绝不放过。方氏兄弟走投无路,只能一咬牙一跺脚,先把仇人全家做了,然后亡命于海上,正式和元廷开干:“台州方国珍为乱,聚众海上。命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朵儿只班讨之。”

方珍

此时的元军,不论是蒙古军还是汉军,早已没有了开国之初的勇猛和锐气。统帅大军的朵儿只班身为从二品参知政事,却只会吟诗作对(福州乌山道山亭边有其留下的摩崖石刻),故而一战下来就成了方国珍的俘虏。

方国珍并没有什么救民于倒悬的念头,抓到朵儿只班之后,也跟《水浒传》中的宋江一样,只想着怎么招安。通过朵儿只班的牵线搭桥,方国珍被封为庆元定海尉,摇身一变成为了朝廷命官。刘伯温也参与了本次针对方国珍的围剿。

和宋江被赵家天子玩弄于股掌不同,方国珍虽然胸无点墨,却深知保留自己武装的重要性。元廷多次让他上交军队,方国珍却从不答应,甚至双方常常一言不合就直接开打。然而元军实在过于废柴,屡战屡败之余,更让方国珍认清了元廷的色厉内荏,做起招安大师来更加肆无忌惮。

方国珍的自知之明

别看方国珍没念过书,但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虽说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但方国珍却从没想着要问鼎中原,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元既失江、淮,资国珍舟以通海运,重以官爵羁縻之,而无以难也。有张子善者,好纵横术,说国珍以师溯江窥江东,北略青、徐、辽海。国珍曰:‘吾始志不及此。’谢之去。”

至正十八年(1358年)的时候,方国珍终于有了和日后的大明皇帝朱元璋正面接触的机会。当时朱元璋刚刚攻下婺洲(今属浙江省金华市),就派主簿蔡元刚、儒士陈显道大剌剌地招降方国珍。

朱重八

可能在朱元璋的心中,方国珍降谁不是降啊?说起来此时的方国珍刚刚被元廷封为江浙行省左丞兼海道运粮万户,风头一时无俩。但他却非常能放低自己的姿态,派人向朱元璋献上黄金五十斤、白金一百斤,表示愿意归顺:“国珍向风慕义,欲归命之日久矣。道路壅遏,不能自通。今闻亲下婺城,抚安浙左。威德所被,人心景从。不弃犷愚,猥加诲谕。开其昏蒙,俾见天日。此国珍所素愿也。谨遣使奉书,上陈恳款。或有指挥,愿效奔走。首言为定,明神寔临。”

不过方国珍话说得漂亮,实质上还是把朱元璋和元廷一样当作冤大头。比如朱元璋封他做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想把他调离浙东。方国珍接受了平章印和诰命,却说自己年纪大了没法去福建。

让人发指的战斗力

对于朱元璋来说,方国珍算是第一个正儿八经表态归顺他的一方诸侯。无论出于何种考虑,只要他闹得不过分,朱元璋也不会去对付他,甚至还给方国珍赐爵衢国公。所谓“吾方致力姑苏,未暇与校”,主要对手毕竟还是陈友谅和张士诚。

另外发生在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的一桩事变,也让朱元璋彻底看透了方国珍的实力。当时朱元璋大将胡大海在金华被叛军杀害,而始作俑者蒋英、李福等人很快就被援军击败,打算前去投奔方国珍。

方国珍何等的老奸巨猾,如何会接这样的烫手山芋。不但不接,还打算拿蒋英和李福的脑袋去当投名状。然而,意外发生了。蒋英等人不甘束手就擒,率领残部准备南下投奔福建的陈友定。方国珍让弟弟方国璋领兵拦截,双方在仙居大战了一场,“久之,会国朝苗军降将蒋英、李福叛,剌杀江南行省参政胡大海于金华,将由台州走福建。时国璋守台,率兵邀击于仙居,为所败被杀。”实在是丢脸至极。

方珍

当朱元璋大军在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一月攻下杭州以后,张士诚在浙江的势力彻底灰飞烟灭。此时对于孤掌难鸣的方国珍来说,彻底投降才是他唯一的出路。但是也许是做惯了一方诸侯,方国珍并不甘心放弃手中的权力。于是他北连王保保,南通陈友定,企图借助外力来延长自己在浙东的统治。

归降与善终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张士诚的老巢平江(今江苏苏州)被攻破,本人也做了俘虏。朱元璋也就此腾出手来,准备收拾首鼠两端的方国珍。大将朱亮祖率军对浙东一线发起总攻,方国珍也不出意外地全线崩溃,不得不率领残部逃入海岛苟延残喘。

随着汤和率领的后续援军赶到,方国珍终于支持不住,不得不在十二月初九日亲自前往汤和帐前投降,“辛亥,方国珍及其弟国珉率所部谒见汤和于军门。得其步卒九千二百人,水军一万四千三百人,官吏六百五十人,马一百九十匹,海舟四百二十艘,粮一十五万一千九百石,他物称是。”其在浙东近二十年的统治就此宣告结束。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七日,方国珍一行抵达金陵(今江苏南京),见到了刚刚成为皇帝的朱元璋。这位新科大明天子虽然斥责了方国珍此前反复横跳的行为,但也认为这是乱世之中的自保手段,所谓“尔之所为亦何足责”,给了他一颗定心丸。

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方国珍被封为广西行省左丞。这当然只是一个荣誉性的官职,朱元璋不可能真的让方国珍去广西赴任,只是“食禄于京师”而已。方国珍在金陵虽然没有生存压力,但精神压力却不小。特别是大汉皇帝陈友谅之子归德侯陈理、大夏皇帝明玉珍之子归义侯明升,在洪武五年(1372年)被发配去了高丽国,应该难免不让方国珍有兔死狐悲的感觉。

方珍‍

方国珍之所以能够在朱元璋手上混一个善终,大致有三个原因。其一、方国珍是最早向朱元璋称臣的一方诸侯,期间虽有反复,但双方之间并无深仇大恨。其二、方国珍实力太弱,在全盛之时都没有像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那样称帝,换句话说他对朱元璋根本没有威胁。既然如此,又何必要杀他留下恶名。其三、明初的时候政局并不稳定,北元王廷依然存在,云南也并未收入大明版图。留着方国珍,也算是一面用来统战的旗帜。

史书上对方国珍有这么一个评价:“地小力少,不足以张国,饷匮援绝,不足以待敌。”换句话说,虽然方国珍是元末第一个吃螃蟹的义军领袖,但他的发展潜力非常低。能在这样的局面下享受了二十年的荣华富贵,最终还能体面善终,方国珍已经算是一个杰出的人物。

4 阅读:1342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