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韩信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他出身普通,却依靠出众的军事本领于乱世中崭露头角,征服天下,后人称其为“兵仙”。但是,他的下场极为凄惨,年纪轻轻就丢了性命,还身首分离。韩信的一生有着极具戏剧性的变化,从穷困的年轻人成为一代著名将领,最后以悲剧告终,这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让我们更深入地去认识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
【落魄少年,初露锋芒无人识】
韩信并非出自名门大户,没啥显赫的家世、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力量。年少时的他,和一般人不一样,对兵书那是极度着迷,天天书不离手,还常常蹲在地上拿石子演练兵法。在他心里,钻研兵法是最重要的事,别的事都觉着是在浪费时间。可生活是很现实的,人得活着就得有饭吃。韩信没啥挣钱的本事,就只能到处去蹭饭吃。
同样是蹭饭,刘邦能借此收拢人心,连饭店老板娘都甘愿给他生孩子,可韩信却险些把自己给饿死。他日日到一位亭长朋友那儿蹭饭,时间久了,亭长一家实在受不了,索性改变作息,错开饭点。韩信好几次都没蹭着饭,一怒之下就和亭长断了来往。
为了活下去,韩信打算钓鱼,他认为这既能接着钻研兵法,又能把吃饭的事儿解决了。可他一钻研起兵法就着迷,鱼跑了都没察觉。在河边洗衣服的大娘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好心给他饼吃。韩信特别感动,之后就天天去找大娘蹭饭。大娘没办法,说以后不来这儿洗衣服了,韩信拍着胸脯说等自己发达了肯定报答她,大娘却觉得他在吹牛。过了好些年,韩信风风光光地回到家乡,果真给了大娘千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通过这件事能知道,韩信一门心思在兵法上,在为人处世方面啥都不懂,基本的社交能力都没有。
公元前 209 年,由于秦朝施行暴政,各地纷纷掀起反秦起义。22 岁的韩信背起行囊,里面装满兵书,投身到项梁的队伍中,当了一名普通兵士。项梁死后,队伍由项羽接管,韩信则成了项羽身旁的护卫头目。这是韩信和项羽这两位堪称战神的人首次碰面,不过,韩信的军事看法和项羽的打仗风格大相径庭。项羽主张勇猛拼杀,韩信则属于谋战一派,他多次给项羽献计策,可老是被项羽拒绝并被置之不理。韩信心里特别憋屈,最后决定另谋高就,离开当时风头正盛的项羽团队,转而加入地处西南的刘邦团队。这一抉择,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发展方向。
【伯乐相马,崭露头角展雄才】
加入刘邦的团队后,韩信仍旧没受到重视,由于曾有过看大门的过往,他被指派去看管仓库。韩信心里很不情愿,又打算另寻出路。就在这时,丞相萧何留意到了他的才干,一直在悄悄留意着。当得知韩信走了的消息,萧何赶忙连夜把他追了回来,这就是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识人的本事厉害,他不仅最先看出刘邦具备统治天下的潜力,也是最先发觉韩信拥有征服天下的军事本领的人。
经萧何大力举荐,于公元前 206 年,刘邦在斋戒沐浴后,庄重地筑起拜将台,将二十多岁的韩信任命为大将军。此任命使三军将士深感震惊,不管是汉军还是敌方军队,都对这个初涉世事的年轻人抱有疑虑。
