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东归洛阳后,为何只有曹操看出了他的价值,派兵前来接应?

聪明的原野 2025-01-20 12:12:46

公元196年8月,彼时汉献帝刚从长安返回洛阳没多久,曹操竟突然率领兵马抵达了洛阳,其目的乃是前来护卫圣驾。

曹操带兵赶到后,第一时间就给汉献帝送去了诸多食物。彼时的汉献帝,此前已历经了很长一段苦日子,而曹操此番举动,总算让汉献帝的生活得以改善了些许。

与此同时,待曹操赶到后,其借着“讨有罪者”的名头,把侍中台崇、尚书冯硕、议郎侯祈都给诛杀了。随后,汉献帝又以护卫有功作为依据,将董承等十三人册封为列侯。

曹操此前已承袭了他父亲费亭侯的爵位,所以到了当下这个时候,便没有再对其进行封侯之举。不过,汉献帝与此同时却授予了曹操司隶校尉这一官职,并且还让其负责录尚书事方面的相关事宜。

在完成了短暂的封赏事宜后,曹操紧接着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让汉献帝迁移至许县。要知道,彼时洛阳周边已然是一片残破之象,粮食极度匮乏。面对这样的状况,汉献帝别无他法,最终也只得点头应允,随后便与曹操一同动身前往许县了。

于那时的汉献帝而言,此次的搬家之举,大概和以往没什么不同,不过是临时性的罢了。他想着,等洛阳这边稍稍进行一番修缮后,自己便能很快地归来了。

然而,让他无论如何都未曾料到的是,紧随其后摆在他面前的,竟然是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傀儡般的生活经历。

自他追随曹操一同离开洛阳的那一瞬间,东汉王朝的气数,实际上便近乎已然走到尽头了。随后的二十年岁月里所发生的故事,便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段广为人知的历史了。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后世不少人都耳熟能详。不过,很多人在了解这段故事期间,往往会生出这样一个疑惑:汉献帝返回洛阳之时,为何唯有曹操率军前去迎接?彼时洛阳周边的其他几方势力,怎么就没料到这一点呢?

关于这个问题,实际情况是:曹操得以成功挟持汉献帝,并非仅仅依靠其战略眼光,更为关键的实则是机缘巧合!从历史记载可知,当时企图挟持汉献帝的并非曹操一人,然而最终在各种阴差阳错的状况下,其他势力要么没抓住这个机会去实施,要么实施后以失败告终。

最终的结果是,曹操得以成功挟持了汉献帝。也正是由于一系列的局势发展以及曹操自身的谋划等诸多因素影响,才致使出现了这样的局面,让曹操达成了挟持汉献帝这一情况。

若想把这段历史阐述得清晰明了,那就得从曹操最初起家的那个时候开始讲起。

公元192年,差不多是曹操刚刚把青州黄巾军击败,且刚刚获得兖州牧这一头衔的时候。就在这期间的某一日,曹操与一位叫做毛玠的读书人进行了会面。

那时的曹操,处境颇为平常。就在这一年,曹操凭借打击青州黄巾军,获取了兖州济北相鲍信的拥护,暂且拥有了兖州牧这个名号。可在当时的兖州境内,曹操真正能掌控的区域,顶多也就三四个郡罢了,尚不足兖州全部地盘的一半。

当然啦,相较于之前而言,此刻的曹操那可算是有出息了。大约一年多前,关东联军刚开始闹内讧的时候呢,曹操连一个县的地盘都没捞着,就仅仅顶着个将军的名号罢了。但到了现在,曹操实际掌控着三四个郡的地盘了,手底下人口数量可观,还拥有兖州牧这样的头衔呢。

彼时的曹操,正处于意气风发之际。他心想着,只要能再多争取些时日,那么掌控整个兖州对自己而言定是轻而易举之事。待拿下兖州之后,便以此为根基向外拓展,进而开辟出更为广阔的一番天地来。

