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矿税之变!帝王私欲误了帝国命运?

高山历史 2025-01-24 17:07:03

在万历三十年(1602 年),有一场风波,这风波围绕着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病情以及矿税制度的存废问题展开,它深深地反映出明朝晚期宫廷和朝政那种复杂且混乱的状况。

【01】

那时,万历皇帝觉得自己重病在身,担心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在不知生死的情况下,赶忙把内阁首辅沈一贯以及一众大学士叫来,进行临终托付和交代后事。

万历皇帝的宫廷生活追求奢华,可国库资金又短缺,在这样的矛盾之下,矿税制度应运而生。

在万历年间,宫廷的花费比起前朝的隆庆、嘉靖时期,那可是好几倍地往上增加。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万历脑袋一热,就从宫里往全国各地派太监,让他们去勘探矿脉、开采矿产,好让朝廷的库房充实起来。但这些太监基本上都不是专业搞地质的,也没有勘探的本事,找了好几年都没啥结果,这是很常见的事儿。

为了达成皇帝交办的任务,他们居然把主意打到了地方富户身上,拿着朝廷的公文,编造富户家里或者祖坟下面有矿脉得开采的谎话,使得富户们为了护住自家宅子和祖坟,只能拿出许多钱财去行贿。

这样一来,本来的开矿行为完全走样,成了一场在全国范围内的敲诈勒索丑剧。

不仅这样,万历还让太监们在民间拼命增加征收矿税。

自打明朝建立起,商税一直按照明太祖朱元璋所定的三十税一这个较低的税率来征收,目的是让百姓得到休养,推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万历的做法却与此完全不同。

首先,太监不是税务系统的专门工作人员,他们去收税的时候根本没有专业性,使得收税的过程杂乱无章。

其次,太监们收取的矿税,其去向乱得很,只有极少一部分进到万历的内库,而大部分都被太监们给私吞了,瓜分干净。

这种近乎强迫式的暴力征税手段,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社会矛盾产生,让国家财政和道义形成了对立的局面,矿税制度着实是没有一点好处。

过去,好多大臣极力进谏,反对矿税制度,然而万历为了能有足够的钱供自己高额花费,对这些劝谏根本不理会。可这会儿,躺在病床上的万历感觉自己快不行了,也许是突然有了良心,也许是害怕死后被人骂,总算狠狠地下了决心,打算自己死后就停止矿税制度。这个命令一出来,大臣们虽然脸上表现得很悲伤,其实心里高兴得很。沈一贯和大学士们就连夜在宫里起草遗诏,只等万历一死,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天下的人。

【02】

然而,命运却给所有人来了个大大的恶作剧。

万历皇帝把自己的病情给估计错了,没想到睡了一个好觉后,竟然像有奇迹发生一样,精力又恢复了,整个人跟没事儿似的。

这会儿的他,把昨夜的托孤和遗令彻底抛到了脑后,心里只惦记着宫殿得接着建、宴会得照常办、郑贵妃的花费得给够,而这些全都得靠钱来维持。

要是把矿税制度给停止了,那财政来源就没了,所以他马上派太监到内阁去要遗诏,想把昨天夜里废除矿税这事儿当作没发生过一样。

沈一贯很有原则,态度坚决地回绝了前来讨要遗诏的小太监。

皇上金口玉言,万历昨儿个晚上许下的承诺还历历在目呢,咋能就这么随随便便地不认账了呢?

再说了,万历心里清楚矿税制度的坏处,可就是明知故犯,非得接着搞下去,这着实让人没法谅解。然而万历还没完没了,一个上午的工夫,接连派出去二十来个太监。这些太监各显神通,有的一个劲儿地哀求,有的扯着嗓子斥责,有的干脆撒泼耍赖,甚至还有的跪下磕头,那场面乱得一塌糊涂。沈一贯被这重重压力搞得没办法,只好把遗诏交了回去。

此后,万历皇帝既没停止矿税制度,也没践行释放囚犯的承诺。对于大臣们后续多次上书要求废除矿税这事,他一概装糊涂,当作没听见。

万历年间,矿税制度一直延续着,这造成的危害极大,就像毒瘤一样损害着大明王朝的根本。万历觉得自己精明至极,然而事实上,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钱财,多数都被太监和各级办事官员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真正到他自己手中的却寥寥无几。

他为了自己的私欲,全然不顾国家利益,最后反倒给别人做了嫁衣,在明朝历史上上演了一场令人唏嘘的闹剧兼悲剧。

这一事件充分体现出万历皇帝的昏聩和自私,也将明朝晚期朝廷政治的腐朽和杂乱暴露无遗,而且在帝王个人私欲和国家命运的交织冲突里,大明王朝无可奈何地逐步迈向衰败。

1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