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蒋介石为了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就以黄埔学生为基础,成为了第一个特务组织“复兴社”,也被称为“蓝衣社”,蒋介石亲自担任社长。
“复兴社”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为“力行社”,主要成员是滕杰、贺衷寒、戴笠、康泽等人,这些人是蒋介石的绝对心腹,“力行社”下属的特务处,日后发展成大名鼎鼎的“军统”;中层为“革命同志会”,其成员都是一些行政官员;外层为“忠义救国会”,其成员都是一些基层特务,相当于打手之类,专门做抓捕、侦查、审讯等任务。

滕杰是“复兴社”的核心人物,也是“力行社”的创始人之一,被称为“十三太保”的老大。虽然滕杰是一个军人,但他却没有怎么带兵打仗过,一直从事党政工作,他办事能力强,也有自己的独特思维,所以蒋介石很信任他,让他担任“复兴社”书记员、侍从室第四组组长等职务。
由于蒋介石的信任,使滕杰心比天高,经常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而蒋介石对他是又爱又气,所以滕杰的官职变动很大。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任命滕杰为南京市市长,滕杰拒绝两次后,还是被迫成为国民党最后一任南京市长。

滕杰
1905年,滕杰出生于江苏阜宁,从小接受了良好教育,青少年时期就读于阜宁县立中学。
1925年7月,滕杰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滕杰加入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军总政治部当科员,之后靠着自己努力升为团党代表,师特别党部书记长等职务。
滕杰对打仗不在行,主要负责党政工作,他在蒋介石面前分析,说现在国民党中央有两大对手,一个是地方军阀,另一个就是共产党。他认为地方军阀内部都是一盘散沙,只要用利益分散瓦解就行,但共产党就不一样,不光有独立的武装,还有坚定的信仰和群众基础,而且背靠苏联。

蒋介石对滕杰的见解很认同,觉得他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就把他送往日本留学,主攻政党政治。
1931年7月,滕杰从日本回到国内,然后在蒋介石的安排下,滕杰和贺衷寒、康泽、胡宗南、戴笠等黄埔同学,一起秘密筹建特务组织“复兴社”。
1932年,滕杰主导建立了“复兴社”下属的“力行社”。“复兴社”正式成立后,蒋介石亲自担任社长,滕杰为书记,因此滕杰被称为“复兴社十三太保”之首。
1933年,滕杰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四组组长。8月,滕杰担任南京中央军校政治训练处少将处长。

贺衷寒
很快滕杰成为蒋介石身边的红人,虽然他能力很强,但性格有缺陷,为了在蒋介石面前图表现,不惜得罪其他人。当时蒋介石下了禁毒禁毒令,其实这都是一个摆设,只能管管那些没有背景的人,对那些高官有实权的人没有影响。
可能是年轻气盛的原因,再加上蒋介石的欣赏,滕杰也没有顾什么,他居然带人闯入南京市警察厅,说警察厅厅长包庇毒贩和赌场老板,使南京的禁毒禁赌任务一直不能完成。蒋介石知道这件事后,气得脑袋疼,说就算南京警察厅长贪赃枉法,在没有他的命令下,滕杰怎么就敢直接带人抓这大的官员,这让其他人怎么想。
为了整一下滕杰的傲气,蒋介石免去了他全部职务,希望他能磨炼下性格,足以看出蒋介石对滕杰的良苦用心。

1935年,滕杰重新被启用,担任湖南省政府参议兼党政军联合办公室副主任,湖南省军管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务。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滕杰担任军事委员会战干团第一分团政治部少将主任兼特别党部书记长,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办公厅主任等职务。
1941年14月,滕杰当选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干事。
1943年2月,国民政府正式授予滕杰少将军衔,不久成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二厅厅长。
1944年夏天,滕杰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中将主任。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滕杰担任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秘书长。
1946年,滕杰担任徐州绥靖公署政治部主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第一届国民大会特别党部书记长。

滕杰
1948年11月,蒋介石任命滕杰为南京市市长,但这时候“淮海战役”已经打响,国民党部队的形势不好,滕杰不想当南京市市长,向蒋介石申请辞职。但蒋介石铁了心要滕杰任职,滕杰两次辞职都没有批准,他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当南京市长,一直到南京解放,因此滕杰也是国民党最后一任南京市市长。
1949年下旬,南京解放后,滕杰逃往到台湾,担任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的虚职,兼“中央政治大学”教授及台军政治作战干部学校教授。之后滕杰和好友一起创办了《龙旗》杂志社,担任董事长,另外滕杰还是国民党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至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
1981年,滕杰成为台湾军火输出贸易公司董事长。
1989年,滕杰参与筹建“支援贤能人士竞选委员会”。
2004年7月,滕杰在台北去世,终年九十九岁。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