就在那样一种情形之下,彼时年轻的谋士毛玠,前来投靠曹操了。

身处乱世,读书人寻觅一位割据一方的枭雄,为其出谋划策,盼着能在其帐下受重用,这本是寻常之举。但要想获得对方的垂青,一方面得看自身有无真本事,另一方面还得瞧瞧运气好不好。

碰上一位既具雄才大略又愿意重用自己,并且最终还能成功扫平天下的雄主,这样的概率真的是低到比中彩票还要难上许多。再者说,做出这样的选择,那可太考验个人的眼光啦,绝非一件容易之事。

很明显,毛玠的眼光着实不错。

毛玠起初仅仅是个平凡的县吏罢了,压根就不是县令。要是打个比方来说,他此前的身份,大体上和当初尚未跟随刘邦的萧何极为相似呢。说不定相较而言,还比不上萧何,就只是个地位低微的小吏而已。

乱世开启之际,毛玠起初打算跟随流民一同南下荆州,欲去投靠刘表。然而,由于刘表正与袁术、孙坚交战,致使荆州通往北方的道路被封堵。并且那时还传言刘表治理政务不够严谨。于是,毛玠改变了想法,不再前往投奔刘表,而是转而去了南阳郡的鲁阳县。

要是我们对东汉末年的那段历史颇为了解的话,肯定能记起来:在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之际,鲁阳可是袁术与孙坚的大本营呢。也正因如此,后世不少史学家都推测,当时毛玠前往鲁阳,说不定就是想着去投奔袁术的。

彼时,孙坚已然战死,袁术的发展态势亦是欠佳。鉴于此情形,毛玠便未选择去投奔袁术。且毛玠的故乡恰为陈留郡,而这陈留郡又正巧是曹操当初起兵之处。

在那之后,待到曹操成功出任兖州牧之时,毛玠便受到了曹操的征召,进而成为曹操帐下的一名属官,就此开启了在曹操麾下效力的历程。

曹操既已将其收为属官,那必然是要亲自与之一见的,也好借此试探一下此人的才学究竟如何。大约就是在此期间,毛玠结合曹操当下所处的状况,向其给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战略方案。

所谓的这个方案,其名称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也就是说有这样一个方案存在,它被称作是通过尊奉天子的方式,来对那些心怀不轨、不臣服的势力发号施令,同时大力发展农耕种植,积极储备军事所需物资呢。

简而言之,毛玠所提出的方案内容是这样的:曹操需将汉献帝迎接到自己这边,并且要悉心供奉起来。与此同时,得抓紧时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多多囤积粮食,不断积攒军事所需的物资。如此一来,当手中既握有皇帝这张王牌,又拥有充足的军队之时,日后自然便能够取得成功啦!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计划的最初起始点便是如此。

曹操当时对毛玠所提出的方案极为认可。在他眼中,该方案的操作性极强,一旦得以执行,必然能取得极佳的效果。

此外,在这里还得多说一下:在历史上,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概念的人,实际上并非是毛玠哦,而是战国时期那位大名鼎鼎的大纵横家张仪。

在秦惠文王执政之时,张仪出任秦国国相,曾参与到有关秦国扩张战略的探讨当中。彼时张仪力主先对秦国东面的韩国发起进攻,逐步进行蚕食,进而得以靠近周王室。一旦能与周王室的领地接壤,秦国便能够挟持周天子,再凭借周天子以及九鼎,来号令天下,无人敢不依从。

因而,张仪一开始所拟定的计划,便是“挟天子以令天下”这样的策略。

然而,张仪所提出的这一计划,在当时遭到了秦国另一位大将司马错的强烈反对。司马错那时坚持认为,秦国应当先挥师南下,将巴蜀之地收入囊中,以此来使自身的战争实力得以充实,待完成这一步之后,再去斟酌东出等相关事宜。

大家应该都知晓后来发生的事情吧。那场争论最终是以司马错取得胜利而画上句号的。此后,秦国采取的策略是先将巴蜀之地收入囊中,在此基础上,才进一步开启向东扩张的进程。

虽说张仪当年所拟定的那个计划最终并未得到执行,然而此计划却有幸被载入了史书之中。之后,它更是被收录进了《战国策》里,从而得以广泛流传开来,为众多人所知晓。

《战国策》成书于西汉末年,在东汉时期已颇具声名。鉴于此,像曹操、毛玠等这类人,是极有可能都阅读过这本书的,对于其中相关的典故想必也都知晓。

倘若战略方案是正确无误的,那么接下来,是不是就应当即刻去执行这一计划了呢?

