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朱元璋称其为“天下第一奇男子”的人是王保保。此人处于元末明初的动荡时代,靠着坚毅的意志以及出色的军事才干,屡次与朱元璋的势力相抗衡,他还是《倚天屠龙记》里赵敏哥哥的原型人物。
【太原攻守:首战交锋】
1368 年,局势多变,朱元璋的北伐部队勇猛无比,很快就冲破了元军的防御,拿下通州,朝着元大都逼近。元顺帝吓得慌了神,丢下城池逃跑了。三天以后,徐达进入元都,明史大事纪对此刻有着明确的记录。那个时候,山西的王保保虽然手里剩下的是残兵败将,但实力还是不能小看,元顺帝赶忙命令他去对抗朱元璋。就这么着,王保保和朱元璋相互盯上了,一场扣人心弦的争斗就此展开。
朱元璋当机立断,命令徐达带领军队攻打山西的王保保。徐达把军队分成两路,让常遇春、傅友德带领南路军,汤和、冯胜带领北路军,雄赳赳气昂昂地朝着山西进军,山西之战的战火就此瞬间点燃。刚开始的时候,明军的进展特别顺利,他们每到一个地方,王保保的军队就不断败退,好像一下子就会垮掉似的。明军的将士们都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一步步地掉进王保保精心设计的圈套里。
王保保在明军多路进攻的情况下,沉着地对局势加以分析,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他准备假装打不过,引着明军往山西内地深入,接着把全部兵力都用上,将蒙古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发挥出来,去突然攻打元大都。他琢磨着,要是徐达不回来救援,那元大都就有可能再次被元朝掌控;要是徐达回来救,明军的两路大军由于路程不一样,肯定会先后到达,那他就能够以逸待劳,先把北路军打败,然后找机会埋伏南路军。这个看起来简单的策略,在当时繁杂的战局中,却有着改变局势的可能性。
不过呢,明朝的情报系统那是相当灵敏,很快就把王保保的行动摸清楚了。徐达晓得这事儿后,下了个让人吃惊的决定——不要元大都了,直接去打王保保的老窝太原。这一手可以说是“用对方的办法对付对方”,明朝那时候地盘大,丢了元大都还扛得住,可王保保就这么一个根据地,他只得赶紧带兵回来救。可徐达没想到,蒙古骑兵的速度快得出乎意料。王保保日夜赶路回到太原,及时把明军给拦住了。这时候,明军的骑兵是到了,可步兵还在路上呢,战场上的形势一下子就对王保保有好处了。
元朝内部长期的纷争致使隐患重重。王保保军队里有个叫呼必勒马的将领,原本是大军阀勃罗帖木儿的手下,波罗死后,他没辙了,只好归附王保保。这时候,他偷偷跟徐达勾结,打算在关键时候给王保保来个狠的。事发那天晚上,王保保正在营帐里看兵书呢,忽然瞧见营帐下面火光一片,他立马明白是敌军来夜袭了,慌张之下鞋都没穿,只带着18个亲信骑兵拼命往外冲,这才跑掉了。明军顺势拿下太原,抓住了王保保的精锐四万多人,王保保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当一下子全没了。
【庆阳周旋:智谋较量】
虽说受到了沉重打击,年纪轻轻的王保保(还没满30岁呢)可没灰心丧气。他一路跑到甘肃,靠着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很快就把原来的部下召集起来,还联合了漠南、蒙古的各个部落,打算重新崛起,再次跟大明对着干。
1369 年,战火又起,徐达的大军直逼甘肃庆阳。庆阳守将张良弼丢下城池跑了,把弟弟张良臣留在那儿坚守。徐达一瞅这情况,当机立断地把庆阳给层层围住,打算把城里的守军给困死。张良臣没招了,就向王保保求救。王保保不记以前的仇怨,果断地出兵去帮他。这一回,王保保换了战术,不跟徐达直接对着干了,而是让亲信带着一小股部队去庆阳周边捣乱,想要迫使徐达分兵去救援,好给庆阳解围。他先去攻打袁州,徐达派冯胜守住重要的关隘,把他的进攻给拦住了;王保保接着又去打靖州,徐达看穿了他的心思,稳稳地守着庆阳,没动地方。
