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读者先阅读上篇:《我把以色列的祖坟刨了,揭秘巴以千年历史真相(上)》
从10月7日爆发至今,本轮巴以冲突,已造成1.37万人死亡。
“中东火药桶”为何频频爆炸?巴以什么仇怨杀得难解难分?加沙战火是否会燎原整个中东?
要了解中东巴以千年恩怨的来龙去脉,就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巴勒斯坦这一亩三分地。
今天,我们从以色列起源历史的视角,来深度认识犹太民族,是非黑白,自在人心。
说起以色列的历史,神话夹杂史实,真真假假,雾里看花,真个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笔者参阅大量资料,快把以色列的祖坟都给刨根问底了,挨个审问一遍,这回一次性给你捋清楚。
*建议先阅读上篇:《我把以色列的祖坟刨了,揭秘巴以千年历史真相(上)》
3、犹太复国当初流亡到欧洲的犹太人,并不受欧洲贵族待见,因为欧洲人全民信仰基督教,而传说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就是被十二门徒之一的犹大害死的,犹大就是犹太人。
欧洲法律规定,犹太人不能拥有土地、不能当兵、不能成为骑士,犹太人就只能从事下九流的经商。
但这帮人不好好做正经生意,干的都是放高利贷、人口贩卖的生意,积累了大量财富,到处贿赂官员,信仰邪教还有钱,这让欧洲人对犹太奸商恨之入骨,教会和宫廷不停驱逐他们。
大家看过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里面的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欧洲人眼里的犹太人。
因为到处遭人嫌弃,犹太人深感自己像个无根的浮萍,就算有再多钱也没用,没有国家护佑的民族,在哪都遭人嫌弃。
1568年,一个叫唐·约瑟夫·纳西的犹太人,这哥们因为被教会裁判所追杀,一路从葡萄牙逃到了到奥斯曼帝国,刚巧赶上了奥斯曼的大皇子和二皇子争夺皇位,纳西利用自己巨额财富的“钞能力”上下打点,成功帮助老二上位。
为了感谢纳西,老二把巴勒斯坦地区的提比里亚斯送给了他,册封他为这块地的领主,并允许他安顿从欧洲来的犹太移民。
这个消息传出去,全世界的犹太人欣喜若狂,纷纷给世界各地的亲友写信:乡亲们,快回来,老家分地了!
犹太人要干一件大事:建国。
此时,距离以色列联合王国被灭国已过去1000年,犹太复国主义的种子,开始发芽了。
此后300年,奥斯曼出现了好几波大规模的犹太人“返乡潮”,包括1896年的锡安主义运动,呼吁全世界的犹太人回到故土,还成立了"犹太国民基金",发路费资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乡建国。
16-17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仅有3000~4000人,1845年大约有1.2万人,1882年猛增到了2.4万人。
随着回来的犹太人越来越多,当年国王赐的那块地已经不够住了,头脑精明的犹太人,开始施展手段从巴勒斯坦的农民手里圈地,不断扩大犹太人的地盘。
有时直接杀了当地村民夺走土地,这引起了当地原住民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双方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奥斯曼帝国对这帮狂热的犹太人也开始警惕,不断出台政策,例如控制犹太人回国数量、不允许卖给他们土地。
但架不住犹太势力已经坐大,军政要害部门被收买,犹太人各种偷渡回来,而且奥斯曼帝国那几年自身也是虚弱,国王也没啥精力管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冲突。
这里多说一嘴,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非常大,领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国内的人种包括阿拉伯人、突厥人、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希腊人等,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原住民”。
面积一大,就导致整个国家显得非常碎,奥斯曼帝国的中央和地方之间,是一种非常松散的联系。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一声枪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奥斯曼帝国当时本来是中立的,坐山观虎斗,两边都不帮。
英、法、俄、意为首的协约国,和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杀了个难解难分,最后发现谁也奈何不了谁,德国皇帝心思活络,率先向奥斯曼抛出了橄榄枝:
嗨,兄弟,要不要进来玩玩?
奥斯曼帝国考虑再三,尤其是被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扣押军舰后,最终怒而倒向了同盟国的怀抱。
英国人一看,咋又多了个强大的对手,就想了个让奥斯曼后院起火的损招:鼓动奥斯曼境内的阿拉伯人起义。
1915年-1916年,英国驻埃及、苏丹的高级专员麦克马洪,先后给阿拉伯话事人谢里夫·侯赛因写了8封信,承诺他事成之后,把巴勒斯坦地区送给他们,在中东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大帝国。
这一招凑效了,阿拉伯人信以为真,在后方窝里一闹,逼得奥斯曼帝国没法专心对外干仗。
德国一看这哪行啊,就你英国会拱火是吧,接下来看我表演。
德皇威廉二世找到了阿拉伯人的死敌犹太人,拍着胸脯表示,支持犹太人的锡安主义运动,希望能得到犹太财团的资助。
但当时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还在盟友奥斯曼统治下,德国不能慷盟友之慨,自然也给不出什么实惠支持,就口头表态一下。
而英国人当然不愿看到犹太人倒向同盟国,于是他们施展祖传的“搅屎棍”大法,背着阿拉伯人又去拉拢犹太人,并对他们许诺:
如果犹太财团支持我,将来把奥斯曼打趴下后,你我兄弟共享富贵,巴勒斯坦那一片地看到没,你随便挑一块,哥送给你建国。
这个承诺,对犹太人的诱惑力可太大了。
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了一封信,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思柴尔德,书面许诺支持犹太复国的若干条件。
这封信就是著名的《贝尔福宣言》,相当于英国正式答应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
英国拿着同一块地,先是许诺送给阿拉伯人,后又许诺卖给犹太人,在今天这就是“一女嫁两夫”“一房两卖”的欺诈行为。
你说英国人能预见不到,阿拉伯人受骗后的滔天怒火吗?