曹操心里明白,毛玠所讲的是正确的。可就当时的状况而言,汉献帝身处遥远的关中地区,曹操的势力范围根本延伸不到那里。并且,在这个时候,曹操在兖州的根基也还不稳固,周边各方势力都对其虎视眈眈,形势颇为严峻。

差不多在毛玠提出相关方案后没多久,曹操便与袁术、陶谦等人展开了交锋。随后更是遭遇了极为有名的“兖州之叛”。彼时曹操出动所有主力部队向东去攻打陶谦,没料到却遭到身后老战友张邈的暗中偷袭。在最艰难的时候,曹操在兖州仅剩下区区三个县的地盘了。

故而在随后的三年有余的时间当中,曹操始终未曾寻得契机去切实施行这一方案。就连毛玠所规划的后两条内容,也就是“修耕值,蓄军资”,曹操同样是没有机会去落实的。毕竟在这三年的时光里,战争压根就未曾间断过!

或许恰恰是由于这一战略,在最初实行之时难度颇高。故而在此之后,于曹魏阵营当中,毛玠的地位排序向来都不怎么靠前。并且在后来的日子里,毛玠还卷入到了曹魏的世子之位争夺风波里面。虽说毛玠果断地站在了曹丕一方,且押对了人,可他这般站队的举动,却惹得曹操大为光火。

于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毛玠径直被彻底罢黜,所有的官职都被免除掉了。并且呢,在曹操离世之前,毛玠便已经先行去世,如此一来,自然是等不到后来曹丕登基之时再有机会翻身了。

当然啦,这些都已经是之后才发生的事情了,是后续的情况了,反正当下说这些的时候,它已经属于后面阶段才会去谈及或者提及的内容,属于事后再来说起的事儿了。

平定叛乱之时,曹操虽忙得抽不出身来,可心里始终记挂着要和汉献帝取得联系这件事。就在这一年的十月,汉献帝正为了能离开关中而一路历经大战呢,就在这个当口,曹操十分及时地派出使者,让其前去面见了汉献帝。

之后,在汉献帝那里很顺利地就获取到了“兖州牧”的任命!

在这之前,虽说曹操已然掌控了兖州的大半部分,可他兖州牧这一官职一直都是他自己给自己封的。直至此刻,曹操才算是真正获得了来自汉献帝的正式任命呢。

彼时的汉献帝,连自身都已难以保全。不过呢,他所下达的任命,对曹操而言却有着极大的助力。就这样,在这之后没过多少时日,曹操便成功地将叛乱彻底平定了下来,进而再度实现了对整个兖州的统一。

随后,待曹操完成了对兖州的统一之后,他内心的想法便又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了。

在毛玠刚提出相关方案之际,曹操压根就没办法去施行。毕竟要从兖州长途奔袭至关中,把汉献帝抢夺回来,这对当时的曹操而言,难度极大,根本做不到。要是曹操已然具备那样的实力,那他都无需去挟持天子了,凭借自身本事就足以横扫天下啦。

然而当下的情形,已然是大不一样了。

这一年临近年末之际,汉献帝已然抵达了河东郡的安邑县。而在此时,曹操所掌控的地盘,与安邑县之间的距离已然相当之近了。倘若能够将汉献帝身旁的护卫成功铲除,那么曹操是完全具备这样的契机,从而可以直接把汉献帝迎接到自己的地盘之上的。

就这样,在公元196年的正月之时,曹操当机立断,派遣麾下得力大将曹洪,率领着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兵队伍,启程前往汉献帝所在之处,以迎接汉献帝的到来。