一招不行,王保保又使一招,他破釜沉舟,出兵攻打凤翔。凤翔处在徐达大军的补给线路上,要是丢了,明军就得面临断粮的危险状况。可徐达对庆阳很有把握,决定和王保保进行一场冒险的较量,坚决不分兵去救凤翔。王保保见状,干脆加大筹码,派骑兵直奔山西大同。大同距离北平就600里,战略位置特别重要,按一般情况徐达应该去救。不过,徐达认为庆阳的围困更为要紧,硬是咬着牙坚持不救。这一番争斗过后,王保保虽说没实现战略目标,但和徐达也是打得难解难分,显示出了不一般的军事才智。
与此同时,朱元璋了解到庆阳久攻未下,赶忙派李文忠前去增援。李文忠在行军时得知大同被围,由于情况紧急无法请示,他当机立断转而支援大同。好在李文忠在大同城外把元军打得大败。再说庆阳城内,守军的弹药和粮食都用光了,最后开城投降,张良辰自杀没成功,被徐达给砍了头。
【兰州对垒:生死决战】
1370 年,王保保再度来袭,亲自带领蒙古骑兵逼近兰州。他提前了解到徐达已被召回应天,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朱元璋知晓兰州情况危急后,即刻采取行动,派遣徐达率军前去救援,并且命令李文忠深入沙漠,直攻元顺帝的巢穴。如此一来,既能够截断元顺帝对王保保的援助,又能使元军顾头难顾尾。
徐达跟王保保在兰州城外的车道岘相互僵持,每天都打好几场激烈战斗,形势紧张得不得了。王保保抓住机会,让精锐的骑兵借助地形的有利条件,朝着明军东南的营垒发起冲击,营垒守将胡德记没能扛住,明军的防线被撕开了个口子。这当口,徐达亲自带着援兵来了,他手持大刀骑在马上,砍杀了好几个胆小怕战的军官,大声喊着“往后退的就杀头”,明军的士气一下就提起来了,展开反攻,把元军打得大败。王保保拼命往外冲,带着老婆孩子跑到黄河边上,情况特别危急的时候,他抱着根木头跳进黄河,竟然神奇地活下来了。
差不多在同一时候,李文忠带领军队攻打到了元顺帝所在的应昌。就在这个时候,元顺帝病故了,他的儿子爱猷识理答腊逃向哈拉和林,并在那儿登上了皇位。死里逃生的王保保也去到了那里,曾经互相对立的君臣,如今命运相互关联,在这偏僻的地方又碰面了。
【草原逐鹿:最后的抗争】
此后,王保保没消停,老是侵扰明朝的边境,把明军折腾得够呛。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们都纷纷请求出战,想要深入草原把王保保给灭了。一开始,朱元璋因为刘伯温说的“王保保不能轻视”这话,有点拿不定主意,不过最后还是下了出兵的决定。他让徐达当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做左副将军,冯胜为征西将军,分三路出兵攻打。
王保保回到草原后,又用上了蒙古的传统战术——放风筝。这一战术是借助蒙古骑兵的机动性以及骑射长处,先是从远处对敌人进行袭扰,假装撤退,边撤边射箭,等敌人被激怒并深入追赶时,就迅速换马冲锋,把敌军的阵型冲乱,将其分割包围,使敌军陷入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困境。
蓝玉充当徐达军队的先锋,那是相当勇猛,在野马川、图拉河这些地方接连打败王保保。不过王保保可不是吃素的,他在逃跑的过程中联合了别的元军,看准了明军追击时出现的漏洞,猛地掉转头来一起攻打,结果明军吃了大亏,好几万人阵亡。朱元璋听说打了败仗的消息后,特别后悔,感慨说:“我真应该听刘基的,不应该轻视敌人啊!”
这场战斗结束后,明军消灭北元的打算遭到阻碍,王保保借这场战役打破了徐达战无不胜的传说,得以进入名将的行列。然而从整体战略来讲,大明在各个方面进展顺利,早就替代了元朝。只是,王保保凭借自己的能力,让北元又延续了好几年。
三年后,身处乱世且顽强抵抗的传奇将领王保保离世了,还没到35岁。他的这辈子,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奏响了一曲震撼人心的英雄哀歌,虽说最后没能拦住时代的大潮,然而他的那份坚毅和聪慧,会一直深深地印刻在历史的记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