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手机企业的自主造车梦,终于落地了。要为年轻人造第一款智能汽车的小米,最近披露了首款电动汽车车型和相关配置,神似“保时捷”的造型让不少米粉心潮澎湃。
据小米最新季度财报,小米集团本季总营收达到709亿元,同比增长0.6%,毛利率为22.7%,再超市场预期(21.5%)。在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上,公司投入费用已达到17亿元,并且这一数据还将不断走高。
有消息称,小米汽车在下个月(12月)就要开始批量生产,明年2月正式上市开卖。
01
鉴于小米手机高性价比的市场打法,很多消费者希望小米汽车也能给出一个惊喜的价格,不少米粉留言道,“19.9(万),交个朋友”,但随着首款车的推出,一向利好年轻人的小米,这次可能要让他们失望了。
小米首款车型SU7是一款中大型轿车,再加上市场猜测的100kWh电池+800V的动力组合,综合整车品质和配置来看主销车型大概在25~30万,顶配车型可能达40万。
界面新闻曾报道,小米为了守住高性价比的优势,会将小米汽车的零部件利润率保持在1%左右,未来主要靠软件及生态服务来获取盈利。但从目前曝光的配置成本来看,即使零部件利润率保持1%,售价也很难降到10万至20万元之间。
造车新势力中的蔚来、理想以及比亚迪相关车型均位于30万至40万之间,特斯拉的相关车型则集中在20万至30万之间,小米汽车相比于其他品牌车型,价格上并未实现差异化。
高配版车型可以抬高小米汽车的身价,为其打造中高端的品牌定位,但这并不符合大部分米粉的诉求,毕竟,小米汽车的终极目标是助力小米实现“人车家全生态”的战略。完善和发展互联生态离不开现有用户的支持,这部分用户转为小米汽车的使用者,才能把智能生活的覆盖场景再度扩大,进一步凸显小米智能化生态系统的优势。当然,小米汽车最终定价还未披露,不排除后续推出价格更低的青春版车型和更具性价比的增程式车型。
02
小米汽车“揭开面纱”后,A股一众“小米汽车概念股”也随之迎风上涨。但小米股价的跌幅却达到了6.55%。显然,资本市场并不看好小米汽车。
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相较于两年前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蓝海走到了红海阶段,资本市场考量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方式也从概念转向了交付以及盈利能力。即将量产的小米汽车要面临的考验依旧不小。
新能源车企想要实现盈利,并非易事。从销量数据的角度,2022年特斯拉以及理想、小鹏、蔚来的销量分别为131万辆、13.3万辆、12.1万辆、12.2万辆,其中理想、小鹏和蔚来达到年销10万辆所需的时间大致为3-4年。
按照雷军的规划,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计划第一年销售10万辆,此后三年累计交付90万辆,“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这意味着,2025~2027年,小米汽车每年所需产能至少为30万辆。
从毛利率数据来看,除了理想保持稳定、较高毛利率之外,蔚来今年以来勉强保持正向毛利率,而小鹏仍为负毛利率。对于新生儿小米汽车来说,压力真的不小。
虽然雷军对小米造车一直满怀信心,对于造车路上可能遇到的挫折,更是直言“我们亏得起”。但长期看,如果销量不达预期,无法摊平研发成本,跨界造车的小米还是会让投资人感到为难。已经上路的小米汽车,无论如何都只能继续前进了。
03
在竞争对手环伺的当下,突然入局的小米汽车,优势何在?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认为,小米汽车首款车型的关键卖点将集中在自动驾驶技术、软件生态系统、800V快速充电以及动力配置上。800V 能明显提高充电速度,是一项用户感知明显的配置,像小鹏 G6 和智界 S7 这些今年发布的车型,都是全系标配 800V 。因此在技术层面,小米首款车的最大亮点还是集中在智能生态上。这一特点具体能有多大的发挥空间,还要等第一波用户反馈后才能知晓。
对于“2024年汽车量产是否太晚”的质疑,雷军此前在投资者会上表态称“时间刚刚好”。在他看来,小米拥有“三大法宝”:一是软硬件结合的互联网模式,二是强大的品牌和庞大的用户积累,第三就是小米一直引以为傲的智能生态系统。
纵观造车新势力阵营,各家车企都有自己的技术标签,蔚来的换电、理想的增程、小鹏的智能。从目标客群和产品定位上看,小米和小鹏大概率会非常接近。小鹏刚刚靠价格下沉的G6打了一场翻身仗,并发布了历史上最好的季度财报。如果小米不能延续品牌在高性价比上的优势,在价格上给消费者一个惊喜,那消费者就会将目光转向其它产品,毕竟,有太多选项能替代小米汽车。
在还未盈利之时,销量是支撑新能源车企股价和估值的重要参考指标,可以说是生死线,这在行业内已成为共识。销量越高,边际制造成本就越低,盈利也就更加容易,特斯拉和比亚迪便是最佳案例。如果在技术层面不能有所突破,当前小米汽车想要在销量上层层攀升,可能还得回归高性价比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