然而最终的情况是,曹洪都还没来得及赶过去呢,在半路上就遭遇了好几股力量的阻拦截击。其中有一股力量的带头人是汉献帝的岳父董承,就是后来在著名的衣带诏事件里,接受密诏奉命去诛杀曹操的那位。彼时,董承带着汉献帝身旁所剩不多的那点儿护卫,成功地将曹洪给阻拦住了。

而另外还有一股力量存在,其正是袁术手下部将苌奴。

彼时,曹操正与袁术展开激烈交战。在这样的局势下,袁术心里很清楚,他绝不愿意看到汉献帝被曹操掌控在手中。于是,为了阻止这一情况发生,袁术特地派遣人手前往,妄图以此来对相关行动进行阻击。

受到诸多力量的阻拦,最终曹洪只能空手而归。至于曹操那头,由于正忙于应对袁术,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本没余力再去分兵他处。随后的半年时光里,曹操始终全身心投入与袁术的战斗当中。历经半年的激烈交锋,曹操成功击败了袁术,顺利占据了半个豫州。

曹操拿下半个豫州之后,汉献帝这边的情况是又经历了多次辗转,在不同的地方之间迁移。历经诸多波折后,最终于七月初成功回到了洛阳。

在曹操挟持汉献帝之前,其大致的历史背景大体上就是上述这些内容了。基本上可以说,前面所讲的那些情况,便构成了曹操实施挟持汉献帝这一行为之前的主要历史状况。

事实上,汉献帝东归洛阳之后,洛阳周边诸多势力皆对其虎视眈眈。并非只有曹操想着挟持汉献帝,北方的袁术、西边的李傕郭汜,就连南方的刘表、孙策,也都曾有过类似挟持汉献帝的打算呢。

但关键在于,要是在这个时候打算派兵去挟持汉献帝的话,那必然会面临两大极为棘手的难题。

首当其冲要提及的问题,便是汉献帝身旁所配备的护卫军队相关事宜。这护卫军队的情况在当时所处的局势当中,是有着相当重要意义的,其方方面面的状况都值得去深入探究一番呢。

彼时汉献帝身旁虽说未拥有极为强劲的军事力量,可好歹也有数千人之众。并且这数千人是由不同势力分别统管着的。先前汉献帝之所以能顺利返回洛阳,便是巧妙借助了这些势力之间相互争斗的契机。

倘若企图凭借武力去挟持汉献帝,那就势必得与那些护卫军队展开战斗。在战斗进行之时,既要成功将汉献帝抢到手中,又要保证其安然无恙,这无疑是个极为棘手的难题。要是把对方逼得太紧,对方大有可能拿汉献帝当作人质,甚至直接将其杀害,而后把罪名栽赃到你身上。

需明白,在真正的历史进程当中,差不多绝大部分割据一方的枭雄,都对汉献帝所具备的价值心知肚明。因而,不管是哪一股势力,都绝不可能坐视汉献帝被其他势力轻而易举地收入囊中。

这便表明,要是曹操凭借武力去强取豪夺的话,那必然会招致周边势力群起而攻之。起码,也会给其余势力创造出一个围攻他的由头来,而这种情况显然是曹操所难以承受得住的。

可就在这样的时刻,一个无比绝佳的机遇,竟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了曹操跟前。

就在汉献帝返回洛阳的同一时间节点上,董承向曹操发出了组队的邀约,希望曹操能够带领兵马前来此地。

那么,彼时的董承究竟出于何种缘由要主动与曹操携手合作呢?要知道此前董承可是曾带兵去阻击过曹洪的军队。那在这种情况下,此刻的董承为何反倒主动做出引狼入室之举,还派人去邀请曹操呢?