它当然知道,而且英国政府已经精准地预测到:
两个民族拥有一块土地,等于一山不容二虎,一定会打得不可开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这种冲突最有利于英国驱虎吞狼、分而治之、扶植打压。
当时中东地区流行一句阿拉伯谚语:“如果两条鱼在相斗,背后一定有英国人在捣鬼。”
4、血火建国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如愿瓜分了奥斯曼,得到了安塔基亚以南的大片土地,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等地。
在英国“扶犹排阿”的政策下,全世界大量的犹太人的涌入巴勒斯坦:
1918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为5.6万人,1922 年增长到8.3万,1932年,德国大规模搜捕犹太人,大量欧洲犹太人涌向巴勒斯坦,到1939年犹太人已经有45万人。而以色列人,是如何处理与阿拉伯人的矛盾呢?
一个字:杀。
如今世界上的很多恐怖主义玩法,都是以色列人发明的。
1920年,犹太人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叫哈加纳的秘密武装组织,这个组织在15年内发展到了一万人,主要任务就是报复敢于反抗的巴勒斯坦人。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大型的杀手组织。
2023年这一次加沙战争,已经造成1万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但很少人知道,在杀人放火方面,以色列已经是惯犯了。
1978年和1982年,以色列两次袭击了黎巴嫩南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大量平民被杀,其中1978年的行动,直接杀害了2000多名平民。
1982年,以色列发动了“贝鲁特大屠杀”,对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实施了长达40个小时的屠杀,现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据估计死亡人数高达4000人。
军队屠杀平民,这让你想起了哪个民族?
说句实话,以色列的军队实力,放在中东还是一个小霸王,放在亚洲、欧洲或北美,哪怕是非洲,都不知道有国家都可以随便拿捏他,毕竟国土面积还没我们一个省大,人口还没我们一个市多,也就是能欺负积贫积弱的巴勒斯坦。
其实,精明的犹太人,又何尝不是看到了这一点?
从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后,掌握巨额财富的犹太人,就在全世界看地、买地用来复国,而掌握了大量海外殖民地的英国人,先后给犹太人介绍了不少建国的好地方。
但以色列都放弃了,有的是地理位置不行,有的是周边的国家他都惹不起。
第一个,非洲乌干达。
没错就是后来阿明统治的那个乌干达,当时还是英国的殖民地。
乌干达位于东非高原,水量充沛,气候宜人,总面积有24万平方公里,比巴勒斯坦大多了,而且境内还有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
并且乌干达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盛产云母、长石、石灰石、磷酸盐、铁、蛭石、钽、钒、铜等等,还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原住民还是部落时代的土著,比阿拉伯人好对付多了。
但犹太考察团看完后,还是放弃了这里。
因为乌干达完全是一个内陆国家,被周边几个不好惹的国家包围着,这对于需要海洋贸易的犹太人来说,是不能接受把港口放在别国手里的。
第二个,南美的巴塔哥尼亚。
巴塔哥尼亚位于南美洲南端,包括了今天的阿根廷和智利。
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以色列国土面积的27倍,并且地广人稀,鸟不拉屎,少有争端,国土三面靠海,天然优良港口非常多。
但犹太人看完还是不满意,因为这鬼地方快靠近南极了,太冷了,而且距离欧洲很远,没法做生意。
第三个,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是地中海的一个岛国,靠近今天的土耳其和叙利亚,早在1878年就是英国的殖民地。
塞浦路斯资源丰富,气候宜居,交通便利,四面环海,一圈都是优良港口,非常符合犹太人的外贸需求,而且离犹太人的欧洲大本营、中东大本营都很近。
犹太人是满意了,但是希腊人和中东各国不同意。
因为塞浦路斯原本就是希腊人的地盘,在16世纪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后,大量土耳其人涌入这个宜居的岛屿。
一山不容二虎,岛上的希腊人与土耳其人整天争斗不断,背后都有各自的大哥支持,谁也不让着谁。
犹太人看完也头疼,在这里建国就必须征服希腊人和土耳其人,进场就是三国杀,而且塞浦路斯总面积还不到1万平,就一孤岛,根本抵挡不住希腊和中东大军一波一波的进攻。
犹太人是来建国赚钱的,不是来被人揍的,只能忍痛放弃。
第四个,西奈半岛。
西奈半岛位于苏伊士运河东岸,现在是埃及的领土,有11公里国界线与加沙地区接壤,1967年还被以色列侵占过,至今岛上还没有埃及驻军,只有少量的警察。
西奈半岛当时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对犹太人来说,西奈半岛有一定的宗教意义,大家还记得前文说的摩西,带领族人走了40年前往“迦南”地区,当时就是经过西奈半岛,所以这里也算是犹太教的圣地之一了。
理想是温润的,但现实是干旱的。
西奈半岛就是一片大沙漠,极度缺乏淡水,骆驼来了都生存不下去,何况让一个人口百万的民族在这里建国?
