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波兰难民逃往欧洲,却开启了他们与英国的相互救赎之路

青梅论全球事 2023-11-22 06:54:01

图文|青梅侃史

编辑|青梅侃史

前言:

波兰之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拉开序幕,从战争开始至结束期间,被占领地区的波兰人所遭遇的各种情况都不相同。

随着欧洲战火的蔓延,居住在苏联占领区的波兰难民,随着战争的爆发以及各国关系的演进,经历了几次转变,身份也发生了变化。然而,这些流亡到英国的波兰难民,却为二战后期英国的经济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波兰难民究竟发生了什么?

流放苏联境内的波兰难民

1939年,苏联侵略波兰,将近二十五万名波兰战俘被关押起来。如何处置波兰战俘,从一开始,就成了苏联政府的首要考虑事项。随后,内务人民委员会设立「战俘事务处」,专门处理战俘问题。

同年九月二十三日,德国颁布《战俘营条例》,对战俘营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以及各部门的职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绝大部分囚犯都被运往苏联的八个集中营和两个补给站。与此同时,为了有效地控制被占领的地区,苏联也开始了“苏维埃”化运动。

苏联当局相信,在波东有许多人根本无法接受苏联的思想,这些人的存在,对苏联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于是,苏联当局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行动,“清除那些在政治上被视为不可靠的分子”。

苏联一进入波东地区,就给当地人做了详细的个人资料,如年龄,性别,种族,宗教,职业等等。这项措施加快了流放的进程。许多波兰平民因各种各样的政治原因被捕和流亡。

苏联当局对所有流放人员采取类似的办法:一个由内务委员会官员,一个民兵,一个苏联红军。他们经常在深夜去受害者家里,而受害者只有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来准备东西和食物,每个人最多只能准备220磅。

被流放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被逮捕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被逮捕,因为他们不知道苏联的筛选标准,这次流放在波东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1940年至1941年间,苏联曾四次将大批人驱逐出波兰东部。这些流亡者中有波兰人,有乌克兰人,有白俄罗斯人,也有犹太人。流亡者的命运各不相同,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生存。

甚至到了1941年,苏联发布了特别营救令后,第二、第三批被流放到苏联的难民,也寥寥无几。目前学术界对流亡者总数的具体统计意见不一,多达30万至120万不等。

要知道, 流放者在流放之地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流亡到哈萨克斯坦的难民被迫住在由木头和木板搭成的泥棚里,地上铺着泥土,房子里没有任何基本的家具。

虽然有些难民靠近河边,但他们只能跟牲畜共用一条河,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波兰难民开始自建澡堂和厕所。

最为关键的是,那些被放逐到西伯利亚难民,但凡满16岁以上都被强制要求去砍树,即使是在严寒的冬季,气温降至-70℃,阳光很少,他们也要去干活。

对波兰难民而言,活下去是他们唯一的愿望。

苏德战争的爆发与波兰难民的再安置

一九三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大举进攻苏联,爆发苏德战争,为苏、波两国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波兰难民的命运带来了转机。

战争爆发那天晚上,丘吉尔在广播中对苏联参加反德战争表示欢迎。苏波关系历来是英国关注的焦点,苏德战争背景下,重建波兰流亡政府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就成了英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英苏关系乃至对德战争的进程。

而波兰政府总理西科尔斯基与苏联驻英大使伊万·迈斯于7月5号在伦敦进行了协商,这是英国政府的协调。最初的谈判是波兰挑起的,但是苏波对这一点产生了分歧,因为苏联把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从“民族波兰边界”中剔除出去。

虽然西科尔斯基决定把边界问题放在一边,但是波兰外交部长扎列斯基和另外两名内阁成员都对此表示反对。七月十二日,英苏两国签署反德战争协议,正式结成联盟。

可英国不想让波兰问题成为英苏战争联盟的绊脚石,丘吉尔说,“波兰的领土问题,必须推迟到更好的时机。”他注意到,“主要盟国在与希特勒的合作中有了更深层次的经验后,将能坐下来友好地讨论领土问题。”

苏波迫于英国方面的压力,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终于在7月30日签署了一份互助协议,也就是所谓的“西科尔斯基-迈斯基协定”。

《西科尔斯基-迈斯基协定》标志着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苏联承认1939年《苏德协定》中关于改变波兰领土的条款失效,并且同意在波兰领土上建立一支部队。

