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院宽广有余粮,后院宽广寿不长”,农家院子有这种布局吗?

依依聊文化 2025-02-07 08:48:41

“前院宽广有余粮,后院宽广寿不长”,是一句典型的农村俗语,说的是农村院子前院和后院的布局。

从字面上来看,这句话容易与另外一句农村俗语混淆,这句俗语是“前宽后窄,越过越矮;前窄后宽,富裕无边。”同样提到院子前面和后面的宽窄。

两句俗语相对比,从字面上来理解,两句俗语都是指宅院,好像各说各话,是相互矛盾的,其实不然。

前一句的前提条件是,院子的形状已经确定下来,是指院子内部建筑如何布局的问题,也就是前院和后院如何建设的问题。

后一句则是说,院子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形状的问题,如果修院子的地基平面是正方形,或者地基的进深是长方形,就不用选择,是一种很好的形状。

如果院子地基平面是梯形,民间俗信认为,以前窄后宽的形状为好,忌前宽后窄。

由此可见,前后两句俗语,所说的不是一回事,前一句说的是院子的一种空间布局,后一句说的是院子的平面形状。

下面就对前一句俗语进行解读。

一、前院宽广有余粮

从农业生产角度来说,农耕时期,农村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小农经济,自足自给,也就是靠自己生产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

农业需要土地资源,而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管是小麦玉米,还是水稻,需要有足够的场地来去壳脱粒和晾晒,晾晒好了一以才能颗粒归仓。

除了主粮外,还要种杂粮,如高粱、小米、大豆等,同时还要种油料作物,如油菜、芝麻等,南方还有油茶、桐油籽等,这些都需要来去壳脱粒和晾晒。

还有红薯,挖回来后,除了储存部分新鲜的外,还有一部分则用来加工成红薯片、红薯米,晾晒后,储存起来,成为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薯还可加工成粉条,既可以当饭吃,也可以做菜吃,加工红薯粉条也需晾晒。

瓜果蔬菜类也是一样,除了吃掉一部分新鲜蔬菜外,有很大一部分还要做成干菜,或者做成坛子菜。辣椒、南瓜、黄瓜、苦瓜、萝卜、芥菜、抽心白菜等等,可以晒干菜。这些都需要晾晒。

还有山里的一些食物资源,如各种大小竹笋、蕨菜以及多种野菜,还有可出做成淀粉类的葛根、蕨根等,加工晾晒后,可储存起来备用。

别小瞧了这些山货,旧时饥荒之年,它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时候救过不少人的命。而在平常年景,也给农家节约了不少粮食。

在生活方面,旧时,工业不发达,农村家家户户都自己织布,叫家织布或家机布,麻是织布的主要原材料。麻从树剥皮变成线,要几泡几晒。就是织成了布,也要染色晾晒。

家里的衣服和被褥要洗,过去农村民众穿的是麻布和棉布衣服,那时没有洗衣粉和洗衣液,更没有洗衣机,都是用手洗,拿到河里用棒槌锤打。

那时洗衣服叫“洗浆”或者“浆洗”,也就是把洗好的衣服被褥,再放到面浆或米浆内过一遍,让衣服被褥沾上面浆或米浆,再晾晒,这样洗的衣服被褥既干净也暖和。

晾晒以上东西,需要有一个晾晒的场地。一般来说,很多有条件的人家都将前院作为晾晒场地。

比如,湖南、江西、湖北等地方言中,把前院特意留出来的宽敞而空旷的场坪,称之为“禾堂坪”。禾,即水稻,堂,也就是堂屋,也就是堂屋前面的禾坪。可见这个场坪主要功能就是晾晒稻谷。

稻谷有一个特点,从田里收割回家后,如果堆在一起,不及时晾晒,由于水分过重,稻谷就会发热烧坏。其他的杂粮也同样如此。山货和蔬菜不及时晾晒就会烂掉,白白浪费。

前院晾晒场地,对于多雨的南方农村来说,尤其重要,晾晒农产品时,就像是与天气赛跑一样,直到把农产品晾晒后,压在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

这就是过去农村提倡“前院宽广”的主要原因,主粮和杂粮,包括瓜果蔬菜等,有场地及时晾晒,也就不会坏掉或烂掉,可以储存起来,统筹家庭餐桌生活,细水长流,家里自然就会“有余粮”。

从民俗的角度来说,“前院宽广”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居住观念,并融入了风水习俗。民间将前院视为“内明堂”,“内明堂”宽广,符合“明堂开阔”的实用需求,是吉祥如意之宅院,代表家庭的丰收和富足。

当然,这些民间习俗的说法,实际上是为传统居住观念及实用功能服务的,其目的还是希望民众建造,要建造“前院宽广”的宅院。

二、后院宽广寿不长

农村普通百姓的住宅,即便用院子,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一进院,没有前院和后院之分,只有屋前屋后之分。旧时,只有极少数有钱有势的人家的院子,才有多进院,有前院和后院之分。

这样的人家,在一个地方为数极少。即便是当地的一些有钱的富豪,他们也不喜欢占用太多的土地,因为他们是靠土地富起来的,也非常珍惜土地。他们热衷于建“麻雀屋”,相信“人住麻雀房,辈辈出栋梁”这句老话。

这也是这句农村俗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受到很多人质的原因。很多人认为这句所谓的俗语,有“四不像”:不像说城市中的俗语,不像说农村的俗语,不像讲普通百姓的俗语,不像讲富裕人家的俗语。

在古代风水典籍中,尤其是著名民居建造工匠的业务用书,明代著名工匠午荣所编著的《鲁班经》(《鲁班经匠家镜》)中,就有后院布局介绍,没有这种说法。

从传统四合院的布局来说,一般来说,二进四合院,一进的面积要窄一些,二进面积要宽广些,而三进四合院,一进和三进面积要窄一些,二进面积要宽广些。但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的传统四合院讲究对称,每一进的面积相等。

但是,这种四合院通常为城市民居,与农村普通民居,在使用功能上有很大的区别。

由此可见,“后院宽广寿不长”这种说法,既不符合农村传统民居的实际,也不符合城市传统民居的实际,不可信,也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总之,“前院宽广有余粮,后院宽广寿不长”这句俗语,前半句,是人们通过实践总结的人居环境经验,有一定的合理性,现在的农村仍然有参考价值。而后半句,既与农村现实生活不相符,也与传统民俗不相符,更没有科学依据,也就不足为信。

0 阅读:37
评论列表

依依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