韩信没辜负萧何,他拿着用心筹备的作战规划,在作战指挥所中给刘邦集团谋划前景,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汉中对”。他先是剖析了那时的时代状况,表明项羽分封的二十个诸侯王对分封结果不乐意,内部纷争不断。随后,他对项羽和刘邦展开了全方位解析,觉得项羽虽说勇猛,可为人小气,不愿听劝,还时常屠城,坑杀二十万秦军,没得到百姓的心;而刘邦进入秦地时丝毫不犯百姓,深受秦人的支持与期盼。
韩信提议刘邦赶快夺取秦地,攻克关中,拉拢诸侯,以此来称霸天下。接着,韩信施行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谋略,顺利拿下了关中地区。从被群山环绕的汉中进军关中平原,得跨越天险秦岭,这困难极大,数百年后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没能成功,可韩信却办到了。他机灵地展开心理战,在多条线路上制造出假象,致使敌军将领章邯无法知晓他的真正意图,使得敌军兵力分散,躲开了大规模的阵地攻防战斗。
平定关中以后,果如韩信所料,各方诸侯都来归附刘邦集团,形成了一支 56 万人的讨伐楚国的联军。刘邦趁着项羽不在,带领大军攻占了楚国的都城彭城。可是,刘邦被胜利冲得忘乎所以,和诸侯们整日饮酒享乐。项羽知晓后,带领三万骑兵去援救彭城,凭借少数兵力战胜多数,把刘邦打得慌忙逃窜,各路诸侯也都纷纷转而投向项羽。在这紧要关头,韩信领着关中所有能上阵的老弱残兵迅速抵达,抵御住了楚军的致命攻击。
【功高震主,英雄末路叹悲凉】
瞧破了诸侯们靠不住,韩信改变策略,打算一个一个地把各国拿下。他开始了自己的厉害表现,先来了个声东击西,用木筏奇袭魏国都城,一下子就把魏国给灭了,顺带还把赶来帮忙的代国也给灭了。接下来就是有名的“背水一战”,面对数量是自己四倍的赵军,韩信在河边摆阵,防止了混乱踩踏,给自己争取到了时间。与此同时,他派骑兵偷袭赵军的后方,把赵军的旗子砍倒,换上汉军的旗子,大喊赵王被抓了,赵军一下就乱了套,很快就垮了。这一仗让韩信的大名在北方响当当,燕国没打就投降了。秦国花了十好几年才搞定的北方四个国家,韩信只用了 10 个月就做到了。
眼瞅着韩信又打算攻打齐国,项羽让自己手下战斗力最强的龙且带着二十万大军去救援。在潍水那场战役里,韩信机灵地在潍水上游拿沙袋把河水堵住,装作要后退的样子,等龙且的部队过河时,猛地把沙袋撤走,将龙且的队伍给截成了两段,顺利把龙且给杀了。这时候,韩信手里掌握着三十万大军,变成了楚汉相争的关键角色,项羽和刘邦谁胜谁败都得看他咋选。项羽派了使者武涉,想要把韩信拉拢过来,给出了划分天下为三部分的主意,武涉说得头头是道,不过韩信是个看重情义的人,觉得刘邦对自己有赏识提拔的恩情,就没答应项羽的提议。
韩信把齐地拿下后,跟刘邦要个“假齐王”的名号,刘邦一开始气得不行,觉着这是要挟,不过经张良一提醒,他马上改口,封韩信做了“真齐王”。后来韩信出兵帮刘邦,到了垓下之战时,他带着五十多万汉军,用十面埋伏的办法,把楚军给围了,还唱起楚歌,让楚军没了士气,项羽最后在乌江自刎了。刘邦当上皇帝,建立了大汉王朝,可韩信的命运却变得不好了。刘邦怕韩信功劳太大,会威胁到他的子孙,就先把韩信的兵权夺了,又把他降成淮阴侯。韩信心里不痛快,嘴里还发牢骚,最后在萧何和吕后的谋划下,被萧何骗进长乐宫,让宫女给杀了,才三十五岁的一代军事奇才就这么没了,脑袋还被砍下来送到刘邦的大营去了。
韩信的一生那可是相当传奇,他靠着出众的军事本领在乱世里崭露头角,给刘邦创建大汉王朝立下了大大的功劳。但是呢,他一门心思钻研兵法,对人情世故不太明白,最后因为功劳太大让主子感到威胁,从而陷入了要命的困境,下场凄惨,实在是让人感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