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奇怪的定律——想要100分,就别要求孩子考100分——听起来像个悖论,但它真正成立。”——尹建莉
大家有没有发现,孩子没有上学之前,我们聊天的话题都是关于自己的。但是,从孩子踏入校园的那天起,我们聊天的内容就变成了孩子,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孩子的成绩。
尤其是每次考试过后,家长们总是会忍不住打听:“你家孩子考了多少啊?咱班有多少个孩子考了满分啊?”
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于成绩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其他事情。
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我曾经在校园门口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一个女孩从校园门口出来,远远地看见接她的妈妈,就一边挥动着手里的试卷,一边跑向妈妈,脸上洋溢着笑容。
妈妈问她:“什么事啊,这么高兴!”
女孩说:“我这次数学考了96分,老师表扬我了,说我终于能够考到95分以上了!”
妈妈听后说:“这次是比以前有进步了!你们班里其他同学呢?有几个满分的?”
女孩回答说:“这次有5个满分的。”
妈妈脸上的笑容接着就消失了。她对女孩说:“你什么时候也考个满分给我看看啊!”
女孩没有说话,默默地坐上了妈妈的车子。
我当时想,这位妈妈简直是疯了。
女儿考试成绩进步,明明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妈妈的话,不仅破坏了孩子眼前的快乐,还把她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自信也打击没了。
我们这一代家长,几乎都是80、90后,学历最低是初中毕业。小学的知识在我们眼里非常简单。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为:这么简单的题目,孩子就应该全部都会。考试一定要考满分才行。
可是考试考察的不仅仅是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考察孩子审题、临场发挥和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
所以,一张试卷能够考满分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记得我女儿五年级期末复习的时候,我打印了两份同样的卷子,和女儿一起做。所有的题目我都会做,可是最终的成绩却不如她。
看看那几道被扣了分的题目,没有一道是该扣的,可是每一道都被扣得一点也不冤枉。
其实,孩子成绩的好坏,并不在于家长对孩子说出了多少要求和希望。如果我们天天要求孩子考满分,孩子就能考满分的话,那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为学霸了。
反而,因为我们总是用满分的标准来要求孩子,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绩变得越来越差。
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了,我不重视孩子的分数,还能重视什么啊?
要想孩子持续热爱学习,除了分数,我们要重视的方面还有很多:
1、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才会在学习上保持主动性。不用家长催着学,而是自发地想尽办法学习。
2、爱钻研的精神。遇到不会的问题,不静待答案,而是主动出击,动脑思考,不达目的不罢休。
3、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中,越不会提问题的孩子,越是有问题的孩子。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哪里不会,哪里不懂,同时没有质疑精神。
4、有效的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孩子学习的角度来说,学会学习的方法,比学到知识更加重要。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先谈习惯,再谈成绩。习惯的差异决定了成绩的差异。
6、平和的学习心态。胜不骄,败不馁。只要孩子把注意力放到知识本身上,而非成绩上,那么他心态就平和了。
7、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习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
有好多孩子小学时成绩非常优秀,但是上了初中后,成绩突然就下降了。原因与小学阶段满分标准的要求有很大关系。
初中的课程多了,难度大了,要想考满分就更难了。当孩子一直在担心自己考不了满分会怎么样的时候,内心的压力会让他感觉学习越来越困难。
所以,我们要想孩子上了初中后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在小学阶段,就不要在分数上对孩子要求过于完美。
当我们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知识本身上的时候,他们在学习上的潜力才能真正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