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东风汽车的技术型高管典范

柳纬随心趣事 2024-12-23 19:12:43

在东风汽车的辉煌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技术型高管,他们凭借在技术研发领域的卓越建树和深厚的学术造诣,被提拔重用,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些高管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了非凡的领导力和创新精神。以下是几位东风汽车技术型高管的杰出代表:

一、褚东宁:技术领域的领航者

褚东宁,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虽已退休,但其卓越的贡献与影响力依旧熠熠生辉。他曾担任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党委书记、副中心长,东风技术中心首席总工程师,以及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同时也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荣誉会士,并兼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材料分会主任委员。

在中国知网,褚东宁的发文数量总计达18篇,涵盖了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及专利等多个方面。这些成果的总下载次数高达8283次,总被引次数为307次,显示出其在学术界的广泛影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G指数高达17,H指数为9,这在东风汽车工程技术领域堪称翘楚,是G指数最高的科研人员之一。

褚东宁博士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卓越的研发能力,为东风汽车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实力,更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史建鹏: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航人

史建鹏,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副院长。他曾在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瞻技术研究院担任院长一职,并成功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动力系统平台及整车开发”项目。

在中国知网,史建鹏的发文数量总计达192篇,涵盖了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及专利等多个方面,这一数字在东风汽车工程技术领域遥遥领先。这些成果的总下载次数为14049次,总被引次数为368次,再次彰显了他在学术界的广泛影响力。他的G指数为15,H指数为11,同样是东风汽车工程技术领域学术发文数量最多、成果总下载量最多、H指数最高的科研人员。

史建鹏博士以其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和卓越的研发能力,成功推动了东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为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曹恺:青年科技奖的获得者

曹恺,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CTO,并兼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师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入选了武汉高层次人才——武汉黄鹤英才计划,并担任L级自动驾驶纯电动巴士Sharing VAN技术的总负责人。2024年,他荣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在东风汽车技术创新方面所做贡献的认可。

在中国知网,曹恺的发文数量总计达118篇,涵盖了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及专利等多个方面。这些成果的总下载次数为9618次,总被引次数为181次,显示出他在学术界的崭露头角。他的G指数为13,H指数为8,是东风汽车工程技术领域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青年科学家之一。

曹恺博士以其创新的思维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东风汽车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实力,更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未来,他有望成为东风汽车为数不多的首席科学家之一,继续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四、汪俊君:技术研发领域的年轻力量

汪俊君,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TO。他入选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并曾在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技术中心担任重要职务,包括研发总院副院长和技术中心副主任。他一度是东风汽车技术研发领域最年轻的A类高管,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和创新精神。

在中国知网,汪俊君的发文数量总计达27篇,涵盖了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及专利等多个方面。这些成果的总下载次数为1140次,总被引次数为18次。虽然目前他的G指数和H指数并不是很高,分别为4和3,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他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持续努力,这两项指数也有望不断上升。

汪俊君以其年轻有为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东风汽车的技术研发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实力,更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技术研发领域的年轻力量,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潜力。

科普:H指数与G指数

在评估科研人员的学术影响力时,H指数和G指数是两个重要的指标。

H指数,又称为Hirsch指数或高被引次数阈值,是由物理学家J.E.Hirsch在2005年提出的一种衡量学术成就的新方法。它是指一个学者一定期间内发表的论文中至少有h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学者的H指数为10,那么他至少有10篇论文被引用了10次及以上。H指数越高,说明该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越大。

G指数,又称为g-index或累积被引次数阈值,是H指数的补充和延伸。它是指一个学者所有的论文按被引次数排序后,相对排前的累积被引至少g²次的最大论文序次g,亦即第(g + 1)序次论文对应的累积引文数将小于(g + 1)²。与H指数相比,G指数更加注重论文的累积被引次数,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者的学术贡献和影响力。

以史建鹏为例,他的H指数为11,意味着他至少有11篇文章被引用了11次及以上;而他的G指数为15,则表示他至少有15篇论文的累积被引次数达到了15²=225次及以上。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史建鹏在学术界的卓越成就,也体现了他在东风汽车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贡献。

同样地,褚东宁的G指数为17,H指数为9,也充分说明了他在东风汽车工程技术领域的深厚学术功底和广泛影响力。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综上所述,H指数和G指数作为评估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学者的学术成就和贡献,还能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选拔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1 阅读:246

柳纬随心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