虽说英国承诺可以从埃及的尼罗河引水过来,解决西奈半岛的吃水问题,但犹太人始终不放心水源被别人拿捏,最终也就放弃了这里。
话说回来,这真算是埃及人的幸运了。
不然以色列真的在这建国,不说三天两头收拾埃及人,光是苏伊士运河这个香饽饽,就一定会被以色列霸占,埃及金字塔都能给炸没了。
第五个,中国东北。
当年日本占领东三省后,我东北军民抵抗不断,日本人急需同化当地人,除了不停从国内拉人过来,还考虑引进其他民族填补。
彼时,欧洲正爆发大规模的反犹运动,日本人便邀请欧洲犹太人前往东北定居,同时借机获得美国犹太财团的好感,避免日美关系过于紧张,还能获得犹太财团的投资。
一举三得。
这个计划当年命名为“河豚鱼计划”,河豚美味但其毒也致命,意思就是犹太人迁过来,虽然能获得他们的巨额财富,但这帮人对建国也同样狂热,日本人也不想看到,东北地盘上出现一个犹太国。
后来随着日本向德国和意大利靠拢,美国上层犹太人对日本失去好感,这一计划随之告吹。
今日巴勒斯坦人民的悲惨命运,在历史上,曾与我们擦肩而过。
第六个,苏联犹太州。
犹太自治州倒不是犹太人选的建国地,而是当年沙俄时期为弥补远东人口不足,将黑龙江北岸一块未开发的土地辟为犹太自治州,把境内的犹太人迁过来,至今这里还是以色列之外的犹太人聚居地。
这块地,是当年我们中国的土地。
沙俄通过1858年的《瑷珲条约》、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从清朝手里割走了外东北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犹太自治州地广人稀,土地资源非常丰富,沙俄占领后却没法开发,因为愿意移民过来定居的俄国人不多,当时沙俄正发愁没地方驱逐境内的犹太人,于是就把他们全都打发到了远东。
一是让这片土地有人耕种有人定居,发展远东地区的农业经济;
二是这里距离莫斯科太远,距离中国很近,毕竟是抢来的土地,只有屯聚大量的本国人,才能保证这片土地真正属于自己。
最后一个,巴勒斯坦。
犹太人选来选去,其实最中意的,还是巴勒斯坦这块地,所以在一战中答应英国很痛快。
巴勒斯坦这块虽然也缺水,但还是比西奈半岛好很多,虽然也要面临阿拉伯人的抵抗,但他们毕竟较少且弱,但还是能欺负一下的。
巴勒斯坦紧靠地中海,又是欧、亚、非三大洲的连接点,地理位置相当关键,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且,巴勒斯坦地区面积够大,能够容纳百万级别的犹太人口在这建国。
最重要的是,这里就是历史上古犹太国所在地,圣城耶路撒冷就在这,对于狂热的犹太人而言,有着极强的宗教意义,在这里建国是回归“祖宗之地”了。
1947年11月29日,在美苏授意、英法默许、中国弃权下,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1号决议,强行把巴勒斯坦一分为二,割出一大片土地,拿给以色列建国。
且不说分割别人国家领土有多无耻,光这个“分割方案”就很不要脸:
122万巴勒斯坦人,分得11万平方公里土地;
61万以色列人,分得15万平方公里土地。
而且以色列人的土地是连起来的,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是这一块那一块被分割开的,还大多是沙漠贫瘠之地。
“181号决议”遭到了阿拉巴国家的集体抵制,巴以双方剑拔弩张。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
次日,中东战火点燃,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从那之后这片“流淌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实际上就成了一片流淌着鲜血和炮弹的灾难之地。
如今,战争双方各执一词,都说这片土地是自己的,其实说也无益,这世界是拳头大的说了算。
所以,我想说的是,普通中国网民,我们面对俄乌、巴以这种复杂的国际历史纠纷,我们该怎么站队,才不被有心势力带偏了节奏?
很简单。
国家的态度就是我的态度,国家的排序就是我的排序,国家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
对待巴以,我们的态度是什么?
请记住:“支持在1967年两国边界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完全独立主权的、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
奈何,今天以色列想全吞了巴勒斯坦。
把以色列迁去乌克兰,俄乌冲突解决了,巴以冲突也解决了,就剩一个以乌冲突了,多好。[得瑟]