此外,还有一条关于波兰难民在苏联境内的条款:"苏联政府对苏联境内所有被拘押的波兰人,不论其为战俘或其他理由,自恢复外交关系之日起,即给予特赦。"这也是后来组建波兰军队的依据。

苏-波协定签署之后,波兰军队在安德斯将军的带领下开始组建。由于得不到充足的军需补给,波兰部队于1942年3月通过英国斡旋,得以撤离苏联,并在伊朗地区进行补给和培训。与此同时,大批的波兰平民也随同军队一起撤离。

三月至十月间,大约40,000名波兰平民跟随波兰部队分三批进入伊朗境内。应该注意到,除了许多儿童外,撤离的平民大多是波兰士兵的家属。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难民留在了苏联境内。

除伊朗和其它中东国家之外,还有一小部分的波兰难民被墨西哥和新西兰接收,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在东非,波兰难民营于1942年建立,其主要目的就是将当地居民分配到农业和定居管理部门,难民营里的难民必须劳动才能挣到饭钱。大部分难民营都能独立进行一些农耕和手工劳动,但是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联系是非常有限的。

而营地的管理是由英国和波兰两国共同负责的,后者负责福利服务,日常活动,以及营地里的工作。

东非国家政府有权决定波兰难民营的事情,但是他们必须按照英国政府的指示行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难民被迫居住在陌生的土地上,延续着共同的伤痛记忆,直至战后,他们又一次面对自己的命运抉择。

战后的波兰难民

许多波兰人因为战争而流亡国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波兰所期待的一切。在苏联军队解放波兰的同时,共产党波兰过渡政府也逐渐掌握了政权。

对于很多波兰人来说,继续留在英国或者它的殖民地也许更好。“波兰流亡人士认为,重返共产主义波兰是一种背叛,背叛了所有波兰军人为之奋斗的民主理想。”

一九四五年七月五日,英国宣布承认波兰临时政府,这对英国如何处理波兰提出了挑战。一九四六年十月末,安德斯的部队全体迁往英国,其家属仍分散在全球各地的难民营内。

波兰临时财政委员会由英国财政官员掌管,它是波兰流亡政府的财政机构,负责为流亡在中东,印度及非洲的波兰军人家庭提供救济和福利。英国政府再一次要为波兰重新安置海外难民负责。

与此同时,联合国救援署还负责疏散难民。这些波兰难民都曾流亡过苏联,经历过政治压迫,没有几个人愿意重返苏联统治下的波兰。英国加速撤离这些地区的难民,是因为战后印度的反英独立运动以及巴勒斯坦地区局势的紧张。

到了1948年,这些地方的大部分营地都已经关闭了,他们可以去英国,和在军队里服役的波兰士兵团聚。之后,他们或定居英国,或移居美国和加拿大。一些波兰难民在英国没有家人,他们宁愿去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避难。

战争结束后,不愿意回到波兰的波兰军队以及中东,印度,非洲的家庭,大量的难民从其他地方涌向英国。这些难民大部分都是二战期间同盟国的士兵,为了更好地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英国政府必须对他们作出反应。

1947年3月27日,英国通过了《波兰难民安置法》。前几年,内政部部长伊德在讨论有关难民问题的法律时,曾说:这项法案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让各部能接掌波兰临时财政委员会的职务。

该法案规定,英国境内波兰难民获得工作及失业补助,并规定政府机构有责任照顾波兰难民的退休金、教育等等。很多工作都涉及到法案,其中包括波兰移民营地的设立。这里曾经是陆、空军营区,现在是波兰军人和他们的家庭的临时住所。

一九四六年十月,英国境内265个难民营里,驻扎了大约120,000波兰军人。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妇女及其家庭成员来到英国,与她们一起生活,总数达到249,000人。

受此法案的推动,英国于1947年4月1日成立了由国会资助的波兰教育理事会。为了让波兰人更好地适应英国的生活,委员会在英国教育机构向波兰人介绍有关英国人的知识及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波兰的文化也被保存了下来。

《难民安置法》在促进波兰难民融入英国社会的同时,也促进了英国的经济发展。战后早期,大批波兰人献身于英国的经济重建工作,为英国提供了急需的劳动力,以帮助其从战争中恢复经济。

结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的波兰难民被强行迁移到了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他们又通过伊朗被送到了世界各地,这些波兰人的记忆都被深深地烙印在了他们的记忆里。

虽然移民是难民保护的一项措施,但不能以一种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它的成功,而只能把它看作一个有用的解决难民问题的工具。

0 阅读:0

青梅论全球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