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将领之湖南湘军黄启东

复杂历史简单说 2025-04-24 09:41:23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了大规模的“徐州会战”,其中“台儿庄大捷”是国民党部队,在正面战场第一次击败日军。为了给“徐州会战”的主阵地争取时间,李宗仁让湘军第二十三师坚守山东境内的菏泽,师长李必蕃和参谋长黄启东奉命前往战场。

这一场战斗非常惨烈,第二十三师伤亡惨重,就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第二十三师的两个旅长,居然率兵逃跑,导致李必蕃和黄启东战死。

黄启东是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由于他毕业后没有在湖南当兵,所以他的官职远远没有同学唐生智高,一直到“中原大战”的时候,才当上湘军的旅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启东担任第二十三师参谋长,跟着师长李必蕃在河北沧县和山东德县抗日过,“徐州会战”的时候坚守菏泽,最终牺牲在战场上。

1891年,黄启东出生于湖南岳阳,从小接受了良好教育,十四岁的时候考入湖南陆军小学堂,之后升入武昌陆军中学。

黄启东

1912年,民国成立后,黄启东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的骑兵科。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黄启东没有返回湖南当兵,而是跑到四川参军,担任巡阅官、参谋等职务。同是保定军官第一期的唐生智,毕业后直接返回湖南当兵,靠着湖南督军赵恒惕的欣赏,后来势力一步步壮大,成为国民政府的大佬之一。

后来黄启东离开四川,跑到江西吉安当了一段时间的县长。

1924年,黄启东返回湖南,在湘军贺贵严师的教导队当教育长。

1926年12月,北伐战争爆发后,唐生智控制了湖南军政大权,他让黄启东到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当步兵第一大队上校队长。

1928年,黄启东担任湘军独立第二旅参谋长。

唐生智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等人联手反蒋,桂系部队进攻湖南南部,和支持蒋介石的湘军部队作战,湘军旅长李云杰立下战功,等“中原大战”结束升为第二十三师参谋长。李云杰也是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靠着这层关系,黄启东当上第二十三师参谋长,另外还有一个旅长李必蕃也是保定军官一期生。

1931年,李云杰升为第二十七军军长,但部队其实只有第二十三师,所以黄启东担任军参谋长外,还兼第二十三师参谋长。

1934年,红军长征的时候,黄启东跟随李云杰率兵追击过红军,不久李云杰因病去世,李必蕃升为第二十三师参谋长,黄启东继续当参谋长。

李云杰

1936年3月,国民政府授予黄启东陆军少将军衔。12月,“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联手抓捕了蒋介石,第二十三师奉命进入陕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第二十三师驻守在陕西临潼,李必蕃和黄启东奉命率兵去往河北沧县。9月,日军占领平津地区后,南下对河北地区进攻,第二十三师在沧县和日军战斗十几天,最后因为没有援兵,李必蕃和黄启东率兵撤往山东德县。

10月3日,日军进攻德县,黄启东指挥部队战斗。10月5日,日军攻入德县城区,第二十三师撤往河南北部的汤阴。经过了沧县和德县的战斗,第二十三师伤亡接近三分之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为了表彰第二十三师的功劳,发放了很多慰问金,李必蕃和黄启东二人把他们的那一份,全部捐给报社,让报社多报道关于抗日的文章。

李必蕃

1938年2月,第二十三师调往山东西南地区的郓城和菏泽,归属李宗仁的第五战区管辖,黄启东跟随师部驻守在郓城和菏泽之间的皇姑庵。5月11日,日军开始进攻郓城,坚守郓城的第六十八旅旅长李岳霖,稍微做了下抵抗,就带着大部队跑了,只有团长刘冠雄带着三百多人,在菏泽继续抵抗,最终刘冠雄等人壮烈牺牲。

面对李岳霖的贪生怕死,李必蕃非常生气,但这时候是战时,不能轻易处理部队主官,于是李必蕃让黄启东去督战,要李岳霖率兵反攻郓城,但日军在郓城做好防守准备,李必蕃只好放弃郓城死守菏泽,他把手下的两个旅,分布到菏泽东西两侧。5月13日,日军攻下菏泽北部的大丁庄后,对菏泽城发动总攻。

5月14日,黄启东在前线指挥战斗,日军有着飞机和坦克掩护,菏泽守军伤亡惨重,就在战斗激烈的时候,第六十七旅旅长李严武和第六十八旅旅长李岳霖,二人觉得菏泽城守不住了,于是就擅自率兵逃跑,日军直接攻入菏泽城。当时李必蕃和黄启东被困在城内,身边只有一个警卫营和师部的工作人员。

经过两个小时的血战,他们冲出了菏泽城,来到了城南的曲里集,李必蕃在战斗中受伤,他对李岳霖和李严武的逃跑很痛心,现在自己也身受重伤,就算逃出去了,上面肯定也会怪罪丢了郓城和菏泽,因此李必蕃选择开枪自杀。

5月15日,李必蕃自杀后,黄启东带着剩下的人继续突围,可惜在战斗中他头部受伤,战士们背着他跑,最终失血过多牺牲。

1938年5月29日,国民政府在武汉为李必蕃和黄启东,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追赠黄启东为陆军中将军衔。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