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腰斩!东风汽车跌入"至暗时刻",谁在踩刹车?

柳纬随心趣事 2025-02-11 16:58:49
一、数据惊雷:48.5%断崖式下跌背后的残酷真相

2025年1月的汽车行业统计榜上,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汽车”)旗下最大上市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11.68万辆的销量成绩单,在央企阵营中投下了一颗震撼弹。这个数字不仅意味着同比近乎腰斩的48.5%跌幅,更暴露出这家老牌车企深层次的系统性危机。当我们拆解数据时会发现:在乘用车领域,东风本田单月销量跌破2万辆,同比暴跌69.3%;自主品牌嫡长子东风乘用车销量从2.2万辆骤降至8869辆;即便是在传统优势的商用车板块,东风商用车销量也跌破万辆大关。这种全盘溃退的景象,与另外两大汽车央企长安汽车28万辆、中国一汽26万辆的同期表现形成刺眼对比。

更值得玩味的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1月的整体销量,其实是将赛力斯股份(原小康股份)的3.1万辆销量纳入统计后,才勉强达到14.3万辆——这种"统计口径创新",恰恰折射出管理层的焦虑心态。从巅峰时期的行业第二到后来我行业第三,再到去年的行业第六,如今2025年1月销量又跌出行业前十,东风汽车正在经历建厂56年来最严峻的生存考验。

二、合资崩塌:东风本田的"神龙魔咒"再现?

当东风本田销售公司门前再次挂出"决战一季度"的红色横幅时,现实却给了这个日系合资品牌一记重击。1月销量19986辆的数字,不仅创下自2004年合资以来的单月新低,69.3%的同比跌幅更是直逼2018年神龙汽车的崩盘轨迹。耐人寻味的是,这场雪崩恰逢营销体系大换血:80后少帅龚熙接替深耕生产、技术、营销领域20年的勾天生,而这位新任副总经理的简历中赫然写着"历任新车型中心副所长、技术赋能官、执行副总经理助理",唯独缺少营销战线履历。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2016年神龙汽车的人事震荡——当时法方强行空降缺乏市场经验的管理层,直接导致标致雪铁龙在华销量三年缩水70%。如今东风本田重蹈覆辙,暴露的不仅是人才选拔机制的僵化,更深层的是中日股东方在电动化战略上的严重分歧。据内部人士透露,本田技术研究所至今未批准针对中国市场的专属电动车平台开发,导致东风本田新能源车型仍停留在"油改电"阶段,在比亚迪海豹、深蓝SL03等产品的围剿下毫无招架之力。

三、自主困局:三大品牌打不过一个子品牌?

在武汉经开区的东风乘用车研究院里,陈列着纳米BOX、奕派007等最新车型,但这些光鲜展车背后的销售数据却令人尴尬:坐拥风神、纳米、奕派三大品牌的东风乘用车,1月总销量竟不及深蓝汽车单品牌的三分之一。

这种窘境的根源,在于东风自主板块始终未走出"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战略误区。从东风风光到东风风行,从东风启辰到东风纳米,每次市场遇冷就另起炉灶的做法,导致研发资源严重分散。以奕派007为例,这款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电动轿跑,在智能驾驶、超充技术等核心指标上均落后竞品一代,却因急于上市而仓促推向市场。

四、商用车失守:改革为何越改越衰?

在十堰的东风商用车总装车间,曾经24小时运转的生产线如今每周"做四休三"。这个中国商用车行业的黄埔军校,1月销量竟跌破7000辆大关,同比暴跌57.6%。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新能源重卡这个战略赛道上,东风商用车的市占率已从2020年的25%骤降至2024年的16.2%,被北汽福田、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等后来者全面超越。

这暴露出商用车事业部改革的致命缺陷:2023年启动的"大区制改革"本欲提升决策效率,却因权责不清导致区域间恶性竞争。与此同时,在氢燃料重卡等前沿领域,东风商用车仍停留在样车展示阶段,而中国重汽已实现百台级交付。当行业向"新能源+智能化"快速迭代时,曾经的领跑者反而成了追赶者。

五、救命稻草:岚图增长背后的虚与实

在铺天盖地的负面数据中,岚图科技13.7%的同比增长显得格外醒目。但这个"全村的希望"经不起细看:8009辆的月销量中,有7041辆是由单一车型梦想家贡献的。对单一车型销量的依赖度高达87.5%。在C端消费市场,岚图追光的私人用户占比不足30%,且主要集中在湖北本地。更关键的是,岚图2024年仍然是经营净亏损,尚未实现扭亏为盈。单车亏损额曾一度高达4.8万元,这种"越卖越亏"的模式显然不可持续。

易捷特新能源的141%暴涨更是充满魔幻色彩——这个与雷诺、日产合资的微型电动车企业,其主力车型EX1起售价仅4.57万元,但续航里程却能达到300公里(CLTC工况)。在五菱缤果等竞品纷纷升级500公里续航时,这种"政策套利型"产品的市场生命力令人存疑。行业分析师指出:"用低端电动车冲量,就像用止痛药治疗癌症,治标不治本。"

六、合并重组:是涅槃重生还是饮鸩止渴?

当国资委会议室里传出"东风长安合并"的风声时,资本市场给出了两极反应:东风系上市公司股价应声大涨,而长安汽车投资者却担心被"问题资产"拖累。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达593亿元的有息负债和565亿元的应付账款,足以让任何接盘者望而生畏。

但这场世纪重组背后,实则是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剧变的缩影。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0%的2025年,央企阵营必须打造出能与比亚迪、吉利抗衡的超级舰队。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合并后的新集团虽能获得600万辆的产能规模和央企创新基金支持,但要整合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神龙汽车、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错综复杂的合资体系,以及东风乘用车、岚图科技、猛士科技、深蓝科技、阿维塔科技等运营管理的汽车品牌多大十几个的自主品牌体系,其难度之大,不亚于二次创业。更棘手的是,如何处置东风本田、神龙汽车、长安马自达等持续失血的合资公司,将成为考验决策者智慧的最大难题。

七、破局之道:刮骨疗毒方能向死而生

面对这场生死大考,东风汽车需要的不是财务技巧式的数据修饰,而是刀刃向内的彻底革命。首先要打破"合资依赖症",对神龙汽车、东风乘用车等亏损板块果断止血;其次要结束自主品牌的内耗,将资源集中到1-2个真正有竞争力的品牌;更重要的是重构研发体系,在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CTC底盘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东风汽车研发院已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实验室突破,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并将加速自研下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50wh/kg。若能加快产业化进程,或可复制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逆袭神话。同时,与华为的智选车合作项目(示界)即将落地,这可能是重塑智能电动车竞争力的关键一役。

在这个淘汰赛加速的汽车战国时代,东风汽车的困局给所有传统车企敲响警钟:当行业变革的洪流袭来时,曾经的辉煌可能瞬间化为枷锁。唯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拥抱新赛道,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诺基亚式的时代眼泪。毕竟,市场从来不同情弱者,只相信创新者的破局智慧。

1 阅读:437
评论列表
  • 2025-02-12 01:17

    二图笑得那么开心,哪里像是亏了钱哦!

  • 2025-02-11 23:21

    组合后就是长安赚钱,东风潇洒。

柳纬随心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