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军队恢复军衔制度后,不少将领被授予相应职务。很多担任大军区正职、副职的将领多数授予中将,也有少将。但在中将名
在开国中将里,有很多名将被人熟知,如王近山、陶勇、梁兴初等等,也有一些“默默无闻”的将领,很多都是政工出身,如欧阳文。说
1975年,郭林祥从总后勤调任新疆军区担任政委,兼党委第三书记。军区日常工作交给郭林祥负责,但他坚持大事要向司令员杨勇汇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新成立没多久的省军区成立后,又撤销,如热河省。热河省在1928年成立,到1955年撤销,行政区域划分到
1959年,已经赋闲3年的刘毓标少将,面料两个选择。第一离职休养;第二转入地方,但降级使用。这两个选择都很艰难,因为才4
1985年,11大军区撤并为7大军区,昆明军区、武汉军区、新疆军区、福州军区撤销。福州军区与南京军区合并,昆明军区与成都
郑北战役是中原野战军9纵第一次独立打大规模歼灭战,该战结束后,陈老总说:9纵成熟了。对于这场战役,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今天
1955年后,华东军区一分为三,成立济南军区、南京军区、福州军区(1956年成立)。南京军区首任司令员许世友,一干就是1
1960年6月,从高等军事学院毕业的向守志面临工作安排,过去在15军担任军长,属于武汉军区。得知上级将他调任西安炮兵学校
1985年,是军队精简改革的重要一年,不仅将11大军区缩编为7大军区,各军兵种、大军区等单位裁员,进行军队瘦身,军队年轻
1960年,洪学智从总后勤部长改降地方担任厅长。在回忆录中,有人曾经问他一个问题:从后勤部长到一个省的厅长,你不觉得亏吗
1952年,全军进行评级工作,军级评定主要依靠解放战争前的职务高低,以及战绩和资历来综合评定。大多数指战员被评为相应的军
1977年,一些担任大军区级正职的将领,离开位置,如丁盛、冼恒汉、刘兴元、马宁。到八十年代被要求退出现役,并没有按照相应
新中国成立后,海军、空军、装甲兵、炮兵、工程兵等军兵种先后组建起来,都是从陆军部队抽调干部到各单位工作。有些将领得知要被
战争年代,军队上级指挥下级是合情合理的,最忌讳的是同级之间指挥。都是一样的职务,凭什么要被对方指挥,这不仅是指挥员不愿意
1975年,大军区级政工将领进行互调,涉及到单位远远多于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对调。像廖汉生从军科院政委调任南京军区政委
1975年,是大军区级单位大调整的一年,各大单位政委被调动。作为三总部的总后勤部,将政委郭林祥、张池明调离到其他单位,将
七十年代,军队不是机关单位出现领导班子臃肿现象,而且是普遍存在,大军区、省军区都是如此,就连军分区也不例外。以成都军区下
1975年8月,王平从炮兵调任武汉军区政委,此时军区还有两位政委,分别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和湖北省委第一书记赵辛初兼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些高级将领被要求退出现役,降级待遇离休,如丁盛、冼恒汉、周赤萍等,他们都曾经担任过大军区主官。离开领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