这事儿讲起来稍显复杂,毕竟牵扯到董承诸多个人经历。扼要而言,董承可不单单是汉献帝的岳父,他还是汉献帝祖母的侄子呢。如此一来,在汉献帝身旁,董承所充当的角色,其实更趋近于外戚这一身份。

在此之前,董承曾是董卓帐下之人。待董卓被诛杀以后,董承便接手了董卓麾下的部分人马。当他来到洛阳之时,其手中实际上是掌握着一定兵权的。

如此看来,在这个时候的董承,仿佛能够依靠手中的兵权,把汉献帝紧紧掌控住,进而自己成为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角色。可关键在于,当汉献帝返回洛阳之际,在他身旁,还存在着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呢。

有这么一个人,其名为韩暹。

韩暹早年本是农民军出身,之后接受了招降,就此摇身一变,成为东汉的官军将领。当汉献帝返回洛阳之际,韩暹所掌控的军队数量众多,相较董承而言,其拥有的实力明显更为强劲。

当时的汉献帝,出于确保自身安全的考量,做出了拜韩暹为大将军,并且让其兼任司隶校尉的举动。

倘若处于东汉的安稳年间,就韩暹所拥有的官职配置情况来看,差不多都能与那位权势滔天的大权臣梁冀相提并论了。

韩暹如此,仅靠自身的董承实难与之抗衡。恰逢此时,曹操屡屡派人前来与董承沟通交流。董承由此心生一念,觉得不妨与曹操取得联系,将其当作外援,借曹操之力来驱逐韩暹。

董承暗中发出邀请,曹操旋即领军队奔赴洛阳。待曹操抵达后,韩暹因忌惮曹操,径直抛下汉献帝,转而南下前去投靠袁术,之后又转投吕布。直至吕布战败,韩暹被人半路截杀,丢掉了性命。

暂且先不去谈论韩暹与董承之间的那些恩怨纠葛,这里单来说一说曹操的相关情况。

就在那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曹操正为应以何种名义前往洛阳而头疼不已。恰在此时,董承发出的邀请,宛如一道曙光,恰好将他所面临的这一难题给解决了。待曹操顺利抵达洛阳之后,他当即就与董承携手,迅速对汉献帝身旁的相关人员展开了一番清洗行动。

与此同时,曹操对董承这一系的人亦是极为给面子的。最终,汉献帝更是直接把董承等十三人都封作了列侯。

另外,在此期间,曹操身旁还有一位关键谋士,即董昭。就是这个董昭,频繁穿梭于曹操与汉献帝之间,替曹操谋得了那个机会。待曹操抵达洛阳后,董昭更是率先提议,让曹操将汉献帝迁移至许县。

一番思索过后,曹操察觉到这个建议着实没错。自己带兵留在洛阳,哪有以洛阳破败为由,将汉献帝转至许县来得划算呢?毕竟许县可是曹操的属地,一旦汉献帝到了那儿,往后便只能任凭曹操掌控摆布了。

曹操提出的那个提议,汉献帝在当时是有心拒绝的。可关键在于,彼时的洛阳差不多已被摧毁殆尽,粮食压根就没有了。要是还继续留在洛阳的话,那就只能等着被活活饿死。

最终,汉献帝也只得应允,暂且随曹操一同前往许县。而在那时,汉献帝心下仍以为,身旁有董承在呢,董承是能够起到作用来对曹操加以牵制的,如此一来,自己不至于全然被曹操给架空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抵达许县之后的短短两年间,曹操势力竟如异军般迅猛崛起,不断扩张,实力日益强劲,董承已然无法对其加以有效牵制。最终,汉献帝无奈使出衣带诏这一办法,可未曾想到,此举反倒致使双方彻底撕破脸皮,董承惨遭杀害,汉献帝也彻底沦为傀儡。

另外,那时曹操乃是受到邀请前往的,汉献帝即便有心,也没办法召集其他人去攻打曹操。况且,在曹操周边的其他几个势力呢,恰恰都面临着各自的棘手难题,忙得不可开交,根本腾不出手来理会曹操这边的情况呢。

就这样,曹操毫不费力地挟持了汉献帝,将最为关键的一张牌牢牢握在了手中。从这往后,他便能够借着汉献帝的名号,轻而易举地去对其他各路枭雄进行打压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