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正军职,可选择离休,可降三级转地方:不为做官,只想做事!

从阳化石 2025-03-24 04:30:29

1959年,已经赋闲3年的刘毓标少将,面料两个选择。第一离职休养;第二转入地方,但降级使用。

这两个选择都很艰难,因为才49岁,身体、精力都很充沛;到地方工作,离开军队很是不舍。最终考虑到,作为党员不是为做官,而是为做事。

那么,因为什么职务不仅不晋升,反而降职处理呢?

刘毓标曾在抗战前夕,有过被俘经历,几个月后被释放后,找组织也没有找到,因此受到怀疑,认为他动摇了。可在陈老总的帮助下,通过组织审查后做出结论,事情是不是画上句号了。没想到几十年后,这个问题被提出来,

在“左”的形势下,加上一些人提出的“材料”,似乎证实了此前的问题,但又没有充分的直接证据,导致他的问题讲不清楚,成为“悬案”。可为保证队伍的纯洁,相关部门对其停职处理,赋闲起来。

直到1959年,对他何去何从给出两个选择,离休或转入地方。

离休年纪还年轻,还希望干点事情。选择到地方工作,或许也是向上级证明,即便降职也要继续工作。过去在军队担任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属于正军职。如果平级转入地方,也应该是省部级副职。如今让当副厅长,降低3级。

他表示可以接受,参加革命不是为当官,是为做事的。

实际上,他的内心压力很大,在那时候有些问题说不清,周围的人用什么眼光看待?在离开军队时,也正值国家困难时期,主动要求降低工资100多元。那时候,他的工资只有二百多,这等于说自降一半。

几年后一场运动袭来,他依然没有躲过去,被人开除党籍,心里悲愤不已。到五七干校学习睡在猪棚里,身体被搞垮。1972年情况得到改善,恢复组织关系。但没有恢复职务。1977年,各方面形势好转,地方、军队展开揭查批,平反冤假错案。

他的问题也被重新调查,将当年涉及到的人和证据都进行审查,最终确定他没有问题,并给予平反。经历25年的“悬案”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可作为当事人,本应该在军队好好工作,还有晋升空间,没想到中断军事生涯,一直背着包袱生活和工作几十年。对个人来说是沉重的,当问题查清楚,已经垂垂老矣。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